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遠積
小組合作學習是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系統利用教學中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的學習,以團體的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為了提高高中名著閱讀教學的效果,筆者結合教學實際情況,從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入手,以下面四個方法進行名著閱讀教學實踐探究:
一、建設小組,合理分組
科學合理地建設小組,要從學生的學情出發,要有利于調動學生合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有利于促進學生良好合作習慣和合作品質的形成。考慮到是名著閱讀合作學習小組的建設,更要有針對性和目標性,所以安排三個重要環節:一是構成和組建合作小組,二是培訓合作學習小組的小組長,三是確定合作學習小組的評價系統。
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首先必須科學合理地分組。分組之前,教師要具體了解每位學生的基礎知識能力、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具體操作中,首先采用“自愿組合”的方式,讓學生自己選擇,自愿組合成一個合作學習小組,因為學生彼此了解,他們的自愿組合可能比教師的安排組合還要好。接著把全班分成6組,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把優生和進步生互相穿插,靈活調配,盡量平衡。其次,采用任務分割、結果整合的方法。各小組分擔任務,由小組長安排組員具體的閱讀任務,然后匯總到小組長,最后全班匯總。要知道,小組成員在閱讀過程中有具體的任務,他們就會想方設法完成任務,并相互請教,相互合作,實現資源共享,這樣就可以有效調動學生名著閱讀的積極性。
二、確定內容,明確任務
確定名著閱讀書籍的重點內容,便于分配任務,讓學生更好地達到閱讀的預期效果,也能更好地提高名著閱讀教學的質量和目標。
如以路遙《平凡的世界》為例,分析孫少平形象。
首先,每一個合作小組都要負責概括孫少平的形象,并作具體分析。小組內部和小組間分工合作后,在全班分享閱讀經驗,整合閱讀心得,如小組1整合:孫少平在逆境中體現了人性之美——“自尊、自強”;小組2整合:孫少平在平凡生活中總表現的人格之美——“舍命救弱者折射出個人的寬厚和坦蕩”;小組3整合:孫少平在感情世界中體現了高真美——“無私忘我的親情”“美好精神境界的愛情”……這樣,人物形象通過組內、組間分工合作,全班整合,得到了較好拓展。
接著,要求每個小組將概括出的人物形象做橫向縱向比較,以小組為單位,彼此交流閱讀經驗,經討論,達成閱讀體驗上的共識。這樣的方式,著重于分工合作的質量,可讓小組與小組之間形成競爭意識,讓各個小組成員體驗被認可后的喜悅。
最后,分配角色、分享領導。課堂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有些成績較差、不主動閱讀的學生常常把任務推給成績較好、主動閱讀的學生,而自己卻是袖手旁觀,不參與討論發言,或者混在其中濫竽充數。針對這種情況,筆者要求每個合作學習小組進行角色分配,如誰是組長,誰是記錄員,誰是發言人等進行分配,接著分享領導,每個“崗位”輪流上崗,讓人人參與,嘗試新的崗位,為自己的崗位爭榮譽。這樣既保證了小組互助合作學習分工明確的質量,又可以讓每個成員的特長得以發揮。
三、測評效果,表揚優秀
教師對閱讀合作學習效果進行測評,表揚優秀者。具體做法是:首先,教師要給小組布置具體任務,并檢測學生名著閱讀情況,合作小組要按照老師的要求,或復述名著情節,或評論主要人物形象,或評價情節主題,或寫名著作品讀后感等;接著,各小組互評名著閱讀情況,互評要具體到每個成員,從中整理出每個成員的個人成績和各組的綜合成績,做到個體測評和小組測評相結合,選出優秀者和優秀團隊進行表揚;最后,是對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高中名著閱讀的成果進行匯報展示,學生通過量化表對自身學習進行評價,教師通過量化表對各小組進行評價。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個人閱讀課外書的積極性,也培養了學生團隊合作的意識。
四、轉換角色,有效介入
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高中名著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兩個問題。
一是以身作則,轉變角色,以便指導小組合作學習。作為語文老師,首先要堅持閱讀,強化閱讀意識,才能更好的指導小組合作學習。教師要認識到“學”的必要性。試想,如教師沒有博覽古今中外的名著,沒有豐富的閱讀實踐,就很難承擔指導學生名著閱讀的重任。其次,教師要轉變角色,強調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在高中名著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做閱讀的導師,向學生大力渲染名著的巨大影響和閱讀名著的好處等,向學生大力宣傳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性,用這樣的先期指導,增強學生的閱讀指向性和合作意識。比如閱讀《塵埃落定》,教師理解了作者阿來受到藏族文化的深刻影響,在指導小組合作學習時,才不會僅停留于傻子二少爺表面形象,才能更好指導學生理解作品中傻子與智者的交匯,先進與落后的融合。
二是教師有效介入,規定閱讀書籍,以便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教學。首先,教師要不斷強調:讀經典名著,這是必走之路。學生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要讀那些真正有思想的、有價值的名著,而不是快餐讀物,或者毫無意義的書。因此,筆者推薦了《高中語文課外閱讀推薦書目》120篇,并設計一句話來概括作品的內容,如:“《論語》/[春秋]孔子:東方人的‘圣經,垂范千古的儒家經典”“《平凡的世界》/[當代]路遙:普通人的生活,一個時代的精神”“《霧都孤兒》/[英]狄更斯:真實地表現19世紀倫敦貧民窟的悲慘生活”“《余光中詩選》/[當代]余光中:好詩豈止解鄉愁”等。其次,規定每學期必讀作品,做到有的放矢。高中閱讀的黃金時間在于高一高二,為了不讓學生隨意閱讀浪費時間,因此有必要規定閱讀篇目,如高一上學期規定6部閱讀名著:《家》/ [現代]巴金、《平凡的世界》/[當代]路遙、《儒林外史》/[清]吳敬梓、《三國演義》/[明]羅貫中、《少年維特之煩惱》/ [德]歌德和《歐·亨利短篇小說》/[美]歐·亨利。規定的具體書目讓學生的閱讀有了重點和方向,這樣便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教學,更好地提高課外閱讀教學的效果。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高中名著閱讀教學,是一種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教學模式。名著教學作為閱讀教學不可或缺的“主角”之一,筆者深深懂得閱讀課外經典名作的重要性,因此想方設法學習理論、開展教學實踐活動,總結了上述的幾種的方法。
責任編輯?韋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