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是40年來江蘇發展的鮮明底色。作為最重要的市場主體,江蘇企業在時代大潮中解放思想、積極應變、主動求變,成為這場偉大變革的見證者、參與者、受益者,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對外開放一浪高過一浪、始終充滿活力。?進入新時代,江蘇對外開放迎來新機遇,承擔新使命。如何在新的起點、更高層次推進對外開放?聚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江蘇企業正掀起走出去加快轉型升級的熱潮,用實際行動譜寫新時代更加精彩的開放篇章。在1月3日召開的全省對外開放大會上,部分蘇企代表參會發言或遞交匯報材料,展現了蘇企在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中,通過增強在更高起點和層次推進對外開放的能力本領,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尋找企業自身高質量發展路徑的實踐和決心。
著力四“新” 注入開放新動能
中江國際集團公司深耕海外市場38年,走出了一條海外優先、以外促內、內外聯動的國際化發展之路。業務涉足近百個國家和地區,常設駐外機構30多家,承接埃塞CBD金融中心、津巴布韋大型機場等標志性工程。如今,企業核心競爭力和發展后勁不斷增強,積極轉型“投融資—建設—運營”一體化和工程建設全產業鏈服務,行業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與日俱增,連續24年入圍“全球250家最大國際承包商”,最高排名第95位。進入新時代,中江國際通過創立新載體、拓展新邊界、確立新定位、開辟新市場,為企業海外發展注入新動能。
以建設中阿產業園為契機,創共享共贏新載體。中阿(聯酋)產能合作示范園是中阿兩國領導人達成重要共識的重大合作項目,以“共建‘一帶一路的典范項目”為目標。中江國際牽頭組建省海投公司,負責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目前,投資20億元的龍道博特輪胎制造基地等首批制造業項目已破土動工。
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拓展國際工程承包新邊界。在核心業務帶動下,發展建筑設備材料、集成精細化工和農化產品等出口業務,形成了工程承包、投資及咨詢服務、國際貿易協同發展的格局,積極嘗試礦產探采、LNG、金融服務合作等業務。
進軍海外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確立市場新定位。近年來,中江國際承建剛果(布)奧隆博機場、黑角新機場和津巴布韋維多利亞瀑布機場等重大項目。2018年中標津巴布韋哈拉雷國際機場、贊比亞恩多拉機場,業務拓展至行業高端領域。
尋找亞太和中亞地區發展機會,開辟“一帶一路”新市場。2018年,企業承接巴布亞新幾內亞水務、新加坡地鐵等項目,首嘗F+EPC方式運作馬來西亞開發項目;今年計劃與吉爾吉斯斯坦開展農業產業園、水泥廠等項目合作,且為擇機進入沙特、巴基斯坦、約旦、尼泊爾等國家工程承包市場做好充足準備。
融入“一帶一路”
優化重構供應鏈
省海外企業集團是我省首家從事進出口貿易的省屬企業,現已發展成以國際貿易、倉儲物流和海外投資為主業,食品產業、成套工程與咨詢服務、金融服務為新增長點的綜合性跨國經營企業,在境外建立6個產業基地、多個分支機構,集團境外雇員占比超六成。近年來,海企集團做足優進優出文章,以供應鏈重構助推高質量發展。2018年,集團營業收入超120億元,進出口總額超6億美元。
把服務產業發展與服務百姓生活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引進大宗生產資料支撐產業、引進海外產業資本投資實業、引進先進成套設備服務地方需要、引進綠色優質食品豐富餐桌,構建起一條條從產地到民生大市場的直供“鏈條”。既滿足社會生產生活對優質產品服務的需求,又拓展企業對外貿易新空間。
把輸出優質產品與輸出優勢產能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充分發揮海外窗口公司作用,建設海外成套工程,打造海外生產基地,布局海外產業園區,企業向阿曼、印度、烏茲別克斯坦、阿聯酋等國的海外客戶提供成套工程、咨詢、融資等一攬子服務,在柬埔寨、緬甸、坦桑尼亞建立多個服裝生產基地和紡紗生產基地,在坦桑尼亞新陽嘎、白俄羅斯莫吉廖夫州打造農工貿現代產業園和食品產業園,不斷提高“走出去”整體競爭力。
把助力江蘇經濟與融入國家戰略有機結合起來。江海聯動,助力長江經濟帶建設。完成長江兩岸戰略布局,擁有倉儲庫容53萬立方米和兩個5萬噸級碼頭,建成全國首條LNG水上加注躉船和首座水上油水氣合建加注站。產融結合,推動金融服務業國際化。牽頭設立中華大盛銀行,開國內非銀行金融機構設立海外商業銀行之先河,為省內企業在東非地區的資金需求打通新渠道。“四東戰略”,加快融入“一帶一路”。聚焦東南亞布局出口產品生產基地,聚焦東非布局海外原料供應基地,聚焦東歐獨聯體市場布局綠色食品供應基地,聚焦中東市場布局國際產能合作基地。
堅持開放創新 推動高質量發展
2018年,徐工集團交出一份高質量發展的亮麗答卷,不僅繼續穩居國內行業第一,且各項指標創新高,特別是全球工程機械排名升至第6。
構建全球營銷體系。徐工現已基本建立全球營銷和服務網絡,在海外擁有30個銷售服務公司、31個辦事處、45個大型備件網點和133家經銷商,產品覆蓋182個國家和地區。2018年徐工品牌出口額同比增幅超行業平均增幅一倍以上,連續28年保持行業出口額第一。
推進海外投資建廠。徐工先后在巴西、波蘭、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等國成立合資公司,建立組裝工廠。2014年建成投產的徐工巴西公司是一座綜合性生產基地,通過大力推動“當地化”,現已實現五大類產品當地化生產,產品和員工當地化率分別超過60%和80%。如今,徐工已成為巴西市場主要工程機械品牌之一。下一步,徐工將升級建成徐工巴西工業園,為江蘇企業在南美發展搭建共享平臺。
加強海外并購與資源整合。先后并購德國FT、荷蘭AMCA兩家液壓閥和系統研制企業。成功兼并世界著名的混凝土設備制造商德國施維英公司,并借助其覆蓋全球的生產、研發和營銷體系進行戰略整合。
加大海外研發力度。近年來,徐工已先后投資建成歐洲(德國)研發中心、巴西工程技術中心、美國研發中心。通過對接高水平的人才和技術、產業資源,為關鍵技術研發、高端市場產品突破、供應鏈優化等做好扎實準備。
深耕“一帶一路” 堅持八方共贏
紅豆集團從名不經傳的鄉辦小廠,發展到擁有3家上市掛牌公司的跨國企業集團,得益于國家對外開放的大政策、大環境,得益于企業踐行的“八方共贏”理念。
對外開放釋放企業內生動力。對外開放讓紅豆集團跳脫出農民辦廠思維,成功轉為現代企業。1995年企業即以百萬年薪面向海內外公開招聘總經理,1998年與法國著名服裝設計學院ESMOD聯合辦學培養設計師。如今,紅豆實施的“百才工程”已累計引進200多名海內外高級人才,激發企業巨大的內生動力。
對外開放助力企業參與國際競爭。1999年,借著國家允許私企自營進出口的東風,集團取得外貿經營權。現產品已出口到30多個國家和地區,并在美國、新加坡、西班牙、泰國等地建立外貿或生產機構,在54個國家和地區完成34大類商品和1大類服務性商標的注冊。
對外開放踐行“八方共贏”理念。即企業要與股東、員工、顧客、供應商、合作伙伴、政府、環境、社會這些相關利益方共贏。該理念在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的建設中得到了有力驗證。始建于2007年、總面積11.13平方公里的西港特區,已從昔日的莽原荒灘成長為今日的投資熱土,現有中國、歐美等地的153家企業入駐,提供21萬多個就業崗位,是柬方規模最大、發展最好的園區,被稱贊為“中柬務實合作的樣板”。
(執筆人:何樂)
責任編輯:段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