摘 要:高校體育是實施終身體育的最重要環節,是過渡到社會體育的一個橋梁。本文通過對如何以終身體育為出發點,在高校進行體育教育的現狀作一剖析,對目前在高校體育教育中暴露出來的問題作一研究,并對此進行探討,并由此得出相應對策和途徑。
關鍵詞:終身體育;高校體育教學
一、終身體育的概念述評
終身體育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終身教育思潮發展的影響下提出的,并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196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召開的第三屆推進成人教育國際委員會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法國教育家保羅。朗格朗關于“終身教育”的提案。 隨后在1968年發布了“終身教育宣言”。1970年法國著名教育家保羅。朗格朗在其代表作《終身教育引論》中指出:“一個人身體中的生命成為他整個個性中的一個有機部分和支柱,與身體上各種形式的無能作斗爭,實際上正是終身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與此同時,日本的前川峰雄等人在雜志上發表了有關終身體育的概念和實施方案的文章。
二、終身體育與高校體育的關系
終身體育是當代體育發展的重要方向,其理論和實踐的最終目的是培養終生健身者。我國高校體育的目的是:增強學生的體質,增進身心健康,傳授體育知識,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養成自覺鍛煉身體的習慣,成為德才兼備、體魄健壯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接班人。高校體育教學應立足現實,放眼未來,使學生明確不僅僅在學生時代,而且在邁入社會以后,在任何時候、任何條件下,都能夠自覺自主地從事體育鍛煉,并擁有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和能力。
三、高校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現今高校體育教學應該立足于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使學生不僅僅能夠在學校讀書期間得到鍛煉,更能在今后踏入社會以后能獨立自主地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促進身體的全面發展,以適應目前學習和今后進入社會后發展的需要。隨著我國全民健身計劃的貫徹實施,對高校體育教育的要求就更高了。但高校體育教學的現狀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體育老師的專業素質和能力還需完善。高等學校體育教學模式的發展趨向于終身體育教育,因此,要求學生在高校中熟練體育技能,這樣自然對體育教師的要求就越來越高,而當今體育教師在自己的專業素質和能力還需要逐步完善。
(二)忽略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的培養。以終身體育為出發點的體育教育,并沒有真正地、系統地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實施。高校體育教育長期以來是以傳授運動技術為核心,片面追求動作的技術環節和近期效益,把增強體質的目標局限于在校學習期間,忽視了學生進行終生體育鍛煉和終身受益的教育,缺乏培養學生從事體育鍛煉的興趣、愛好、習慣,而不少體育教材內容與社會體育脫節,學生缺乏體育能力,不會獨立鍛煉。
(三)學生對體育不重視。高校有很多學生對終身體育都缺乏足夠的了解,對體育抱有偏見,忽略體育,不重視體育,參與運動意識差。認為學生的認為是讀書,只要成績好就代表一切,體育是個無所謂的東西,過的去就行,更談不上對終身體育的重要性的認識了。因此,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也隨著年齡的日益增長而不斷下降,更加把體育鍛煉摒除在生活之外。
四、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途徑
(一)加強宣傳,增強自我體育意識。高校體育是學生在學校學習體育的終點站,是學生個性形成的重要時期,是學生從學校體育過渡到社會體育的轉折點,是明確學生終身體育思想的重要階段。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體育運動和比賽,如籃球賽,足球賽這樣的體育聯賽、體育節、體育知識競賽、校運會、開設體育俱樂部等等,使學生身邊處處有體育活動,身處在一個自然和諧的體育環境中,在不知不覺中,通過各種體育活動和宣傳,使體育鍛煉的意識滲透到每個學生的心里,形成一種自我體育意識,自覺得把體育當作生活中的一部分,最終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
(二)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和習慣。興趣是個體主觀能動性的一種表現,是激發人們學習動機的主要內在因素直接影響學習的效果,它所表現出來的積極情緒會導致行為上愛好某項活動,從而形成行為習慣。因此,在高校學生中進行終身體育教育,首先要激發學生對體育活動的參與意識,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和愛好。
(三)培養學生終身體育能力。終身體育能力應包括運動能力、自我設計鍛煉方案、計劃的能力,自評和監督能力、自我調節能力、自我適應和運用環境條件能力,從事體育娛樂和體育欣賞能力,組織群眾活動,懂得體育裁判與體育管理能力等。
(四)以俱樂部式為主要形式的多元選擇。大學體育教學改革必須有一套新的模式來適應當前體育教學需求。要注重體育課程的功能開發, 增強體育課程的綜合性。要做到身心健康教育和終身體育意識培養相結合,課內教學和課外鍛煉相結合。要調整好教學內容,創造新的教學形式。要減少競技體育教學內容,增加一些簡單易學、容易開展、能延續到社會并對增強體質效果明顯的終身運動項目, 如健身操、游泳、武術、羽毛球、舞蹈等, 這有助于學生終身接受體育教育的觀念和終身享受體育鍛煉的益處。此外,還要增加體育理論知識教學。
(五)教師素質的自我提高和觀念更新。作為一名體育教師,無論其身體素質怎么好,技術有多么全面。他都不可能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必然有其自己的專長。很多學生興趣廣泛,每位學生的愛好不通。這樣,作為體育老師的素質高低就很關鍵,是自己的專長的運動,就很容易。是自己的弱項的運動項目,就很難做到。因此,體育教師要充分認識到作為體育教師,必須要擁有較全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不斷提高自我的知識面,才不會出現尷尬的場面,教學過程也得心應手,也贏得學生們的信任、歡迎。
參考文獻:
[1]符玉,論終身體育教育與教師角色轉變[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7(453),7.
[2]李鋼,終身體育與大學生終身體育觀的培養[J],21世紀繼續教育論壇,2007(3),26-28.
[3]李敬輝,馬勇占,大學時代是終身體育觀念形成的最佳時期[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0(2),25-26.
作者簡介:劉浩野,1986.08.06,男,遼寧沈陽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學校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