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前我國90%以上的民營科技企業都屬于中小型企業。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為推動國民經濟發展、增加就業、推動科技進步等做出重要貢獻。但中小民營企業在自身發展過程中也存在內部和外部等諸多問題,這其中,融資難是嚴重制約和影響中小民營企業發展的一個突出問題。只有解決了中小民營企業的融資難的問題,中小民營企業才能真正的生存下去。
【關鍵詞】 中小民營企業 融資困境
一.引言
(一)研究目的及意義:中小企業在繁榮我國城鄉經濟、增加財政收入、擴大社會就業、完善人民生活、經濟結構優化、增強經濟活力等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目前,信貸融資還是我國中小企業外源性融資的主要渠道,但廣大中小企業也一直深受信貸融資難的困擾。中小企業的重要經濟角色和弱勢融資地位形成鮮明的反差。
(二)外文獻綜述:在國外,中小企業融資問題雖然不是一個專門的研究領域,但是鑒于中小企業對國民經濟的巨大促進作用,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很早就引起了學術界、金融界的廣泛關注。在信貸配給和中小企業的信貸需求方面:迪沃朋特和邁士金(Dewatripant&Maskin,1995)[1]認為銀行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會產生“預算軟約束”問題,使得銀行更傾向于“大客戶”的業務;斯蒂格利茨和韋斯(Stiglitz&Weiss,1981)[2]提出了信貸配給理論:信貸市場上的信息不對稱必然導致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使銀行面臨較高的信貸風險。
二.我國中小民營企業融資所遇問題
(一)中小民營企業內部問題:大部分中小民營企業都沒有建立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管理仍然處于落后狀態。盡管企業發展迅速,規模不斷擴大,但決策隨意、任人唯親的無序混亂的內部管理方式,致使企業無法形成公平、有效的競爭機制,嚴重削弱企業的競爭實力,妨礙民營科技企業產業化進程。因此我國的中小民營科技企業往往人員流動性較大,且缺乏高端人才,這也是影響企業發展的難題之一。
(二)中小民營企業所遇外部問題:信用體系不健全,由于我國社會還未形成有效的信用管理體系,失信行為不能得到有效的懲戒和制止,對于中小民營企業來說尤其需要良好的信用環境作為其發展的基礎。一方面,我國對中小企業的融資創新主要是圍繞著短期融資進行的,表現在:圍繞應收賬款,金融機構推出了諸如保理服務、應收賬款質押等創新服務;圍繞抵押擔保金融機構開展了倉單質押貸款、出口退稅質押貸款、動產質押貸款等創新;另一方面,鑒于必要資信評估手段的缺乏,信用擔保機構自身實力的限制,針對中小企業長期融資的創新不足,長期信貸供給嚴重缺乏。
三.所遇問題的解決方法
由于信息體系的不健全,使得企業與銀行或投資者之間不能相互信任,這也使得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舉步維艱。要想真正的解決中小型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必須從內外兩方面其下手。
(一)企業內部:1.融資機會選擇:中小企業要對融資所涉及的各種可能影響因素做綜合具體分析。在企業進行中小企業融資之前,先不要把目光直接對向各式各樣令人心動的中小企業融資途徑,更不要草率地做出中小企業融資決策。2.融資規模。由于企業中小企業融資需要付出成本,因此企業在籌集資金時,首先要確定企業的中小企業融資規模。籌資過多,或者可能造成資金閑置浪費,增加中小企業融資成本;或者可能導致企業負責過多,使其無法承受,償還困難,增加經營風險。而如果企業籌資不足,則又會影響企業投中小企業融資計劃及其它業務的正常開展。3融資期限。中小企業融資按照期限可劃分為短期融資和長期融資,企業在短期融資和長期融資兩者之間進行權衡時,主要取決于融資的用途和融資者的風險偏好。還可根據自身對待風險的態度,在配比型、激進型和穩健型三種類型中進行選擇。4.融資結構。中小企業融資結構是指企業所有的資金來源項目之間的比例關系,它是資產負債表右方的基本結構,主要包括短期負債、長期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等項目之間的比例關系。所以建立現代化體制對于我國的中小民營企業是必不可少的改革點。
(二)外部環境。1.企業融資的最主要途徑分別是: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其中間接融資中最重要的就是貸款融資。對于中小企業而言,這種很難得到融資。所以,筆者認為需要為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打造一個發揮的舞臺,在這里面相互之間的信息是對稱的,也就是打造一個專為中小民營企業擔保的機構,即完善擔保機構。對于直接融資而言,我國目前大部分的直接融資都是國外企業的投資,并購的案例在目前的比例低,但在將來并購將會逐步成為主導,成為融資的另一種方法,故筆者認為,在并購這一項目上制度需要不斷地完善。2我國至今沒有一部專門關于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的法律。融資擔保機構如何貫徹實施國家政策方針、各級政府對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機構的財政扶持等問題,都未能納入法制化軌道,這也是制約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進一步發展的障礙之一。故認為,我國必須借鑒發達國家發展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的先進經驗,并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建立、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融資擔保體系。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的進一步深化和完善還必須依賴于金融體制的改革和深化。3..發展其他形式的融資方式。如目前的創業板。這樣有利于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構建,拓寬了中小企業的直接融資渠道,有助于公司內部法人治理結構的完善和健全。4.大力發展中小金融機構,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5.圍繞中小企業主個人的融資創新,針對中小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合二為一,業主財產和企業財產難以區分的特點,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基礎上,推出了法人代表連帶責任貸款,這在很大程度上了強化了對中小企業的信用約束。
結 論
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需要以內外結合的方法。在企業內部大力發展現代化的體制,完善自身的管理,不斷創新的同時,外部環境需要建立關于中小民營企業融資的法規,完善擔保機構。兩者相結合,才能不斷前進。
【參考文獻】
[1] Dewatripantd and E.Maskin:Credit and efficiency in centralized and decentralized economics,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95)62,pp541-555.
[2] Jodeph E.Stiglitz and Andrew Weiss: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America Economic Review,Jun.1981,Vol.71,Issue3,pp393-410
作者簡介:鐘敏(1991.05—),女,湖南衡陽,漢族,在讀碩士,湘潭大學商學院, 工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