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雯 王婷
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東北三省并發表重要講話,為黑龍江走好振興新路指明了方向。應黑龍江省委《奮斗》雜志社之邀,本刊記者于近日走進黑龍江,感受這片黑土地上的新氣象、新擔當、新作為。
黑龍江地處中國東北邊陲,居住著漢、滿、朝鮮、蒙古、回、達斡爾等55個民族,成就了開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精神特質;大森林、大草原、大濕地、大湖泊、大界江、大冰雪,共同繪就了獨一無二的北國風光。這里,曾造就了無數個“中國第一”,為共和國的崛起和發展作出過重大貢獻;這里,一代代人的接續奮斗中誕生了東北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成為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進入新時代,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指引下,黑龍江上下正凝聚起奮進的偉力,邁步走出新時代全面振興發展的“龍江之路”。
守正創新,承載新時代擔當使命
“中國糧食!中國飯碗!”
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農墾建三江管理局考察時,曾發出了如此意味深長的感嘆。
黑龍江地處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耕地面積2.39億畝,糧食產量約占全國的十分之一,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地處小興安嶺南麓、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地區的北大荒,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糧食戰略后備基地。從昔日的“北大荒”到今日富饒的“中華大糧倉”,見證了一段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發展史,也凝結孕育出“艱苦奮斗、勇于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北大荒精神。如今,中國人吃的粳米中,每6粒就有1粒出自北大荒;北大荒每年向國家提供的糧食,可以保證1億人1年的口糧供應。
隨著去年12月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的成立,北大荒開啟了“農業航母”的新征程。從政企合一的管理體制整建制轉為集團化、企業化經營管理體制,北大荒邁出了打造世界一流現代農業集團的堅實步伐,也將為“中國飯碗”“中國糧食”提供更堅強的支撐。
在端好“中國飯碗”的同時,這里也誕生了讓龍江制造大放異彩的“國之重器”。
時光回溯到共和國新生不久后的“一五”時期,全國156個重點建設項目有22個落戶黑龍江,為黑龍江工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新中國成立以來,黑龍江累計為國家提供了占全國2/5的原油、1/3的木材、1/2的鐵路貨車、1/10的煤炭,以及大量的重型設備與國防裝備……這一組數據背后,是黑龍江作為老工業基地、共和國長子的擔當。
根植于雄厚的工業基礎之上,龍江制造在新時代標注出新的高度。神舟系列載人航天器、嫦娥探月工程、北斗導航、蛟龍載人潛水器、三峽水電、西氣東輸等國家重大工程中無一不留下了龍江制造的深刻印記。目前,黑龍江已形成了以哈爾濱為核心的發電設備、飛機、汽車、燃氣輪機、機器人產業聚集區,以齊齊哈爾為核心的鐵路貨車、數控機床、重型冶金成套裝備產業聚集區,以大慶、牡丹江為核心的石油裝備產業區,以佳木斯為核心的農機裝備產業區。
產業地圖日漸清晰,骨干企業激流勇進。無論是曾被周恩來總理譽為“國寶”、60多年來創造了數百項“中國第一”的中國一重,還是由一個只能檢修百余輛機客貨車的小廠蛻變成為現代化鐵路貨車、起重機設計制造大型骨干企業和出口基地的中車齊車集團,抑或是“三大動力”聲名遠播、肩負“承載民族工業希望,彰顯中國動力風采”使命的哈電集團,都展示了龍江工業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煥發出的無限生機。
揚長補短,激發促增長內生力量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習近平總書記曾用兩個“金山銀山”為東北發揮生態優勢指明方向。
黑龍江省素有中國“冰雪之冠”的美譽,發展冰雪經濟優勢明顯。此外,這里還有全國最大的連片森林,全國最大的濕地群,全國最大的界江黑龍江、最大的淡水界湖興凱湖,造就了黑龍江獨特的自然風光、良好的生態環境。依托生態優勢,黑龍江精心打磨旅游品牌,“北國好風光,盡在黑龍江”旅游品牌享譽全國。
位于黑龍江省西南部的安達是黑龍江發揮資源優勢謀發展的一個縮影。安達南距省城哈爾濱120公里,北至鶴城齊齊哈爾160公里,與石油名城大慶毗鄰接壤,是哈大齊工業走廊的重要節點城市。“東稻谷西油氣乳香墨潤希望田野,南溫泉北濕地商繁工興美麗安達”勾畫出這座城市的稟賦特色和發展全貌。通過放大資源和地緣兩大優勢,全力打造新材料石油化工、全產業鏈安全乳業、全域商貿旅游等“五大主導”產業體系,這座人口不過五十多萬的縣級市多次躋身全國百強縣、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和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之列。
“改造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是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赴東北考察時為東北地區優化產業結構指出的新路徑。
進入計劃經濟最早,退出計劃經濟最晚,使得包括黑龍江在內的東北地區體制和機制性問題更突出,對發展的阻力也更大。產業結構偏重、民營經濟偏弱、創新人才偏少,以及體制機制、經濟結構、開放合作、思想觀念方面的短板,是黑龍江亟需破解的難題。
“油城”大慶是典型的資源型城市。自大慶油田1960年投入開發以來,數十年的艱苦創業、自力更生孕育形成了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創造了世界同類油田開發史上的奇跡。面對近年來石油產能下降、國際市場持續動蕩的情況,大慶抓好“油頭化尾”,加快產業鏈布局,深挖增長潛力。在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中,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這座曾有“工業學大慶”之稱的城市也煥發出新的活力。
祛除沉疴,構建全方位開放格局
習近平總書記對深入推進東北振興提出6個方面的要求,第一條就是“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基礎,全面深化改革”。
“投資不過山海關”,曾是籠罩在東三省頭頂的“魔咒”。
對此,黑龍江痛定思痛,提出以鋼牙啃硬骨頭堅決重塑投資營商新環境。今年的黑龍江省兩會期間,《黑龍江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正式通過,這標志著優化營商環境上升到立法層面,將地方決策納入到法治化治理框架,也彰顯了黑龍江優化營商環境的決心和勇氣。
在堅持深化改革,堅決從條條框框限制中解放出來,增強市場經濟意識,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的同時,黑龍江堅持開闊視野,堅決從狹隘地域局限中解放出來,樹立全局眼光、世界眼光。
黑龍江是我國最北最東的地方,與俄、日、韓、朝、蒙毗鄰,幅員遼闊,擁有“哈洽會”“中俄博覽會”等優勢開放平臺,有著開放包容的多元文化,也有著融入全球發展、參與全球發展、共享全球發展的強烈愿望。立足地緣優勢和區位條件,黑龍江正在構建中國對外開放的高地。
主動對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黑龍江開放發展寄予的厚望。對此,黑龍江提出“打造一個窗口、建設四個區”,即“打造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建設黑龍江(中俄)自由貿易區,沿邊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跨境經濟合作示范區,面向歐亞物流樞紐區”的發展定位,努力實現“邊陲變中心,末梢變前沿”。
從全球看,黑龍江地處東北亞中心腹地;從全國看,黑龍江位于中國區域經濟布局四大板塊中的東北板塊。全面振興東北,是促進我國區域協調發展、打造新經濟支撐帶的戰略舉措。黑龍江抱持著開放合作的心態,積極推動東北振興與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對接。目前,黑龍江與廣東、哈爾濱與深圳分別建立了對口合作機制,主動向先進地區、先進經驗做法“取經”,也體現出黑龍江打破狹隘地域思想藩籬的決心。
責任編輯:何 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