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圍繞中美能否最終達成全面貿易協議的問題,各種信息撲朔迷離。特朗普政府在持續釋放樂觀預期之后,最近兩天在不改變這種樂觀預期的同時,轉而強調美方只會簽一個對美方好的協議,不好的協議則不會簽。美方還進一步透露說,美中雙方目前并沒有為兩國首腦會晤在做準備。
美方透出的信息還說,中美雙方目前最大的分歧是美方要求一旦中方履行落實協議不力,美方可隨時對中國產品征收懲罰性關稅,而中方不得報復。中方認為這涉及侵犯中方的主權,予以拒絕。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在星期六的兩會記者會上表示,任何實施機制必須是雙向的、公平的、平等的。
中美經貿磋商已經解決了兩國之間的大部分分歧,進入了“逐字逐句”敲定雙方協議文本的階段,但鑒于美方國內聲音的復雜和與此相關的整體善變性,到協議最終簽署前還會有一個高度敏感的時期。特朗普總統不久前在河內與金正恩會晤時因為沒談攏而終止會談,表明當前美方對于峰會該如何舉行的認識也與國際上的傳統主張存在區別。
美方的基本態度是希望與中國簽署協議。過去一年里中美開展了貿易戰的較量,也舉行了七輪高級別談判,兩國彼此會堅持什么,能妥協什么,基本互相摸清了,能在最后時刻對協議做出重大改變不是一個現實的期望。
特朗普政府近來發出了各種可以被媒體用來放大的表態,它們大體受兩個動機的驅動:一是要鼓舞美國股市,二是與鼓吹美國在對華談判中“輸了”的指責聲周旋,強調白宮即將拿到的是好協議,防止政治上丟分。
中國公眾這個時候要高度信任政府有能力駕馭中美談判最后階段的復雜和敏感局面,同時我們要全面了解中美當前的博弈態勢,既有應對中美之間圍繞經貿問題再現些許波折的準備,也對局面大的可控保持充分的信心。
總的來看,中國交出了應對美國貿易戰的優秀答卷。中國經濟去年保持了基本的平穩,特別是人民幣匯率穩定了下來,金融形勢總體可控。換任何一個國家,如果像去年的中國那樣被美國盯著制裁,貨幣匯率都要栽一個大跟頭,很可能要跌掉一半以上。但中國的人民幣顯然經受住了考驗。
中美在談判最后階段的心理態勢是平等的。繼續貿易戰對中國經濟不利,但社會對承受困難的心理準備比較充足,對這個問題的政治認識穩定而成熟。美方的經濟實力雖然更強些,但是社會對將達成協議的預期比中方更強烈,因而一旦談判破裂,轉彎的痛苦和代價要更大。特別是美國今年的經濟預期要比去年差,新的大選也逐漸臨近,美國對繼續貿易戰的政治承受力一點也不比中方強。
因此現在并沒有美方態度發生突變的理由,遵守兩國元首的重要共識,珍惜多輪高級別磋商所形成的成果并朝著最終簽署協議邁進,不僅符合中方的利益,也契合美國社會及美國政府的利益。中美都是大國,兩國間的事務最終要遵循大國關系的規律。
中美最終達成全面貿易協議的前景是值得樂觀的。過去一年的貿易戰證明了美國沒有能力對中國進行迫使我們只能接受其所有條件的極端傷害,中美“合則兩利、斗則俱傷”的道理已被充分證明。兩國的貿易磋商反映了雙方決策團隊的共同理性,美方激進輿論對兩國最終簽署協議的牽制恐怕也是有限的。還是讓我們冷靜地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