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靈
著有十余部數學科普讀物的西奧尼·帕帕斯曾說過:“邏輯、娛樂和游戲為數學三劍客。”可見數學游戲的重要性。小學數學中的數學游戲,是將教學中的一些重難點以游戲模式進行展現,使學生容易接受并且更加喜愛數學。好的數學游戲能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動手、動腦,多感官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數學學習能力。
一、營造游戲氛圍,調動愿學態度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小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而游戲有極強的趣味性,有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和活躍思維。為了充分的調動班里的同學積極參與,我為“數學節”系列游戲活動設計了別開生面的開幕儀式,班級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計“數學節徽”,小組間互相分享、介紹、票選出我最喜愛的作品進行頒獎,并組織鄰班學生前來參觀。在振奮的小組口號、同學們的分享和老師的鼓勵聲中,“數學節”系列游戲活動拉開了帷幕。
三年級是從第一學段向第二學段的過渡關鍵期,新課標對此年齡段的學生在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以及情感態度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的數學成績也在三年級開始出現波動,有些學生開始出現畏難情緒的苗頭。此次設計游戲中孩子們爭先恐后的個性展現為后續游戲的順利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實現了從開始的“不敢玩、不會玩”到“我愿玩、愿學”的過渡。
二、創設愉悅情境,搭建樂學平臺
1.和諧師生關系,夯實樂學基礎
逐步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要做到以下三點:(1)尊重,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個體差異;(2)信任:相信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變“擔心”為“關心”;(3)接納:了解并接納學生的觀點和信念,與他們積極共鳴。
2.注重個性鼓勵,激活學習興趣
在平時的數學課堂中,教師要完成教學任務,無法關注到每個學生的學習行為并作出相應反饋,而數學游戲正好能夠提供一個彌補的契機。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善于鼓勵學生,是我們教師最寶貴的經驗”。在游戲中,要對學生的表現及時給予具體鼓勵,實現評價重點從結果導向向過程導向的轉變,在游戲過程當中,傾向于關注參與游戲的態度、主體性和創造性等方面,比如“你的專注真讓人刮目相看”“你的這個見解真有數學思想”等評價語言,設立“數學創意獎”“專注獎”“團結協作獎”等獎項。同時,這樣的評價體系,也能讓學生樹立起全面的評價觀:懂得欣賞他人的優點,也能正確認識自己的進步與發展。
讓學生在和諧民主的輕松氛圍中,感受到真誠的承認與肯定,能用積極的眼光去評價自己和他人,就會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對于學習數學的抵觸畏難情緒自然就減少了。
三、豐富游戲類型,培養會學技巧
1.角色轉換,自主評價
新課標指出三年級的學生必須會獨立思考問題,表達自己的想法。為了更好的體現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讓他們有更充分的參與感,在“巧算24點”“速算達人”“聽寫PK賽”以及“我最喜愛的數學家”等游戲中都讓學生參與制定游戲規則、做監考、做評委。在參賽者與評價者的角色互換中,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觀察判斷、自主評價的能力,也讓學生在更清晰的游戲目的中不斷強化數學知識與技能。
2.數形結合,自主表達
“數缺形時少直覺,形少數時難入微”,華羅庚的這句話深刻的揭示了數形之間的關系以及數形結合的重要性。新課標提出學生要初步掌握“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能夠“以形助數”。但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還不強,出現數形分離的情況,尤其在運算方面,往往機械的掌握了運算的方法,而對其中的算理一知半解。為此,我設計了“解密數學語言”的游戲,加強學生“數”與“形”的理解和轉換,比如一位數乘兩、三位數中畫線段圖幫助理解數量關系、周長中用代數方法解決幾何問題等,訓練學生看圖說話、自主表達。
3.數學故事,自主創意
為了深入挖掘課本情境,結合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情境+問題串”的呈現方式,我設計了“演數學故事”“改數學故事”“編數學故事”的層層遞進的系列游戲,首先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把書中的數學故事表演出來,然后對這個數學故事進行合理的改編,最后能根據所學的一個或多個知識編一個完整的數學故事。在這個游戲中,學生經歷了從機械重復、模仿改編到最終的自主創意,完成了對數學知識的自我建構、整合和內化。
在個性化的數學游戲中,學生有了想學的意識、樂學的體驗,會學的技巧,就會在不斷的正強化中獲得真實成就感和堅定的自信心。個性化數學游戲,讓數學“活”起來,讓學生愛學數學。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