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燕飛
認知策略是學習者優化信息加工效果、提高信息加工效率的一種認知技能。這一概念包括兩層內涵:一是對信息進行有效的加工與整理;二是對信息進行分門別類的系統儲存。認知策略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優化學生的學習效果。
一、高三藝考生的特殊性
藝考生在高三第一學期只學習術科,待考試后(一般于3月左右)再專注于文化類學習。因此,藝考生在最后3個月的文化備考會出現以下情況:藝考生普遍文化知識薄弱,學習中途停止,知識遺忘情況嚴重;因為原本英語語言基礎能力十分薄弱,詞匯極其貧乏,因此學習英語十分困難;大腦中的語言知識比較零散,未能關聯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欠缺語言綜合運用能力;高三學習任務繁重,時間緊迫,欠缺學習方法,無從下手。
藝考生的高三英語復習內容多、任務重,他們需要老師不僅僅是傳授基礎知識達到大學入學考試的要求,更需要老師進行有效的教學,通過認知策略的學習教會學生如何學習,使英語學習得以持續開展。
二、運用思維導圖培養認知策略的教學方法
1.運用思維導圖掌握認知知識背景
認知策略的習得及應用前提需要與應用策略加工信息有關的知識。在對藝考生第一階段高三復習過程中,教師起主導地位,運用思維導圖在有效的時間內為學生梳理英語基礎知識。學生到高中階段需掌握3000-3500的詞匯量,是聽、說、讀、寫四大能力的理解和表達前提。教師借助思維導圖,充分發揮藝考生對圖形、線條、聲音的專業敏感度,把知識建立聯想。圖像與文字相結合的思維導圖使枯燥的學習內容更活潑、更能引發思考、可有趣和更容易記憶。對于英語語言知識較為匱乏的藝考生來說,思維導圖的垂直發散模式可以把學習內容層層推演,是有效復習主題相關的核心詞匯和解決主題問題的方法。
2.復述策略與思維導圖的運用
藝考生學習時間短、內容多,但人的工作記憶容量有限,教師在復習過程中必須解決這一矛盾才能使復習進程有效推動。學生要記住零散且沒有關聯的記憶內容是很苦難的,然而復述思維導圖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思維導圖是一個結構化的圖形,圍繞中心的幾個角度及發散出的各種信息之間關系密切而且邏輯性強。學生在導圖的指引下進行復述會緊貼著需要掌握的核心內容,完整的復述出整個主題。其次,根據遺忘速度先快后慢的趨勢,教師組織學生運用思維導圖進行多次重復的復述,其記憶效果會不斷提高。例如,課上學習后安排學生立即對學習內容進行及時復述,識記時效較好,能把核心串聯起來完成整個內容的表述。課后進行復述練習,學生可以借助導圖框架進行回憶式復述,不斷完善自己沒掌握的部分和經過發散性思維不斷豐富復述的內容和完善思維思維導圖。課前復述,學生再次重復學習內容記憶更牢固,而且更準確,更有邏輯性和創新性。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復習舊知識并把新知識與舊知識巧妙聯系起來,讓學生內容得到不斷地重復,成為完整的知識網絡。
3.精加工策略、組織策略與思維導圖的運用
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貼近藝考生生活和專業學習經歷巧設問題和情景,將新學習內容和舊知識建立聯系進行深度的精加工。對于意義性比較強的學習材料,引導學生以關鍵詞進行發散性思維,讓關鍵詞聯想出更多知識內容并進行深層理解和邏輯思考,達到記憶和回憶的目的。老師教會學生運用組織策略,以總分、并列、因果、遞進、對比等邏輯思考方法建構知識內容結構繪制思維導圖,強化理解和記憶要點以及之間的內在聯系成為學生的認知結構。
4.元認知和學習動機的認知策略的促進作用
良好的策略使用者需要策略、元認知、風格、動機信念、知識基礎的協調。教師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發揮元認知監控學習策略的作用,指導學生適時調整采用合適的策略提高學習效果。另外,學習動機對認知策略的發揮起促進作用。
在高三備考過程中,不僅僅向藝考生灌輸認知和元認知策略技巧,更要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以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充分發揮藝考生術專業特長,運用圖像、關鍵詞、線條、色彩結合運用策略和元認知過程繪制創意思維導圖,激發學生對學習知識的興趣,不斷運用認知策略改進方法,提高英語學習效率。
責任編輯?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