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春霞
【摘 要】 農村土地流轉一直以來都是三農問題的焦點,隨著十九大報告中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農地流轉問題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再次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河南省農地流轉在發展進程中取得了一定的進步,然而仍存在土地流轉產權關系混亂、金融支持欠缺、監督體系不健全等問題。本文運用文獻研究法,對河南省農地流轉過程中存在的障礙進行路徑探析,進而提出相關的對策支持。
【關鍵詞】 土地流轉 新型農業形式 監督體系
一、河南省土地流轉存在的問題
(一)土地流轉產權關系混亂。農村土地流轉的本質是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明確產權關系是土地流轉順利實施的保障,然而河南省土地流轉過程中仍然存在土地權屬不明的情況。其一,少數政府部門對自身職責執行不到位。政府在明確土地流轉產權關系的問題上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對自身的職責執行不到位,則會對明確產權關系有阻礙的作用。根據河南省人大常委會農工數據顯示,河南省只有41.3%比例的鄉鎮政府建立土地流轉服務組織,其余的58.7%的鄉鎮政府沒有建立有效的土地流轉服務組織,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土地流轉產權關系的混亂程度。其二,農民自發流轉的形式缺乏規范性。首先,河南省農民自發流轉的土地多數是農戶與親戚鄰居口頭流轉的,并沒有簽署具有法律意義的合同文件;其次,農民自發流轉的流轉期限也不是太明確,流轉雙方的權力和責任沒有通過法律文件進行制約;最后,流轉主體在進行土地流轉之后的事宜也缺乏規范性,多數農民在土地流轉之后并沒有及時到相關部門進行土地流轉的備案。
(二)土地流轉金融支持欠缺。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地提出,農業逐步走向現代化,需要更多的資金支持農業設備的更新,但是河南省土地流轉的財政金融支持程度仍然有限。造成這種問題的原因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農村的土地價值不易被評估。如果想要得到金融機構的金融支持,必須要有抵押信貸物,然而農業經營者貸款的抵押物一般是宅基地和擁有的耕地,這些都是需要對土地的價值進行評估。但是河南省對土地進行評估的專業機構還沒有完全建立,造成金融機構對農業貸款存在擔憂,導致土地經營者融資難度大。另一方面,土地流轉的融資平臺偏少。目前,我省雖然金融機構數量不算少,但是專門供土地流轉融資的機構仍然相對偏少。我國大部分銀行逐漸商業化,鑒于農業的風險大、回報率低、回報周期慢等特點,銀行對土地經營者的金融支持在逐漸的變小,很難滿足土地流轉發展所需要的資金,導致土地流轉的金融支持不足。
(三)土地流轉監管體系不健全。隨著河南省農村土地流轉的規模不斷增大,土地流轉后的“非農化”、“非糧化”現象逐漸嚴重起來,因此加強河南省土地流轉的審查監督刻不容緩。但現階段河南省土地流轉監督體系還不是太健全,跟不上快速發展的土地流轉形勢。其一,土地流轉的法規制度尚不完善。河南省出臺的專門針對土地流轉監管的法律法規不完善,致使農業部門不能準確地對整個縣內各個地區土地流轉的實際情況進行全面監督。 其二,土地流轉監管機構工作人員監管能力不足。河南土地流轉監管機構一些工作人員由于缺乏法學相關的背景知識,對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行為主體、流轉程序和流轉的方式沒有規范的認識,很難有效地開展土地的監督工作。
二、河南省土地流轉的對策建議
(一)明確土地產權關系。1. 發揮政府在農地流轉的職能作用。一是發揮協調作用,在土地流轉的主體發生糾紛時,政府應該主動的去明確主體之間的產權關系。二是發揮提供有效服務的職能,政府應積極對土地流轉的各種程序進行宣傳,加深農戶對土地流轉產權關系的理解。三是應發揮管理作用。政府對流轉后的權屬關系進行備案,有助于主體之間權屬的明確化。2.加強農民土地流轉形式的規范性。農民在土地流轉過程中存在的不規范性也是制約土地流轉產權明晰的一個重要因素,要確保農民土地流轉過程中產權的清晰性。首先,在農民進行土地流轉之前,要針對流轉主體是否簽署合同以及合同的合法合規性進行審查,確定各主體之間的權屬關系。其次,針對只進行口頭協議進行流轉的土地,要耐心的規勸雙方補簽規范性的流轉合同,并在合同簽署后去相關部門進行備案。
(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1.河南省應該積極的培育農村土地流轉的中介機構。包括地價評估、用地咨詢、使用權交易等分支機構,建立專門的土地流轉中介機構。另外,除了對宅基地、耕地等農業產品進行擔保抵押,還可以創新出新的抵押擔保的的產品,比如對農業機械設備、運輸工具等進行抵押擔保。2.推行新型的土地流轉融資平臺。一方面是發展民間融資平臺。民間融資具有融資速度快、程序便利等特點,可以快速有效地填補資金缺口。另一方面是發展互聯網融資平臺。我省要進一步把互聯網與農村的電商、農資公司相互聯系起來,開展土地流轉的金融業務,為土地流轉網的融資提供有效的動力。
(三)健全土地監督體系。其一,完善法律法規的著力點是在農地流轉過程中嚴格實施三級制度。首先,在土地流轉之前,流轉主體要向土地流轉中心進行申請;其次,流轉中心要根據流轉雙方流轉規模、流轉期限、經營能力進行流轉資格審查;最后,在土地流轉結束之后,應及時完成備案處理,尤其對于流轉規模較大的流轉雙方,在備案的時候做特別說明,在流轉過程中應加強監管。其二,提高土地流轉監管機構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土地流轉機構應該優先選用具有土地流轉知識的人員,這樣的工作人員可以減少監管機構對其入職前培訓的成本。此外,應該對土地流轉監管機構工作人員進行定期培訓,并且建立科學的考核制度,不斷更新土地流轉監管人員的知識儲存,加強土地流轉監督機構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
【參考文獻】
[1] 李歡歡.試論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農村土地流轉[J].山西農經,2018(17):51-53.
[2] 白鴿.河南省新農村建設下社會保障體系研究[D].西安工程大學,2017.
[3] 朱玉龍.中國農村土地流轉問題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7.
[4] 李士猛.河南省農村土地流轉探析[J].河南農業,2014(19):9-10.
[5] 王安春.農村土地流轉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改革與戰略,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