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桃
課堂導入,又稱為導課,是引導學生學習新內容的第一環節,是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精彩的導入可以使學生快速進入與本節相關的思維狀態和情緒狀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促使學生形成渴求學習的內部動力,達到“想我學”變成“我想學”的效果。學生有了學習的原動力,會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過程,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人對第一印象往往都是非常深刻的,導入作為第一錘敲在學生的心上,就像磁石一樣把學生吸住,不同特點的導課,會產生不同的教學功能。巧妙設計導課環節,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一、高中生物課堂導入中的不良現狀
有效的課堂導入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重要一步,通過平時的推門聽課及有關的調查發現,目前的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有相當一部分教師直接把導入省去,有導入的課堂中,能發揮導入功能也只有一部分,歸納起來,存在的不良現狀包括以下的方面。
1.隨意導入
導入作為一節課的導火索,它起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承上啟下作用,在平時的推門課中,筆者發現有部分老師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了某某內容,這節課我們來學習某某內容。”本來上節的內容與本節是沒有聯系的,結果教師卻牽強的套進去。
2.無導入設計
無導入設計或隨意導入是教師對導入的重要作用認識不足主要表現。有的教師認為課堂教學只要把教學任務完成,把重點、難點講清講透就行了,這是一種應試教育。這種教學觀對學生是不利的,沒有導入的課堂,學生難以從課間散漫狀態中集中注意到教學活動中,特別是學習困難生和自覺性較差的學生。
3.有形式,缺乏有效引領,無實效
有些教師為了突出新穎性,活躍氣氛,對導入的材料沒有作深入的思考,只有形式上的創新,導入所涉及的內容較多,主題不突出。這種設計看上去好像很精彩,氣氛也很好,但當導入環節已經結束,學生還不能從導入中明確本節學習目標,起不到引領效果。一些教師導入時主次不分,所選材料與主題的關系模糊。
4.導入一言堂,缺少師生交流
在高中生物課堂導入中,我們不難發現,教師“一言堂”的導入大有人在,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導入的氣氛沉悶。悶導的結果是摧毀學生的學習興趣,扼殺學生的學習熱情,抑制學生的思維。這種氣氛還會影響到后續的各個環節,導致教學效果低下。
二、高中生物課堂導入存在問題的剖析
1.部分教師認為導入作用不大,可有可無
新課程的課堂教學十分注重追求過程和情感體驗,導入作為教學過程的開始,有其獨特的功能 ,但在急功近利的應試原則的主宰下,教師把大量的精力和時間花費在新內容講解、鞏固和習題訓練上,更有教師認為導入只會浪費時間,并不能發揮實質性的作用,在這種錯誤認識的指導下,導入成了可有可無。導入的功能側重于培養情感,積極的情感態度所發揮的效果是無法估量的,它能使學生變得主動去學習,使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是其他環節沒有替代的。有效的導入還有引領的作用,使學生明確一節課的目標,有目標學習才有方向,更易取得好的學習效果。高中生物學具有與生活實踐有密切聯系的特點,生物教師在導入時要充分利用這特點,發揮導入的功能,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讓學生在愉悅中學習。
2.缺乏經驗,過于追求形式
課堂導入是一門藝術,要使導入精彩并有效,需要一定的專業積累。導入時要根據不同的課型、不同的內容、不同的節次及不同班的特點選擇不同的方法。對基礎較薄弱的班級,我們導入的重點是引起學生注意,可以多點使用直觀的方法導入,如圖片、視頻、講故事等,而對基礎好的班級,導入的重點是啟迪學生的思維,除了用直觀導入法外,還要設計具有導向作用的、有深度的問題,激發學生興趣。但有些年輕的教師對導入出現了誤解,為了吸引學生,在一節課出現多次的導入,結果出現了時間上的浪費,導致整節課時間不夠。
3.沒有充分研讀教材,不能把課程有機地整合
“溫故導新”是有效導入的重要方法,有意義的導入的先決條件是在學生原有認知的基礎進行深化和拓展。有效的導入應該以舊知識為基礎,引申出新知識。這就需要教師研讀教材,并有機地整合課程,才能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高中教師必須把必修三個模塊和選修三個主題內容認真研讀,理解好教材內容的邏輯關系,明確每個內容存在的聯系,融會貫通。
責任編輯?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