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結合藏文史料,對衛藏統治時間較短的尕瑪噶舉派藏巴汗政權的覆滅原因從教派矛盾、蒙古勢力滲入地方政權爭奪的歷史事件中進行解析,以求歷史發展的合理性,辯得真偽。
【關鍵詞】 藏巴汗政權 尕瑪噶舉派 教派
隨著吐蕃王朝的滅亡,西藏歷史上相繼出現了借助外部和宗教勢力建立的地方性政權,如薩迦政權、帕竹政權、仁蚌政權、藏巴汗政權、甘丹頗章政權,對西藏乃至全藏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扮演過引導者的角色。在此以藏巴汗政權為例,淺析后弘期西藏歷史發展的特點及形成的規律。
藏巴汗,又作第悉藏巴,早期是藏語稱號為“后藏上部之王”(今日喀則區域),后來是衛藏地區繼帕木竹巴、仁蚌巴之后興起的世俗貴族政權。
1565年,原本擔任仁蚌巴手下官員的辛廈巴才丹多杰()起兵造反,先后占據了香、八囊倫珠孜、帕日等宗管轄的地域。一年后,辛廈巴的勢力范圍幾乎囊括了后藏地區。他自稱為藏巴加波(后藏王的意思)。這也是西藏歷史上藏巴汗政權的開端,首都在三竹節(今日喀則)。
1613年,辛廈巴的后繼者彭措南杰()控制了阿里地區,同時兼并了四周的弱小部落。1618年,打敗了由色拉寺僧兵與其他格魯派勢力所組成的聯軍,攻占拉薩,占領色拉寺和哲蚌寺,殺死了起事的格魯派僧人,其余的格魯派僧侶只好逃往北方。此年,彭措南嘉自稱為后藏上部之王,正式建立政權,史稱藏巴汗。1621年,噶瑪丹迥旺波繼任藏巴汗。
1634年,四世班禪和格魯派上層人員索南曲派邀請蒙古和碩特部汗王圖魯拜唬(固始汗)入藏救援。1641年,固始汗發兵攻打藏巴汗,包圍了日喀則的藏巴汗府邸。1642年,藏巴汗兵敗被俘,不久遇害,固始汗將曾取締達賴封號的藏巴汗縫在生牛皮里,丟進河里淹死,至此歷史24年的藏巴汗政權終結。
藏巴汗政權建立、發展、覆滅的歷史輪廓中,藏傳佛教教派之間的矛盾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同時,外部蒙古勢力借助宗教人士的邀請參與衛藏政權斗爭也是歷史發展的趨勢。
一、教派林立與社會矛盾激化
后弘期,教派林立,宗教勢力割據衛藏,社會上形成了以不同教派教義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和排斥他教的意識形態。雖然在帕竹政權時期,出現了短暫的百家爭鳴和睦相爭的時代,但宗系()經濟體系支撐的政教合一行政模式醞釀成唯我獨尊的思想意念,社會矛盾也是在權教派與其他教派之間的矛盾。
(一) 壬癸動亂()。對于帕竹政權末期的“壬癸動亂”,在《藏族簡史》、《東噶藏學大辭典》等藏族歷史著作中有同樣的陳述,藏歷十饒迥壬子年(公元1612年)至癸丑年(公元1613年),第悉藏巴·噶瑪彭措南杰先后用兵攻占阿里、拉堆降、拉堆沃,藏族歷史上稱為狹義的“壬癸動亂”。藏歷十饒迥壬子年(公元1612年)至癸丑年(公元1613年),第悉藏巴·噶瑪彭措南杰用兵攻占澎波、內鄔、貢噶等地,隨后,第悉藏巴的軍隊在拉薩打敗格魯派和蒙古喀爾喀部曲科爾兄弟的聯軍,勒令哲蚌、色拉寺交罰金,禁止尋找四是達賴喇嘛的轉世。第悉藏巴和臣僚們沒有乘勝追擊格魯派的聯軍,采取有力措施鞏固自己的政權,而是聽取了達隆夏仲·阿旺南杰求情調停,準許色拉哲蚌兩寺僧人返寺修行,致使格魯派有了喘息的機會,1621年,利用供施關系,在青海的蒙古土默特部拉尊兄弟帶兵入藏,在拉薩擊敗第悉藏巴的軍隊,十世班禪出面調停,要求第悉藏巴允諾尋找四世達賴喇嘛的轉世,這樣,色拉哲蚌兩寺保存了勢力,格魯派領袖達賴喇嘛轉世系統得以延續,對后來尋找更大的外部勢力奠定基礎,以致后來,格魯派的堅定的堅持者固始汗帶兵入藏,聯合格魯派的勢力打擊第悉藏巴,脆弱的第悉藏巴汗政權退出西藏歷史舞臺,“格魯派與固始汗聯合的甘丹頗章政權統治了西藏,從明朝中葉開始的西藏各貴族勢力和教派勢力互相爭奪、混戰不已的局面遂告結束。”第悉藏巴政權建立、發展、滅亡的整個過程也叫“壬癸動亂”。
(二)新舊兩派權力角逐。隨著宗喀巴大師創教格魯派以來,以嚴格的戒律、深明的教義普度眾生,先后出現了師徒三尊、達賴喇嘛索南加措、元旦加措等高僧大德的努力,格魯派信教群眾和施主遍布于上部阿里三圍、中部衛藏四茹、下部多爾康六崗以及蒙古聚居區,具有社會價值觀念的引領和威懾社會存在的能力,扮演著當權者順著興盛、逆著滅亡的角色。但是,帕竹政權末期統治權力衰弱,地方勢力割據,動亂頻繁發生,辛廈巴·才旦多吉帶領聶氏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掙到了俗世政權,不幸統領者全屬信仰尕瑪噶舉派,為了鞏固來之不易的統治權力,掃除政治屏障是當權者必不可少的手段,所以,當權教派與普世教派之間發生爭執無法阻止。公元1617年,蒙古喀爾喀部曲科爾三千軍隊入藏聯合前藏軍隊攻擊尕瑪平措南杰,后年,尕瑪旦迥昂布率領一萬軍隊擊敗色拉寺和前藏聯合軍隊,色拉哲蚌的僧人不得逃亡他鄉,這一年,藏族歷史上公認覆滅帕竹政權和新建藏巴汗政權,并且第十世尕瑪切羊多杰敬上全藏法王之寶座。得到世俗政權后,對格魯派更加暴力,殘害格魯派僧俗群眾,轉變格魯派寺院教義,禁令尋找四世達賴喇嘛轉世等施行壓迫滅亡格魯派的行為,為此,信仰格魯派僧俗群眾叫他為“后藏狂人尕瑪旦迥昂布”。
二、第悉藏巴·噶瑪丹迥旺波缺乏政治統領
第悉藏巴控制后藏后,用武力爭奪前藏的控制權。爭奪控制權理應爭取當時前藏新興格魯派宗教勢力的支持,第悉藏巴反而在宗教上始終支持噶瑪噶舉派,對格魯派繼續采取限制的方針。1618年第悉藏巴·噶瑪丹迥旺波未能及時趁父親戰勝格魯派和喀爾喀蒙古聯軍的大好時機,采取有力措施控制格魯派,然而因達隆夏仲·阿旺南杰的求情,準許哲蚌和色拉兩寺僧人返寺,致格魯派高層暗度陳倉,請愿青海的蒙古土默特部拉尊兄弟帶兵入藏,1621年,在拉薩與第悉藏巴的軍隊大戰,第悉藏巴軍隊戰敗,喪失色拉寺和哲蚌兩寺的莊園和屬民,同意尋訪四世達賴喇嘛的轉世靈童,同時拒絕采納噶瑪巴·卻吉旺秋主張將四世達賴喇嘛靈童留在日喀則學經,以便就近控制。這樣,幾次角逐下格魯派的勢力完全保留了,還占據著爭取蒙古勢力的有力位置,以后取代第悉藏巴建立甘丹頗章政權打下了基礎。最后經過1642年的日喀則一戰中第悉藏巴宣告失敗,格魯派和固始汗聯合建立的甘丹頗章政權統治了衛藏,各貴族勢力和教派勢力互相爭奪、混戰不已的局面遂告結束。
【參考文獻】
[1] 《藏族簡史》(藏文),周華()所著,(中國藏學出版社,2015.06);
[2] 《東噶藏學大辭典》(藏文),東噶·洛桑赤列()編纂,(中國藏學出版社,2009.09);
[3] 《西藏通史》(漢文),陳慶英、高淑芬主編,中國古籍出版社,2013.8(重印)。
作者簡介:扎科才讓(1989年12月出生),男,青海省同仁縣人,青海師范大學2016級碩士研究生,歷史專業,研究方向:藏族歷史文獻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