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認罪認罰制度的推行,加快了司法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的效率,也節(jié)約了較多的司法資源。在推進認罪認罰制度進程中,律師辯護權的地位越來越弱,很難達到有效辯護。前期值班律師不能充分的了解案件,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在不能完全了解自己行為后果便作出了認罪認罰具結書,使得在后期庭審中審判權、辯護權遭受到檢察權的罹難,削弱了審判權主導的地位,也使得辯護權成為審判制度中的傀儡,嚴重影響司法的公信力。
【關鍵詞】 認罪認罰 辯護權 協(xié)商性司法 控辨交易
一、認罪認法制度概述
201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在全國18個城市進行兩年的刑事速裁程序試點工作,2016年我國推行認罪認罰試點工作, 2019年10月24日,最高人民檢察院聯(lián)合了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共同發(fā)布了《關于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指導意見》,從此認罪認罰制度在我國司法制度中以主角的形式登上司法舞臺。現(xiàn)各區(qū)域接連試行。該制度切實提高了辦案效率,也存在很多弊端。該制度是在由人民檢察院主導下施行,引入值班律師參與,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時必須有值班律師在場,使每宗認罪認罰案件均有值班律師參與。認罪認罰制度存在弊端主要剝奪了被告人的無罪或罪輕辯護的權利。恰因該制度是以檢察權主導,辯護權在這特定的條件下蒙受罹難。
二、認罪認罰制度中值班律師兩難境地
認罪認罰制度由檢察院主導辦理,在被告人自愿的情況下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簽署時應有值班律師或者辯護律師在場,其中值班律師對案件參與度較低。目前認罪認罰制度案件主要是在審查起訴階段辦理,部分案件在庭審過程辦理。認罪認罰參與的律師多是值班律師,其對案件了解程度較低。原因是值班律師參與認罪認罰案件辦理缺乏實質權利的保證,即沒有閱卷權、會見權。因此值班律師見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認罪認罰自愿性。犯罪嫌疑人對案件定性、法律的適用并不完全了解,所以即使值班律師見證嫌疑人的自愿性,但這種自愿性往往是被迫的或不是完全真實意思表示。另值班律師均是社會律師,生存來源是來自當事人的律師費,值班律師花費大量時間精力來為犯罪嫌疑人服務,必然會導致其委托案件業(yè)務量的滑落,辦案質量的下坡。所以要求值班律師充分了解案件后履行職責非常困難。故而,值班律師一是缺法律保障辯護權的實施,又要全面履行辯護職責,從而導致值班律師辦理認罪認罰案件面臨兩難境地,只能形式上配合工作,終使辯護權成為檢察權的附庸。
三、認罪認罰具結書對庭審過程中辯護權的沖擊
認罪認罰制度減小了基層庭審壓力,提高了結案率。人民法院對于簡單案件可迅速裁判,律師也有較高效率。但隨制度推行,存在的問題日漸顯露。目前在同一案件前后出現(xiàn)值班律師和辯護律師不同的律師參與。值班律師和辯護律師因權利不同,導致對案件辦理的方式、結果均不同。值班律師與庭審過程的辯護律師是同一律師,庭審時提出定性量刑意見時,致使律師在同一案中自我否定,導致律師在形式上作出不誠信行為,故多數(shù)律師在庭審時不在發(fā)表實質意見。二是值班律師與庭審辯護律師非同一律師。值班律師在前期沒有完全掌握案件的信息情況下,配合檢察院完成認罪認罰具結書的簽署,而辯護律師在庭審過程經過會見、閱卷充分了解案件后,發(fā)現(xiàn)案件定性或量刑存在實質性問題,致使案件形成進退兩難局面。辯護律師提出定性、量刑建議錯誤,致使與被告人認罪認罰向相沖突,辯護律師存在進退兩難境地,檢察機關針對該行為提出當庭加重量刑建議時,造成開庭時被告人與辯護人之間信任危機,嚴重時會終止辯護律師辯護,若辯護律師不提出來異議,辯護律師違背職業(yè)倫理道德,不能捍衛(wèi)私權利,長此以往,律師辯護權將在認罪認罰的刑事案件中邊緣化,辯護權淪為淪為邊檢察權的傀儡,從而致使辯護權蒙受罹難。
四、對落實認罪認罰制度的設想
(1)量化認罪認罰從寬幅度。認罪認罰案件的從寬處理已經明確,認罪認罰的被告人可在基準刑30%以下予以從寬。但是應當量化從寬范圍,量化時應當按照罪名、社會關系破壞性、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主觀惡性、悔罪表現(xiàn)加以綜合考慮。目前認罪認罰從寬幅度的施行在全國尚不能統(tǒng)一,導致同罪不同判的案件不勝枚舉,嚴重影響司法公信力。因此量化從寬幅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2)保障訴訟過程值班律師的辯護權,落實辯護權與檢察權的平等地位。以私權為代表的辯護權對抗以公權為代表的公權力存在天然的沖突,且辯護權處于較弱的地位。落實二者平等地位,首先要保障值班律師的有權參與,即設置值班律師閱卷權、會見權。值班律師在辦理過程具備明確的權利。其次充分調動值班律師辦理積極性,既將值班律師參與度與經濟效益掛鉤,且設置值班律師一案一律制,即值班律師參與辦理庭審過程辯護律師為同一人,被告人本人已委托其他律師辯護或者明確拒接值班律師為其辯護除外。再讓值班律師在參與過程中能夠獲得補貼,該補貼按照省行業(yè)標準進行調控,以經濟利益牽動律師的積極性,充分調動律師主觀能動性。設置值班律師責任終身制,即值班律師辦理的認罪認罰案件終生負責。第三保障值班律師在案件中的豁免權,因職業(yè)的特殊性,在辦理認罪認罰案件中,不值班律師為被告人提出有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辯護意見應當?shù)们袑嵉牡交砻狻T俅危贫ㄖ蛋嗦蓭熍c法律援助互聯(lián)機制,保障律師一案一律的施行,可由司法機關與援助中心對接,指派前期值班律師援助。
(3)辯證引進控辨交易制度,形成適應我國的協(xié)商性司法。在認罪認罰從寬處理案件中,對于被告人量刑意見由值班律師和公訴人在法律規(guī)定的從寬幅度范圍內進行協(xié)商,形成確定性或幅度性的量刑意見,由公訴人向法庭提出,以供法庭進行參考。
結 語
認罪認罰制度設置是我國刑事司法一大變更,取得的成績也是碩果累累,面臨的問題也是極度復雜的,法律關系的交融、權利與權力的碰撞、資源的合理配置等都是影響辯護權的有效行使,更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良好推行實施,筆者也將以系列淺證,探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實施與改良。
【參考文獻】
[1] 論“交涉性辯護”,李奮飛, 2019年7月《法學論壇》第四期,34卷
[2] 認罪認罰具結書的內涵、效力及控辨應對 劉源 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9第4期
[3]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適用與控辨制度的發(fā)展,趙恒,《云南社會科學》2016
作者簡介:劉龍飛,1992年,男,安徽泗縣人,漢族,碩士研究生在讀,淮北師范政法學院,研究方向: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