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


內容提要:本文結合近期藝術圈沸沸揚揚的“抄襲事件”,從美術史淵源、文化層面的思維慣性和現實取向等層面,對于“抄襲”現象的根源進行挖掘,并就這一現象的解決給出了不乏尖銳的解決意見。
關鍵詞:抄襲?傳統?文化風尚
新潮美術時期,人們反感抄襲的行徑之所以不像而今這么強烈,既由于當時沒有專利制度和新聞監督機制,又由于當時處在文化轉型時期,畫家作畫首先不在于創造,而在于用繪畫作為打破僵死傳統的工具。同樣是抄襲,相比傳統派跟著師父抄襲,學院派跟著老師抄襲,新潮人物則是自作主張地抄襲。在法不責眾的陋習庇護下,這三撥抄襲者無不心安理得。到了強調專利和創新的21世紀,無論自作主張地抄,還是跟著老師或跟著師父抄,作為違規違法的行為,統統應當加以譴責。譴責不僅在于清除藝術界的庸人和蛀蟲,更重要的是清理積重難返的抄襲風尚。不要說赤裸裸的抄襲,即便是挪用,如果長期地、總體地采用,搞成癮了,也都是才氣缺失、思想淺薄、創造力枯竭的表現,都應當受到質疑和輕視。有些需要打引號的當代藝術家,因為作品好賣,把創作當作兒戲,懸置或拒絕閱讀、思考和錘煉,像嘔吐一樣,批量炮制作品,一個月甚至一周就能整出一個個展,其伎倆不是明目張膽的抄襲或變相抄襲,就是所謂的挪用。
抄襲是中國的悠久傳統。明朝董其昌身居高位,在畫壇無人可敵了吧?其繪畫完全可以恣意而為了吧?可是終其一生,此公都在拾古人牙慧。離開了臨、仿、撫、摹,董其昌的那支筆就無事可干了。等而下之,清代四王、小四王、后四王,追隨董其昌的腳跟亦步亦趨,畢生矢志不渝地抄襲前人。我不明白這幫人從生到死拜倒在古人面前,怎么就不覺得羞愧和厭倦。這幫角色抄襲古人的畫作,四百年來,從幾兩、幾十兩銀子開張,直到如今在拍賣行堂而皇之地兜售,幾百萬,上千萬地賣,賣的都是喪失自我、喪失創造力的證據。這種沒有經過鞭撻的買賣行為,助長著中國藝術界的抄襲之風,可是你要是揭露這幫人,很多畫壇遺老遺少會同你翻臉。
董其昌和四王遠遠不是抄襲之風的始作俑者。宋代是青銅器大肆造假的朝代,盡管有文獻可考,可是贗品依然保留到今天。國內外收藏的一些品相上佳的傳世青銅器,怎么看都不像商周器物,很容易想到宋代制造贗品的作坊。明朝出品的宣德爐、雞缸杯以及祭紅與祭藍瓷器,問世不久,仿制品就紛至沓來,直到今天不僅沒有終止而是變本加厲,比清三代仿制更加瘋狂。前些年河南民間陶藝作坊造假,抄襲北魏陶俑,高價出售,購買方竟然是專家成堆的國家歷史博物館。藝術的抄襲同中國崇老傳統和唯古是尚的習慣有關,同官本位思想有關,它們是導致抄襲的重要根源。后人抄前人,下級抄上級,徒弟抄師父,自古以來不可撼動。《考工記》指出,執政的王侯公爵是位于民眾之上的圣人,工藝美術品的首創者。他們坐而論道,提供思路,官員們照本宣科加以推行,能工巧匠予以制作,成為藝術創作的規則。這套邏輯,表明古代藝術家只能因襲圣人的構思。古人也講鑒賞,可是鑒別的只是名實是否對應,不是作品是否具有自我意識和獨特品格。
抄襲當然不止于造型藝術。署名劉安的《淮南子時則》抄《呂氏春秋》十二紀,班固《漢書》抄《史記》,歐陽修《新唐書》抄《舊唐書》,都是大段大段甚至原封不動地抄,然而這些人從古到今很少受到嚴厲指責和系統而深入的批判。歐陽修始終是被人反復稱頌的文豪和史家形象,唐宋八大家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誰敢說他?他們為后來的抄襲者樹立了榜樣,其作用在于生前形成帶頭羊,身后變成里程碑。五代譚峭著《化書》,被宋齊邱據為己有,只是改了改作者的姓名。明代張萱著《疑耀》,被作者掛在名士李贄的名下,也算是抄襲史上可以附錄的奇葩一朵。同樣,《冰鑒》的作者不詳,而今被掛在曾國藩名下,是曾國藩掠奪,還是出版人無知?
也許有人說史料與筆記不像小說能自由編撰,容易失之于雷同。避免雷同的手法,即所謂的“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中國的小說撰寫又如何呢?小說界盜竊他人文章的人,屬于文抄公中的末流,也就是文賊。《紅樓夢》問世后,僅清代改寫和續寫的書就有三十六種之多。其作者同文抄公一樣無趣,可是文學評論界沒有人就此加以抨擊。郭敬明抄襲莊羽的小說,法院判決其向被抄者道歉,他卻敢拒絕執行。拒絕執行的一大背景是有眾多的粉絲。粉絲們集體起哄不予道歉,因為道歉意味著他們的無知和盲從,從而造成法不責眾的裙帶效應,直接后果是中國小說的抄襲之風愈演愈烈。一篇點擊率高的網絡小說發表不久,立即有一批同名小說與改頭換面的玩意紛紛出籠,直到把相關的主題寫膩寫爛寫臭為止。有關上級管理部門不聞不問或聞而不問,需要做深層剖析。
抄襲是中國文化的整體風尚,從文化到科技,從政治到經濟,從學術到宗教,不需要舉例,大家一想便知。中國的國產宗教是道教,其典籍大批量抄襲佛經,流于卑下,同當今眾多學者變相抄襲歐美史學、哲學、美學、社會學、心理學、語言學、符號學、現象學一樣,都是古今一貫的盜竊行為。道教的基本理念非常值得當今世人加以推廣,可是它始終不敵世界三大宗教,同自己給自己抹黑的抄襲行為直接相關。李世民父子將家譜同老子連宗,將道教奉為唐朝國教,進而召集佛道兩家的領袖當面辯論誰高誰低,結果道教首領不敵佛教高手。為什么?抄襲者氣短。
張藝謀抄黑澤明的電影風格,輿論最終蛻變成八卦故事,哄然議論一陣之后不了了之。郭敬明抄襲被法院公開判罰,可是名氣竟越來越大,隨后居然成了中國作協的會員。這種荒謬現象,表明事情到了必須收拾的地步。管它國際慣例是什么,在抄襲風氣屢禁不止的今天,中國必須制訂更嚴厲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凡抄襲者必須課以十年以上直到終身禁止其作品發表的重罰,一旦發表,發表者和使用者罪同抄襲。甚至可以學學當初新加坡整治亂象,對違法者當眾施以鞭刑,打得他皮開肉綻。不如此,藝術圈的抄襲者及其追隨者會更加肆無忌憚,進而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集體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