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來,隨著中國不斷深化改革開放,現代化進程不斷加快,現代文明在帶給我們財富和便利的同時,也讓現代人類發生了與自然的斷裂、與傳統和人自身的斷裂。在現代化的程度日益增加的情況下,人們的生活越來越依靠科學技術,日益生活在人造的環境之中,與大自然越來越疏遠了。這樣導致了以下后果: 由于很少有體力勞動,人類機體的自然功能越來越退化, 更加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襲,人類的身體成了病態的機體。 自然的遠離, 使人們難以體會到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樂趣。現代科學技術似乎使地球變得越來越小, 人們之間的距離似乎越來越近了。但是實際上它使人們日益疏遠了。 電話的確使人方便了許多,但卻使人喪失了直接的情感交流的機會。人們在物質條件方面已經現代化了,但在精神狀態上還遠遠沒有“ 現代化”,還沒有成為一個現代人。 作為一個現代人,應該具備健全的精神狀態和意識。 人們無限地追求物質財富,這不能說是一種健康的精神狀態。所以研究甘地的宗教思想對中國思想有很深遠的影響,可以指導我們在達到物質豐富的情況下也達到精神豐富。
【關鍵詞】 甘地 宗教思想 宗教哲學 現實意義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明確提出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習近平就任總書記后首次會見外國人士就表示,國際社會日益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面對世界經濟的復雜形勢和全球性問題,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命運共同體”是中國政府反復強調的關于人類社會的新理念。2011年《中國的和平發展》白皮書提出,要以“命運共同體”的新視角,尋求人類共同利益和共同價值的新內涵。
當今世界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和社會信息化潮流不可逆轉,各國間的聯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但也面臨諸多共同挑戰。糧食安全、資源短缺、氣候變化、網絡攻擊、人口爆炸、環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國犯罪等全球非傳統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對國際秩序和人類生存都構成了嚴峻挑戰。不論人們身處何國、信仰如何、是否愿意,實際上已經處在一個命運共同體中。與此同時,一種以應對人類共同挑戰為目的的全球價值觀已開始形成,并逐步獲得國際共識。
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人們對資源的無限制掠奪,導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機: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由于? 人為因素使環境的構成或狀態發生變化,環境素質下降,從而擾亂和破壞了生態系統和人類的正常生產和生活條件的現象。積極推進路邊植樹,讓人們在綠色中休憩,在濃郁的自然中生活,以現代來說,那就是希望人們幸福、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環境政策。人若沒有自然就不能存在、不能繁榮。
甘地的宗教哲學給了我們警示,地球足以滿足人的“必要”,卻不足以滿足人的“貪欲”。地球資源是有限的,而人失去控制的欲望卻沒有止境。我們該如何加以控制并使之調和,這是現代社會的最大課題,是對人類智慧的挑戰。也是世界宗教應致力的主題。唯有變革人心,人類的和平與發展才有可能。
由于環境的污染,人們不能安心地生活,不能安心地撫養孩子。那么進步是為了什么,發展是為了什么,科學技術是為了什么,現代文明的存在形式與人的生活方式應該是什么。
非暴力哲學是我們人類在思考人與人的關系,人與萬物共生的問題是,不可或缺的倫理、思想的基礎。人的忿怒、貪欲、無知等“心”的荒廢——內在世界之黑暗在投影在社會、地球環境上。科學和產業的急劇發展并未伴隨人的精神性的提高,這也在另一方面促進了這種“心”的荒廢的擴展。
甘地強烈批判偏頗的機械文明和物質主義,他說“羅馬在物質極為豐富的時候,卻在道義上頹敗了。全世界在握,卻丟了靈魂,又有什么用呢”“近代的個性喪失或僅只機械齒輪化,是違反人的尊嚴的。我希望一個個人活潑,成為充分發展的社會一員”
利己的、無序的物質欲望膨脹,破壞了地球環境,使地球生態系統陷入危機。甘地的呼聲敲響了對現代人的警鐘。
盡管時代背景、社會狀況與那時不同,但甘地再三強調,要實現使民眾的幸福稱為可能的社會,宗教的存在是不可缺少的。
甘地說:“今天人的一切活動構成一個不可分的整體,無法完全將社會、經濟、政治以及純粹的宗教活動區別開來。我從未聽說有與人的活動相分離的宗教。宗教賦予一切活動以精神基礎”印度教圣典《梨俱吠陀》稱天空為“父”,古代大敘事詩《摩訶婆羅多》里提及優先保護樹木。祈愿萬物和平和幸福的博大的慈愛之心。甘地把一切自然看做深具慈悲的東西。
全宇宙的生命互相依存而存在,萬物都互相牽連著。人與其他生命相關而存在,卻有著支配、破壞其他生命也無妨的傲慢意識。其他生命的破壞必然會導致人之間彼此破壞的時代。明白這個真理,就能明白為他人行動的重要性。該怎樣為他人效力呢?我們自身的存在及我們的幸福即在于此。人生的目的即在于養育、擴展、豐富他人的生命而使自己的生命幸福。
現代世界的混亂度日益家很,人們找不到堅定的哲學或價值觀。
人的幸福需要什么?選取什么樣的生活方式才能度過充實的人生?此外,怎樣才能構筑沒有對立、紛爭的社會?人們好像就這么沒有答案地在不安的黑暗海洋上摸索前進。
甘地的宗教哲學告訴我們人的偉大并非取決于學歷、職位、頭銜,而是看他為幸福付出多少苦勞,作出多少貢獻。什么樣的人都能成為出色的人,因為誰都能奉獻。只為自己活的人生沒有真正的喜悅與充實感。打破利己的小殼子,為人們,為這個大目的而生,新的人生地平線才會廣闊地擴展開來。日蓮佛法說:“譬如為人點火,明在我前”照亮他人、貢獻于他人,其實會堂堂照亮自己的未來。這是生命的法則。回歸宗教具有的高度精神性,就能產生人類應采取的模范性價值。人類能夠借此構筑共生的世界。只要人們不尊重彼此,不尊重一切生命,就難以維持人類的存續和發展,難以實現地球的健全性。
作者簡介:唐文英,男,漢族,湖南邵陽,湘潭大學在讀研究生,外國哲學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