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M公司因涉嫌實際控制人違規資金占用、違規擔保等違法違規行為,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本文從GONE理論的視角深入分析M公司財務舞弊案的成因及舞弊手法,并針對性的提出反舞弊策略。
【關鍵詞】 M公司 財務舞弊 GONE理論 反舞弊策略
一、M公司舞弊案簡介
(一)公司概況
M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M公司”),法定代表人鄧某持有M公司30.43%股份,也為該公司實際控制人。M公司于2001年12月在成都市青白江工商局登記成立,其經營范圍包括污水處理、水污染治理、固體廢物治理、危險廢物處置等。2014年,M公司在深圳交易所上市,共募集資金3.08億人民幣。
2019年1月、3月,M公司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公司被認定存在兩項違規,其一是M公司未及時披露實際控制人非經營性占用資金及相關關聯交易情況,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7月17日,M公司實際控制人非經營性占用M公司資金余額為20.91億元。其二是M公司未及時披露、且未在2018年半年報中披露為關聯方提供擔保的情況。
二、M公司舞弊案成因解析
本文根據具有代表性的公司財務舞弊成因的GONE理論,從貪婪、機會、需要、暴露這四個因子深入剖析M公司財務舞弊的內在機理。
(一 )貪婪因子分析
M公司作為民營公司,獲取資金的渠道相對而言是比較有限的,為了擴展經營業務,上市是一個重要的融資平臺,也能實現公司大股東圈錢的目的。2014 年,M公司順利上市,鄧某直接持有公司股份132,988,051股,占股本的30.43%;鄧某之子直接持有8,006,618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83%;鄧某及其子合計持有和控制公司32.26%的股份,鄧某為本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以往諸多案例揭示出一個規律,大股東的實際控制地位會助長其貪婪心理,將整個上市公司視為自己的所有物,進而最大程度從公司獲取利益。鄧某為了滿足自身的貪婪之心,自2014年公司上市以來到2018年,M公司每年均分紅,具體分紅方案如下:
由于各行業、各公司的實際情況不同,對股利支付率也沒有一個特定標準作出判斷。一般來說,對于發展中的公司,為了保證擴大經營的資金需要,一般應采用高積累政策,將利潤用于自我積累,因而其股利支付率通常比較低;相反,在公司較為穩定發展階段,其收入穩定,舉債容易,因而股利支付率也通常較高。而從該公司的股利支付方案可以看出,該公司在剛上市的第一年就實行了10派2元(含稅)的股利支付政策,且以后每年均進行分紅,2016年股利支付率甚至達到88.89%。剛上市前幾年正是公司借助市場資金大力發展的黃金時期,但是M公司卻反其道而行之,這反映了鄧某這個實際控制人的貪婪心理,通過這種方式將公司利潤轉移出來,降低上市公司的長期盈利能力,導致上市公司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降低。
(二)機會因子分析
本文從內外機會因子分析M公司財務舞弊的原因。
1. 內部機會因子
(1) 公司股權結構不合理。截至2018年12月31日,鄧某及其子合計持有和控制公司32.26%的股份,在公司前五大股東中其余四家股東股權均在5%左右,對鄧某未形成實際制約,股權過于集中的后果是公司的決策和發展僅僅體現控股股東的利益,無法真正體現中小股東的意愿,最終導致財務舞弊。
(2) 公司內部控制體制缺失。M公司雖設董事會、監事會、審計委員會和風險管理委員會,但內部控制形同虛設。首先公司實際控制人意志凌駕于內部控制制度之上。鄧某為M公司實際控制人、董事長,鄧某之子為M公司董事、總經理,二人簽訂《一致行動協議》,董事長和總經理兩個不相容職責在M公司內部未分離,導致公司內部控制體制失效,中小股東權利就順利地被大股東侵占。其次公司監事會和審計委員會等內部監管不力,比如公司為公司董事、財務總監婁某及另外三人提供保證擔保,對外擔保未履行審議程序,也未及時履行臨時信息披露義務,內部控制機構監管不力導致財務舞弊泛濫。
2.外部機會因子
半年報不需要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為財務舞弊提供機會。實際控制人鄧某選擇在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7月17日期間進行財務舞弊,主要是公司半年報不需要在披露前必須經過獨立第三方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M公司2018年度半年報僅由公司高管鄧某、鄧某之子、婁某三人同時簽署確認,缺少了第三方審計這一重要防細,是M公司未按照規定及時披露信息和2018年半年度報告存在重大遺漏的外部原因。
(三)需要因子分析
實際控制人自身的需要。M公司實際控制人鄧某在天眼查中可以查到在國內外共擁有21家公司,因此其可能因各種原因需要大筆資金,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7月17日鄧某非經營性占用M公司資金余額為20.91億元,這些資金通過各種方式流到鄧某手中,其利用這些資金進行了什么活動尚未批露,但可以肯定的是鄧某通過這種非正規操作取得了一大筆無息貸款,而這些貸款中有相當大部分由上市公司為其負擔高額的借貸利息籌集到的,因此可以看出該種關聯交易占用公司資金給實際控制人,具有長期未見回款且無擔保的特征,嚴重影響了上市公司的利益,實際上是一種變相的利益轉移輸送。
(四)暴露因子分析
舞弊暴露后的懲罰力度小。M公司的舞弊行為暴露后,相對于財務舞弊獲得的巨額經濟利益來說,對M公司的處罰顯得微不足道,證監會僅給予對M公司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并處以60萬元罰款;對鄧某給予警告,并處90萬元罰款,其中作為實際控制人罰款60萬元,作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罰款30萬元。這一懲罰在上市公司動輒上千萬、上億的違法所得面前完全不值一提。
四、基于 GONE 理論的M公司反舞弊分析
上市公司財務舞弊案頻出,不僅動搖了投資者的信心,而且嚴重損害了資本市場在資源優化配置中的重要作用,阻礙了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筆者建議從GONE理論的四個舞弊因子角度考慮,采取相應對策加大財務舞弊處罰力度,切實可行地防范財務舞弊發生。
(一 )優化公司股權結構,遏制貪婪心理
優化公司股權結構,引導民營上市公司形成股東之間相互制衡的股權結構,盡量避免一股獨大的現象出現,形成多個不同的利益主體。比如可以培養機構投資者,將其引入到公司的治理當中來, 逐步形成機構投資者、管理層、公司的大股東互相監督的股權制衡局面,從源頭上遏制管理層的貪婪之心,增強管理者的自律意識。
(二 )強化公司內部控制,強化外部監督
財務舞弊需要從內外部兩個方面進行防范。內部控制上,M公司應充分發揮董事會和監事會的監督職能,真正實施監事會的監督權限,避免成為公司內部架構的擺設,對未充分發揮其職權的董事及監事實行問責制度;充分發揮審計委員會的監督作用,獨立的審計委員會應該對財務報告的質量負責,在減少財務舞弊行為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真正減少內部審計的不作為給實際控制人財務舞弊行為提供方便的機會。外部監督上,監管機構需要進一步加大對財務舞弊人員的刑事責任和民事賠償責任追究力度,加大抽檢范圍,加大財務舞弊懲治宣傳力度,提高上市公司違規成本,落實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的連帶責任,讓財務舞弊的成本不再僅僅是監管機構的行政處罰,各項隱形成本使上市公司管理層不再敢輕易進行財務舞弊。
(三 )健全證券市場政策,滿足公司合理需求
上市公司的財務舞弊主要受公司的保牌、融資、保增長等需求影響,政府應健全證券市場政策,公司應客觀看待公司需要,制定合理的企業發展戰略目標,客觀評估公司經營的真實情況,引導公司合理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避免盲目擴張。
(四 )提高暴露成本,完善索賠制度
從M公司案例可以看出,對上市公司管理者處罰金額與舞弊收益完全不匹配,實際控制人鄧某在短短半年內非法占用上市公司約20.91億的資金,這些資金在半年的資金利息就可達幾千萬,而處罰還不及所獲收益的十分之一,這樣的處罰成本確實太低。因此政府應加大處罰力度,對重大財務舞弊行為實施強制退市的措施,提高暴露成本。最后提高投資者的法律意識,建立投資者維權通道,以減少上市公司的舞弊行為,并對其他上市公司起到震懾作用。
【參考文獻】
[1] 陳金雯.基于GONE理論的雅百特財務舞弊問題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8(33):180-183.
[2] 王笑凡.基于GONE理論的大智慧財務舞弊案例分析及治理對策研究[J].國際商務財會,2016(8):81-85.
[3] 梁秀芬 . 基于 GONE 理論的財務舞弊探析——以海聯訊案為例[J]. 中國管理信息化 ,2016(1):7-9.
[4] 胡穎君.內幕交易、財務造假……細數創業板這些年因違規被罰的公司[EB/OL].https://finance.sina.com.cn/roll/2019-10-31/doc-iicezuev6223570.shtml,2019-10-31.
作者簡介:左睿鑫(1986.11),性別:女,學歷:重慶理工大學在職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