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源
鹽城是全省較早開展對韓經濟合作的城市之一。目前,鹽城已成為全省乃至長三角地區韓資最為密集的城市之一,集聚了千家韓資企業。2015年鹽城成為中韓產業園地方合作城市,2017年中韓(鹽城)產業園正式獲批,為深化與韓國全方位合作搭建了更新更高的平臺。
建設中韓(鹽城)產業園是國家層面戰略合作的新模式,賦予了鹽城在改革開放新征程中重大的歷史使命。自園區成立以來,鹽城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圍繞“實現探索性發展、創新性發展、引領性發展,為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和‘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提供有力支撐”的戰略定位,積極學習、復制推廣上海自貿區改革試點經驗,在全省率先開展人民幣跨境結算便利化試點,引進蘇北首家外資銀行新韓銀行,承辦中韓產業園合作第一屆交流會、中韓跨國公司領袖圓桌會議、中韓公共外交論壇等活動。站在新一輪對外開放的高起點上,我們將進一步深化與韓國全產業鏈、全市域、全方位合作,努力在重大產業、沿海發展、合作能級上求突破,對標一流國際園區,打造新型國際合作園區。
一是提升產業合作層次,打造轉型發展新高地。著眼彰顯跨國特質,推動與韓國中小企業廳、未來科學部、板橋科技谷等政府機構、商協組織和重點企業合作,建立科技研發、技術標準、市場合作等多領域的創新型產業聯盟和中韓科技企業孵化(鹽城)基地,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現代服務業發展、上下游產業鏈構建等多方面的互動交流。重點發展輕量、智能、網聯化新能源汽車,全力突破氫燃料電池汽車,積極拓展海外市場,打造東部沿海汽車城;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5G、半導體、人工智能、光電光伏等產業,培育“新能源+”全產業鏈,建設東部“光谷”和江蘇重要的電子信息港;加快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海洋生物、保稅倉儲物流以及臨空產業,建設國際化臨港高端產業基地;積極發展特色商貿、文化創意、現代金融、健康醫療等都市產業,推動產城融合發展,建立具有國際水準、體現鹽城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為高質量發展構建新引擎。
二是加大改革試點力度,打造政策創新先行區。對標國際一流標準,加快投資貿易便利化改革,推行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制度,擴大中韓AEO互認成果,擴容中韓(鹽城)產業園發展基金,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增強對韓資本、技術、人才、管理等高端要素的吸引力。圍繞對韓合作需求,積極爭取企業投資項目“信用承諾制”改革試點和大豐港汽車整車進口口岸。大力發展中韓跨境電子商務,創建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構筑韓國商品出口中國的集散地和江蘇特色商品出口的新通道。推動韓資銀行開展跨境人民幣貸款業務、韓資跨國公司開展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業務,使中韓(鹽城)產業園成為中韓在貿易、投資等領域進一步擴大開放的“壓力測試”平臺,充分發揮其在新一輪開放中的先行先試和示范帶動效應。
三是豐富全面合作內涵,打造全域開放示范區。著眼全面提升經濟、社會、文化、生態和城市發展質量,以產業合作為紐帶,密切人文交流、暢通經貿廊道、搭建友誼橋梁,以產城融合核心區和臨港產業配套區“點”的突破,帶動沿海經濟帶“線”的隆起,實現全市域對韓合作“面”的形成。積極申辦中韓(鹽城)貿易投資博覽會。依托獨特的生態旅游資源,開展與韓國地方政府和民間的文化藝術、體育競技、旅游推介等活動,加密航班、增辟航線,優化“海空走廊”,將鹽城建成韓國友人度假旅游的“第一站”。
(作者系中共鹽城市委書記)
責任編輯:何 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