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月琴
新年伊始,中央隆重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把握歷史大勢、著眼民族未來,全面闡述了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重大政策主張,是指引新時代對臺工作的綱領性文獻。全省對臺工作戰線要切實增強深入學習領會的思想自覺和全面貫徹落實的行動自覺,扎實推動我省對臺工作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
江蘇是大陸對臺經貿交流最熱絡、人員往來最頻繁、合作成果最豐碩的地區之一。1987年11月,第一位持臺胞旅行證的江蘇籍臺胞周純娟返鄉探親;1988年6月,江蘇批準設立的第一家由臺胞直接投資的臺資企業落戶張家港;2008年7月,兩岸周末包機暨大陸居民赴臺旅游首航首發儀式在南京祿口機場隆重舉行……兩地逐步形成了人相近、情相親、文相通、業相融的良好態勢。
40年來,江蘇始終是兩岸經濟合作持續深化的積極踐行者。江蘇已成為兩岸經貿交流合作人氣最旺、互動最熱絡、成效最顯著的地區之一。截至去年底,全省累計批準臺資項目超過2.7萬個,實際到賬臺資近780億美元,總投資千萬美元以上項目超過6200個,蘇臺兩地貿易額超過兩岸貿易總額的五分之一。蘇臺產業合作不斷向產業鏈高端攀升,一批帶動性強的臺資產業龍頭項目和旗艦項目相繼落戶,總投資30億美元的臺積電12吋晶圓廠暨研發設計服務中心在南京建成并正式量產。一批優秀臺資企業榮獲江蘇省“紫峰獎”表彰,鼓舞提升了廣大臺企扎根江蘇、創新發展的信心。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昆山深化兩岸產業合作試驗區、淮安臺資企業產業轉移集聚服務示范區等一批品牌平臺和載體的影響力和功能不斷提升,為蘇臺經貿交流合作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
40年來,江蘇始終是兩岸交流交往不斷拓展的不懈探索者。蘇臺交流合作起步早、發展快、領域廣。近年來,江蘇赴臺交流考察年均超過3000批1.2萬人次,走在大陸各省區市前列,涵蓋了教育、文化、青年、科技、宗教、旅游等各個領域。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吳韻漢風江蘇文化藝術節”三次入島展演,深受臺灣民眾的廣泛歡迎和普遍認可。江蘇新北智慧社區論壇、“蘇臺基礎教育發展論壇”等一批品牌化、機制化交流項目相繼成功舉辦。江蘇已設立12家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就業創業示范點)和9家江蘇省臺灣青年就業創業基地,位居大陸第一,累計入駐臺灣青年創業項目超過200個,吸引1.6萬多人次臺灣青年來蘇實習就業創業。“臺灣大學生實習就業特訓營”“蘇臺大學生暑期傳媒研習營”“海峽兩岸青少年征文大賽”“海峽兩岸大學生電子競技大賽”等交流活動,讓更多臺灣青少年發現江蘇、感知江蘇、體味江蘇、融入江蘇。
40年來,江蘇始終是兩岸同胞心靈契合日益深化的堅定促進者。蘇臺兩地秉持同胞情、同理心,推己及人、將心比心,從探親共敘親情,到遭遇災難同胞互助,隔閡逐漸消除、情感逐步深化、親情不斷強化。在攜手合作、共同打拼中,蘇臺兩地經濟社會不斷融合發展。2018年初,繼國家層面“31條措施”發布后,我省積極回應臺商臺胞臺生的合理關切和所需所盼,研究出臺了《關于深化蘇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實施意見》,南京、無錫、常州、蘇州、淮安、鹽城、揚州、鎮江、泰州、昆山等地也相繼出臺具體舉措,有力有序推進政策落實落地落細,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江蘇發展機遇,逐步為廣大臺胞臺企臺商臺生提供同等待遇,努力讓他們在江蘇發展有成就感、生活有幸福感、身心有歸屬感。
40年砥礪奮進,40年成就輝煌。邁入新時代,江蘇對臺工作又站在了新的起點。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科學回答了在民族復興新征程中如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時代命題,鄭重宣示了新時代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重大主張,系統闡釋了實現國家統一的目標內涵、基本方針、路徑模式,指明了今后一個時期對臺工作的基本思路、重點任務和前進方向。全省對臺工作戰線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對臺工作的重要論述,緊扣省委十三屆五次全會的部署要求,準確把握江蘇對臺工作的新方位新坐標,繼續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深化蘇臺各領域交流合作,創新交流方式方法,全面提升蘇臺交流交往的層次和水平。
第一,廣泛團結廣大在蘇臺商臺胞,共同投身民族復興偉業。民族復興、國家統一是大勢所趨、大義所在、民心所向。經過40年的不懈努力,蘇臺兩地的人員往來和交流合作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規模,往來蘇臺兩地的同胞每年超50萬人,常住江蘇的臺商臺胞臺生接近30萬人。全省已成立19個臺資企業協會,成為團結臺商臺胞、溝通政府、服務會員的重要載體。我們要整合各方力量和資源,為廣大臺商臺胞多做好事、多辦實事、多解難事,率先與廣大臺商臺胞分享改革發展機遇與成果,我們要用生動鮮活的江蘇實踐告訴廣大臺胞,臺灣前途在于國家統一、臺灣同胞福祉系于民族復興。我們要與廣大臺胞在同成長共進步中增進理解、擴大認同,共同撫平歷史創傷,攜手在蘇臺商臺胞凝聚推動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共享民族復興的榮耀。
第二,拓展深化蘇臺經濟合作,助力兩岸融合發展。對臺經濟合作既是江蘇對臺工作最大的特色和亮點,也是服務兩岸融合發展和我省高質量發展的有效切入點。在宏觀經濟形勢穩中有變的背景下,我們要積極優化存量臺資,通過開設“江蘇臺商大講堂”、引導“臺商走電商”、舉辦臺企名優產品展示展銷會、幫助臺企上市上板、籌建“蘇臺產業合作發展基金”、促進臺企與國企民企融合發展等多種渠道,綜合施策、統籌推進,狠抓國家和省市各類扶持優惠政策措施落地見效,幫助在蘇臺企提質增效。繼續高質量辦好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提升各類涉臺經貿園區的承接功能,聚焦集成電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現代農業等重點領域,引進一批臺資產業鏈龍頭項目,進一步擴大臺資增量。更大力度地支持兩地產業界加強溝通對接,創新合作模式,共同參與江蘇“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創造蘇臺企業共同研發新技術、打造新品牌的條件,打造融合發展產業鏈和創新鏈,形成互利共贏新格局。
第三,積極構建蘇臺大交流格局,拉近兩岸同胞心靈距離。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蘇臺兩地人民手足情深。我們要始終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充分發揮江蘇對臺工作的綜合優勢,統籌協調各方面的資源和力量,著力構建黨委統一領導、臺辦主動協調、部門各司其職、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對臺工作大格局。擴大兩地工會、婦女、青年等群團組織之間的交流往來,深化兩地文化、教育、科技、體育、旅游等領域的交流合作,尤其要為兩地基層民眾、青年交流往來多創造條件,吸引更多的臺灣同胞參與到兩地交流交往中來,把擴大人文交流當作撬動心靈契合的支點,共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同胞精神紐帶,增強對兩岸命運共同體的認知,持之以恒、久久為功,馳而不息地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在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上,我們都是奔跑者,我們都是追夢人。我們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攻堅克難、真抓實干,努力創造無愧于新時代的新業績,推動江蘇對臺工作走在前列,為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為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系江蘇省委臺灣工作辦公室、江蘇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
責任編輯:尤 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