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燦安
黨的十八大指出:“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將“責任教育”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中小學教育刻不容緩。“社會責任”是學生核心素養的一個重要內容。小學生是比較特殊的社會群體,這一學段是責任感形成、發展的最佳時期。為了提高每個學生的核心素養,讓每個學生健康成長,加強小學生社會責任的培養已經勢在必行。
一、當今小學生責任心培養存在的問題
如今,很多家庭生活條件較過往已經有很大的改善,寵愛、溺愛、父母包辦一切大小事務,孩子成為了家中的“掌上明珠”。導致很多孩子從小就沒有要承擔責任的意識,孩子們在這樣的環境下失去了勞動的主動性、積極性,從而影到學習,孩子們只知道他們所享受的權利,卻不知道自己要履行的責任和義務,責任心就難以形成。
在學校教育方面,“正能量”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孩子責任心的形成。在沒有批評懲罰的教育中,孩子的責任心會在學習生活中慢慢淡化。另一方面,盡管目前的素質教育已經落實很好,但應試教育仍是主流,這就造成評價學生的標準仍以考試分數為主,思想道德教育仍流于形式,致使孩子們缺乏對責任心的認知。
如今,孩子們接觸資訊的渠道比過往增多了,一些不良的社會現象、落后的思想形態、價值觀念容易滲透到孩子們的日常生活中。在時代背景的影響下,孩子們往往會表現得急功近利,缺乏集體主義管理,不知道承擔責任的重要性,更不用談去主動承擔責任。
二、小學生責任心培養的對策
從以上的種種現狀可以看到,造成小學生從小缺乏責任心和責任感的原因,有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的影響,這些原因彼此之間又互相作用。因此,培養小學生的責任心,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努力。
在家庭方面,家長們要學會放手,把孩子能做的事交給孩子去做。責任感是在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家長們要首先讓孩子樹立“自理”觀念,在孩子能力的范圍內,讓孩子自己學會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家長要做到獎懲分明,正確的獎懲能夠直觀地增強孩子的責任意識,幫助他們認識到對自己行為負責的重要性,從而逐步建立責任感。作為家長,要以身作則,做有責任感的父母。在面對日常家庭事務時,家長不要互相推卸責任,答應孩子做的事情要按時完成,在孩子面前要表現出對自己的行為和承諾負責的態度。家長做錯事時,面對孩子要主動承擔后果,借機會教育孩子,灌輸孩子的責任意識。
在學校教育方面,教師們要嘗試從班集體日常的學習生活、課堂教學、課外活動中多渠道入手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在班集體的日常學習生活中,鼓勵每個同學都參與到班級管理當中,善于發掘學生的專長,根據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班級的日常事務、活動“出謀劃策”,讓每個同學獲得參與感,從中受到教育,得到鍛煉,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從而讓孩子們體會到什么叫集體榮譽感,建立為集體做好事的責任心。
課堂是教學的主要陣地,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在潛移默化中,為孩子們建立責任感進行主動思考并運用到教學當中。例如,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主要人物,這些人物個案就是很好的教育例子,是對小學生進行責任感教育的好教材,教師應當加以引導,用優秀作品熏陶學生,增強他們的責任感。
在學校教育方面,用好班級活動,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在學校定期舉辦的校園活動中,孩子們通過參與,感受到集體的榮譽感。讓學生在活動中,認識到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系,逐步培養學生的責任心。例如,在集體活動時,要讓學生意識到,個人的行為會對整個集體帶來什么影響,要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集體負責,從而建立起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和對社會的責任感。
總的來說,責任感的培養是一個復雜的、長期的過程,責任感的形式是一個由知到行的漸進過程,責任感的培養更是一個系統的、嚴謹的過程,作為家庭、學校,都要主動承擔起這方面的工作,為培育下一代而努力。
責任編輯?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