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靜
在真正開展會計工作時,企業運用權益結合法進行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可能會出現三個層面上的技術性問題。
1、過于依賴主觀選擇。在一種具有原則傾向的企業會計制度中,如果對企業管理合并實施方案的經濟方面、法律方面和管理意見上的看法不同,就會導致會計結構之間的差異。舉例來說,依據國家企業會計規則,只要企業參與到了企業合并方案中,它就會在參與前后被限制,而且這種限制也會是長久性的。控制的長久性普遍指一年時間或一年時間以上,這就限制了企業參加合并方案的自由性。對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選擇,應該更加看重合并實質而非合并形式,在集團內部開展業務重組或資產分離活動時,它們的業務雙方都應具備超過一年被控制方所控制的要求。如果是控制方的時間還達不到要求,依據上述會計準則中提出的長久性原則,這項交易形式就達不到企業開展企業合并的目標,從合并會計的相關規定來看,提出長久性條件是為了避免人為惡意交易、破壞權益結合法等問題的出現,運用權益結合法并沒有規定時間滿一年以上的條件,要注重企業合并實施原則,即使在進行過程中企業自身有著不一樣的處理方式。
2.會計準則出現的邏輯差異。在處理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的會計問題上,大部分是依據企業會計相關規定的幾種準則來進行規范的。在真正開展業務時,這兩種準則在一些層面上與某些明文規定存在著或多或少的邏輯差異,使會計工作在這方面有著更多的阻礙。對于企業合并在同一控制時,那些該怎么處理被合并方的支出收益公積屬于合并方的部分問題,依據CAS20準則,只要企業在開展合并工作時產生依附關系的,如果進行合并的任一方完成自己企業的賬務報表,就需要合并雙方根據自己的企業目標來完成資金對接。依據CAS33準則,當在進行編制合并權益變動表時,需要企業將重點放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中還未取得利潤成本的年終余額,把那年子公司在母公司中獲得的收益公積進行單項備注公開,就沒有必要還原,財務報表中子公司公開的收益公積也不屬于合并財務報表所公開的收益公積。
3.相關法律與相關準則中的規定不匹配。當在真正開展會計工作時,如何處理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中的會計問題,就需要企業依照相關法律和會計準則中的規定來做。我國企業對于一些問題的出現沒有相關信息平臺的解讀,就使企業在執行合并政策上法規不全面,完全不能了解法規的本意,管理關注度不夠,更多偏向于事后管理。在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中,當在進行會計處理產品發生阻礙時,也就是因為規定雙方出現了不一致的情況。
關于對企業在對待不同會計處理的方式上,重點是要抓住的具體內部結構,在內部結構上進行重新設定,這可以有效解決權益結合法的弊端,使企業合并雙方都參考其自身來開展工作。所以,其原因主要是兩方面,大體為會計規則中的導向性,在處理合并會計問題時就需要有管理者具備一定的專業性,“當最終控制者在企業里存在,站在最終控制方的角度來看,該類企業合并不會造成構成企業集團整體的經濟利益的正常關系,最終控制方在合并前后,從根本上說,控制的經濟資源并沒有發生變化,有關交易事項并不作為出售或者購買”。以上所述,則是相關會計政策采用權益結合法的依據。依照企業政策的相關規定,企業在進行合并時可以采取多種不同的形式,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降低企業財務風險,提高企業的信息質量。
從根本意義上說,如果將企業合并工作分為兩種不同的形式展開,采用購買法與權益結合進行對比,其實也是推動不了企業合并工作的順利完成。實際上,無論企業是不是為同一控制,與合并性質無關,目標都是為獲得目標企業凈資產。關于權益結合法,它處于最后的檢查步驟,沒有從合并雙方的自身價值出發。盡管企業合并是要在同一控制下完成,但一些項目工程對權益結合法來說是屬于內部交易的,并不會給企業帶來經濟上的效益,而對于企業自身來說,它就屬于一種外部交易了。
國家結合權益法在同一控制下進行會計核算可能會導致多方面的經濟問題出現,而導致這些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則是最終控制方與合并財務報表編制主體的錯亂。說到權益結合法,最早開始運用到會計合并中的國家就是美國,其當中的財務會計準則所呈現出的幾種規定就是在權益法的基礎之上出發的。其實在真正開展企業合并工作時,計劃制定合并賬務報表的工作大多都是由我國大部分上市公司所編制的,并不是最后決定者所掌控的。所以,規范權益結合法到底是應該站在最后決定方還是編制合并賬務主體方,都會造成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處理方式的散亂,但也都阻礙不了企業合并隨著現代經濟一起發展。
現如今,在國際財務報告規則中對于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缺少了相關規定,以致于當進行財務工作時會出現多種處理結果,降低了賬務報表的相似性。會計與稅法的差異會使稅務會計產生風險,這就需要財務部門發揮作用,提升財務人員專業知識水平,規范財務內部流程,在所得稅納稅方面調整稅法會計差異。對于企業在真正開展合并工作時所產生的一系列問題,雖然已經有相關人員開始確立研究項目,但實施時間不長效果也不明顯。所以,一些國家也建立起了相關機構來研究這一項目工程,持續進行檢測跟蹤,更好的收集不同的意見形式再來進行研究討論,這樣也就形成了關于同一控制企業相關問題的討論與反饋。
在討論與反饋意見中認為,企業自身在開展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有著許多緣由,比如為了財務安全來實施內部重組。相關機構沒有把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包括在準則規定之內,使進行真正會計業務開展工作時出現財務問題。關于怎樣找到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多種處理方式的漏洞,討論反饋意見中沒有給對其進行詳細的解答與分析,只是給出了對企業真正開展合并沒多大實質性的幫助。在討論反饋中認為,處理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要選擇適當的時機與合適的方式,企業結合子公司的風險管控是集團管控的重中之重。公司在所得稅清繳、清算環節前,制定出完備的涉稅風險策略,借助自身或外部力量進行事前風險評判。在通過事前評判后,把納稅問題通通解決,防止罰款、滯納金風險的再度出現,確定整理企業涉稅目標。企業要積極主動的與稅務機關溝通,通過一定的渠道降低企業信息風險,解決企業稅務問題。應該選擇給賬務報表使用者帶來有用信息從而提供出決策的方式,會計處理方式有多種,采用購買法來解決會計問題,它的特點就是與商家緊密聯系,結合企業資產;依照管理者的需要制定出有用的信息,提取信息關鍵;詳細處理會計方式問題,只是不會很快的反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