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俊鵬
【摘 要】 中國大陸民商事仲裁案件適用“誰主張,誰舉證”[1]的原則,當一方當事人對于自己提出的主張無法提供有力證據時,往往要承擔敗訴的不利后果?,F實中往往會存在當事人無法自行收集證據的情形,調查取證制度應運而生。本文從中國大陸仲裁調查取證制度的現狀出發,研究仲裁調查取證的程序與判斷基準和當事人與仲裁庭調查取證的利弊,對如何規范完善仲裁調查取證制度進行初步研究。
【關鍵詞】 “仲裁庭 調查取證制度 民商事仲裁
引 言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仲裁因其高效、公正等優點已經成為民商事領域一種重要的爭議解決方式。在仲裁案件中,當事人往往會面臨無法自行收集證據的情形,這時就會寄希望于仲裁庭出面進行調查取證。
筆者認為,中國大陸仲裁調查取證制度目前的法律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一、仲裁中的調查取證制度缺乏具體的法律法規支撐。二、仲裁庭是否進行調查取證缺乏具體的判斷基準。三、當事人和仲裁庭取證的利弊問題。這一系列問題既是目前仲裁實踐中出現的,也是相關法律法規還不明晰的地方。筆者試著結合仲裁實際情況,探微仲裁調查取證制度在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及處理的方法。
一、中國大陸仲裁的調查取證制度存在的問題
(一)仲裁中調查取證制度缺乏具體法律法規的支撐
《仲裁法》第四十三條第二款規定“仲裁庭認為有必要收集的證據,可以自行收集”,雖然賦予了仲裁庭調查取證的權利,但是并沒有后續的制度保證。仲裁委員會作為一個秉持公正的中立機構依法組成仲裁庭,但無論是仲裁委員會還是仲裁庭本身都不具有國家公權力,不具有如同法院行為的約束力。仲裁的調查取證主要表現形式為開具協助調查函,請求其他單位和個人配合進行調查,但這種發函其實是一種平等的請求,收函的單位和個人全憑自己的意思表示決定是否協助仲裁庭,這就導致很多時候發函可能會石沉大海。特別是當仲裁機構發函到遠離仲裁機構所在地的其他城市時,因為對仲裁機構本身的不熟悉和對仲裁的認知程度較低,收到協助函的單位和個人對于仲裁院的協助調查函可能會置之不理。
其次,如上文所述雖然《仲裁法》規定了仲裁庭有調查取證的權利,但是接下來并沒有具體的法律法規作為支撐,在缺少法律依據的情況下,仲裁庭想要對方配合調查取證無疑在程序的正當性上有所缺失。
(二)仲裁庭是否進行調查取證缺乏具體的判斷標準
在仲裁案件中,一方當事人不能獲取有關證據,尋求仲裁庭支持時,法律上只有“仲裁庭認為有必要”這一規定。中國大陸各大仲裁機構對此也沒有在《仲裁規則》中進行細化??梢哉f是否同意進行調查取證完全是憑借仲裁庭自身的判斷,在這種情況下,仲裁員對是否同意調查取證的申請具有絕對的權力。仲裁庭視案件標的額大小由一名仲裁員或三名仲裁員組成仲裁庭。三名仲裁員組成的仲裁庭主要由首席仲裁員做出決定,其他兩名邊裁也會給出各自的意見,還具有一定的科學性與合理性。但如果是一位仲裁員組成的仲裁庭,就是由這一位仲裁員獨自做出判斷,即使在事中、事后會有仲裁機構的監督處和案件經辦人在一定程度上進行監督與提醒,但也很難保證仲裁員不會做出誤判,給當事人造成損失。
綜上,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判斷標準”非常重要,既有利于維護仲裁的公正性也有利于更好維護當事人權益。
(三)存在當事人過分依賴仲裁調查取證申請的情況
在仲裁實踐中不少當事人提出調查取證申請的質量并不高,有不少證據是可以自行收集的,當事人因為怕麻煩轉而寄希望于仲裁庭去幫助自己進行調查,這就會降低仲裁機構的辦案效率。一旦仲裁員同意了這類申請,委托案件經辦人進行調查的話將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實踐中這一類函件的制作與寄送都存在一定的時間與金錢成本,并且很難收到有效的回復。
二、當事人和仲裁庭取證的利弊
(一)當事人自行取證存在事實上的困難。
在實踐中,筆者逐漸感覺到,一些當事人確實履行了合同義務,其出于事實上的困難如對案外人進行調查詢問、調取國家機關檔案等原因提出了調查取證的申請。作為仲裁案件的當事人為了贏取案件,一般不存在不想取證的問題,自己能收集的證據都盡力收集,提出調查取證的申請大部分時候是出于事實上的不能取證。如果完全將所有的證據舉證責任都交由申請一方,那么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賦予了案件雙方更大的自主權,但無疑也會導致不少案件中當事人可能會因為無法獲取到關鍵證據而不能得到有利裁決。
(二)仲裁庭進行調查取證具有合法性與合理性
1.仲裁庭的調查取證權是法律賦予的?!吨俨梅ā返谒氖龡l第二款規定“仲裁庭認為有必要收集的證據,可以自行收集”賦予了仲裁庭調查取證的權利。在我國《民事訴訟法》中明確賦予了人民法院具有強制力的調查取證權。而《仲裁法》中雖然賦予了仲裁庭調查取證的權利,但是并沒有對其權利如何行使進行細化的規定。
2.仲裁庭進行調查取證有利于仲裁案件的審理。在申請人確有舉證困難時,如果仲裁庭不同意申請人提出的調查取證申請,認為應當由申請人自己承擔取證責任,那么申請人處于一個無法舉證的情況,必然承擔較大的敗訴風險。而如果由仲裁庭來進行調查取證,那么無疑會較容易的查清案件的事實情況,做出實質正義的裁判。
仲裁案件中仲裁機構處于中立的公正裁判地位,由仲裁庭組織雙方對案件進行審理。仲裁庭進行調查取證可以讓仲裁員較為全面的了解到案件的真實情況,對仲裁庭做出正確的裁決具有重大意義。
三、對更好發揮仲裁調查取證制度的思考
(一)通過立法明確進行調查取證的程序和標準
如前文所述,我國《仲裁法》中雖然賦予了仲裁庭調查取證的權利,但那是很籠統的,至于如何操作、有什么標準等問題都沒有法律上的規定。因此完善中國內地仲裁的調查取證制度還需要通過更高效力的法律法規予以支撐。
1.規范我國仲裁調查取證的程序。程序公正合理在仲裁中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因為沒有法律法規的具體規定,仲裁庭在面對調查取證時一般是參照《民事訴訟法》上的規定和依靠各個仲裁機構制定的《仲裁規則》及慣例。我國各大仲裁機構的《仲裁規則》中對這一方面比較模糊,仲裁庭一般是委托案件經辦人發出協助調查函,仲裁員本人較少參與到調查取證的過程中來。筆者認為目前的狀況有待改善,委托案件經辦人去進行調查取證一方面確實減輕了仲裁員的負擔,但是仲裁員不能夠直接了解到調查取證的實際情況和困難,通過案件經辦人作為中間人傳遞信息的方式,也增加了仲裁工作量。
筆者認為在法律法規中明確仲裁中調查取證的程序非常重要。這不僅有利于維護仲裁的公正合理,也有利于提升仲裁的效率??梢試L試構建以仲裁員為中心、案件經辦人員為輔助的模式。在當事人提出申請之后實行仲裁員負責制,但同時這也對仲裁員的專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明確調查取證權行使的法律標準。明確仲裁調查取證權行使的法律標準有兩個優點。其一,可以防止當事人對于仲裁庭調查取證過分依賴,提出一些低質量的申請。篩選大量不符合要求的調查取證申請也會降低仲裁機構的仲裁效率。其二,明確行使的標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仲裁員的判斷失誤,現階段沒有法律法規制定的標準,仲裁庭是否同意當事人的調查取證申請全憑仲裁員的專業知識進行判斷,可能會存在失誤影響了案件的公正審理或辦案進程。一旦法律上有了明確的標準,仲裁員就可以依照標準和自己的法律判斷做出較為正確的決定,保證案件審理的公正合理。
(二)更好地發揮仲裁庭在調查取證中的作用
現階段仲裁庭在調查取證中發揮的作用還不夠,前文已經討論了當面對當事人無法收集證據的情形,交由仲裁庭承擔舉證責任是有利的,因此在調查取證制度中發揮仲裁庭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國內各大仲裁機構都有制訂自己的《仲裁規則》,這些機構的《仲裁規則》雖然都有涉及仲裁庭的調查取證但是比較籠統。也許是出于《仲裁法》中的規定本來就較為模糊也沒有進一步的法律法規對其進行完善的原因,大部分仲裁機構并沒有對調查取證的具體實施進行細化。所以不單是要從法律法規上對仲裁庭調查取證權的行使提供更多支持,各個仲裁機構也應當在自己的《仲裁規則》中對仲裁庭行使取證權予以制度規范。
四、結語
通過對仲裁實踐現狀和具體案例進行分析,筆者對仲裁調查取證制度中缺乏具體法律法規支撐、仲裁庭進行調查取證缺乏判斷基準、當事人和仲裁庭取證的利弊等問題進行了分析。
在缺乏具體法律法規支撐方面,希望立法層面上能有法律法規對《仲裁法》中賦予仲裁庭的調查取證權的程序和行使標準進行細化,明確申請程序與行使標準。在仲裁庭進行調查取證缺乏判斷基準的問題上,一方面是明確當事人申請的標準,另一方面是明確仲裁庭是否同意取證的標準,防止仲裁員出現誤判等情況。目前主要基于《民事訴訟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作為判斷標準的情況,筆者總結要建立符合仲裁領域特點的判斷基準。在當事人和仲裁庭取證的利弊問題上,筆者認為應當更好發揮仲裁庭在調查取證中的作用,這不僅有利于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也利于仲裁庭查清案件真相做出正確裁判。
中國大陸仲裁調查取證制度目前還不夠完善,為了提高仲裁的公正性和保障當事人合法權益,我們有必要對這一制度的完善給予關注并做出努力。
【注 釋】
[1]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四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當事人應當對自己的主張提供證據。一般情況下當事人負有對自己的主張提供證據加以證明的義務,否則承擔不利的法律后果。
【參考文獻】
[1] 石華. 民商事仲裁證據收集制度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4
[2] 于園園.應當賦予仲裁庭以調查取證權[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2).
[3] 袁詩吟. 論我國民商事仲裁中證據收集制度的缺失及建議[D].東南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