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 要】 內部審計是現代企業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制度和方法模式成為推動現代企業內部審計工作開展的有效保證,進而有效提高企業內部控制與管理工作的水平。本文主要針對現代企業內審的制度模式和方法模式進行簡要分析和探究,有效發揮內審制度和方法的優勢作用,全面落實內部審計工作,強化企業內部控制與管理工作的力度,有效提升現代企業在社會上的核心競爭力,促進企業健康、良性的發展。
【關鍵詞】 現代企業內審 制度模式 方法模式
引 言
現代企業在經營與發展中面臨著諸多風險因素,通過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有助于提高企業組織管理水平,及時發現經營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強化對風險問題的防控力度,增加企業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因此,企業需要對內審的制度模式和方法模式進行全面分析,并依據自身經營與發展的實際情況,最終確定合適的制度與方法模式,提高內部審計工作的水平和內部控制工作的質量,有效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1現代企業內審的制度模式
內審制度模式指的是企業內部審計制度在內容與形式上的標準形態?,F代企業審計人員在開展內部審計工作過程中,需要以制度模式作為基本的工作參照依據和標準。通常情況下,企業內審制度模式主要包含執行模式、自制模式以及自制與執行相結合的模式。制定模式指的是由企業審計機關制定的制度;自制模式指的是企業依據自身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的內審制度。
1.1綜合式內部審計制度模式
綜合式內部審計制度模式中主要包含內部審計監督系統、內部審計信息系統以及內部審計組織系統。首先,現代企業開展內部審計工作需要以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為依據為依據,并根據相關部門和單位制定的規章制度,對企業的財政分布情況、財政收支情況以及企業生產經營獲得的效益進行必要的監督。在此過程中,需要依照內部審計的內容,建立內部審計監督系統,實現對財務、責任審計以及企業效益的有效監督。其中,針對財務的審計是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中心和基礎環節,因此,需要企業依照自身的經營活動,進行對財務成果真實性的審核,對企業的經濟效益和指標進行分析與評價,并對企業經濟和社會效益增加的內在潛力進行綜合對比和分析,提出可行性的解決對策,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其次,內部審計信息系統在現代企業內審工作中主要發揮著輸入和輸出內部審計業務內容以及傳輸內部審計相關數據信息和資料的作用。內部審計人員輸入的內部審計信息即經過企業領導和決策層審核批準的內審立項資料。在此過程中,還需要內部審計人員依據項目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實施方案,并向企業各項目參與部門下發審計通知書。之后,內部審計人員需要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不斷強化對企業內部控制系統的監督、檢查與評價的力度,落實內部審計取證的過程中,進而推進財務審計和其他項目審計工作的有效進行。最后,在內部審計工作全部結束后,需要工作人員將內審的相關數據材料進行整理,并依據數據信息生成內部審計工作報告,其中包括對項目的內審結論和相關的證據材料等,在生成審計報告后,需要上交至企業管理部門。通常情況下,內部審計工作僅限于企業內部員工之間,國家和社會審計要使用內部審計結果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內部審計組織系統指的是企業設置的審計組織,包含審計人員和相應的運行機制。現代企業內審機構主要有監事會、董事會和總經理三種模式,具有模式的選擇,需要企業結合自身的發展特點,綜合考慮分析三種模式的優勢和弊端,選擇適合企業發展的模式。
1.2單項式內部審計制度模式
單項式內部審計制度模式下的審計內容相對單一,但具有操作簡便的優勢特點,同時,也能夠起到有效的促進企業內部控制與管理工作進行的作用和效果。單項式內部審計制度模式要求企業以及自身經營與發展的具體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適合企業未來長遠發展的內部審計制度。需要綜合企業財務審計、經濟責任審計和企業經營效益的審計制度,保證企業內審工作程序的公開透明,強化內審法規執行力度,提高內部審計管理質量。同時,需要制定包含內部審計信息處理,明確內部審計機構和職權范圍的制度,進而有效推動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有效開展。
2現代企業內審的方法模式
2.1內部審計的方法模式
通常情況下,現代企業內部審計的方法模式主要包含詳細審計、會計報表審計、風險導向審計和制度基礎審計四種模式。其中,詳細審計模式能夠有效幫助財產所有者對企業經營者和經營管理行為進行監督和管理,發現企業經營與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缺陷,有效避免徇私問題的發生,進而保證財產所有者和企業的根本利益。會計報表審計模式主要運用在企業會計報表和所擁有的資產以及負債情況的審計中,通過該審計模式實現對會計報表中顯示的企業財務狀況以及經營情況的查證。在此過程中,通常使用抽樣法進行審計調查。制度基礎審計模式使用的方法也為抽樣法,保證審計部門和機構單位建立健全的內部控制機制,并由專業的審計人員進行內部控制工作。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審計人員對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進行了解與評估,并通過實質性的審計測試確定審計范圍和重點內容。風險導向審計模式在運用過程中,需要審計人員具有較強的風險評估與防控能力,精準確定風險在各環節發生的可能性,并把握住實質性測試開展的重點方向。應用的審計方法主要包括風險評估和分析復核方法,進而能夠實現對審計風險的全過程監督,降低風險問題發生的概率,有效提升內部審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2.2審計模式的具體選擇和確定
現代企業需要依據自身的建設、經營與發展現狀,選擇能夠有效提升自身發展水平的審計模式。對于大中型企業而言,其經營范圍較廣泛、規模較大,且資金力量雄厚,經營業務存在著較強的復雜性,因此,增加了內部審計工作的難度。這些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通常需要依靠內部控制制度實現對自身的管理,而不僅局限在企業經營管理者的決策上。針對這些企業通常會使用制度基礎審計模式為主以及風險導向審計模式為輔的審計方式,進而有效提升審計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審計工作完成后,通過對審計結果的評價實現對模式的優化與完善,并由專業的內部審計小組成員對審計材料進行分析,及時發現并指出審計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問題,并積極進行整改。針對中小型企業而言,其建設規模較小,業務經營的范圍和內容相對狹窄,業務流程的操作的相對簡便。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不存在復雜的管理層級問題,同時缺乏健全的內部控制機制,因此,通常選擇以會計報表審計模式進行審計工作。在部分民營企業運營過程中,實現了資本積累,并逐漸擴大了業務經營的范圍,建立了完善的內部管理機制,但由于民營企業的管理形式多以家族管理模式為主,通常由企業創辦者作為董事長,而與其關系密切的親人作為其他管理者,進而導致企業內部控制與管理工作水平難以提高。因此,在企業內部審計環節也會應用到風險導向審計模式,保證內部審計工作的質量。
結 語
內部審計工作對于保證現代企業經營與管理工作的質量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因此,企業需要掌握內審制度模式與方法模式對企業和市場發展產生的影響,并結合自身發展的特點,選擇合適的制度模式和方法模式,保證內部審計工作順利實施,提升企業對風險問題的防御能力,找到適合自身未來發展的可靠路徑,確定內部審計方式,進而有效提高內部審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促進企業更加長遠、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范儉.淺論現代企業制度下強化企業內審的重要性[J].事業財會,2003(06):50-52.
[2] 胡蘇.企業內審必須適應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需要[J].中州審計,2001(09):20-21.
[3] 蘇德碩.建立現代企業內審制度的思考[J].石油企業管理,1999(03):42-43.
[4] 曹志勇.現代企業制度試點企業內審調查[J].中國審計,1996(10):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