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清光
農村財務管理是農村經濟管理活動的中心,也是農村三個村務公開主要內容之一,加強農村資金管理也是農村“三資”代理委托中心管理的重點內容,本人從事鄉鎮農村經濟管理多年,為進一步加強農村集體資金管理,維護農村集體資金的安全,杜絕平調和挪用集體資金,保障農村基層組織正常運轉,及促進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淺談農村“三資”代理行之有效的兩種管理資金辦法即“雙印鑒”及“雙U盾”管理方法,便于同仁學以借鑒。
《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意見》明確規定:“要切實加強代理資金管理,鎮(街道)代理服務機構代管村集體資金,應當以村為單位在銀行開戶,實行專戶存儲,資金支取實行‘雙印鑒’管理,確保村集體對資金的使用權、支配權”。按照要求,鎮(街道)對集體資金的管理實行“雙印鑒”(行政村銀行印鑒、鎮(街道)委托代理中心銀行印鑒)至制度。即各鎮(街道)委托代理的各村資金,在銀行統一開設賬戶,實行雙向監控,只有雙方印鑒齊全,銀行方可辦理兌付手續,確保代管資金安全。重點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要做到賬賬、賬實相符,杜絕賬外資金循環。各鎮(街道)經管站(代理中心)要在規定月底結束賬務前,將各村代理資金全部納入賬務管理。
(二)規定月底結束賬務后,立即停止使用正在運行的集體資金支取程序與方式,全面建立起新的“雙印鑒”制度。各經管站(代理中心)與各村搞好協調與銜接,將開戶銀行統一規定為農行或農村商業銀行,其他銀行一律不準開戶。同時,由經管站(代理中心)和各村財務人員統一到銀行辦理留存印鑒。
(三)將其他銀行或金融機構的資金一律轉入各村的新設賬戶,原有開戶行和所留印鑒一律消戶作廢。
(四)進入正常運行階段,縣(市)經管部門要派出檢查組,督促制度建立與落實,保證這項工作的順利實施。
農村集體代管資金實行“雙印鑒”制度以來,基本杜絕了借支、平調和挪用現象發生,維護了集體資金的安全,保障了農村集體經濟健康運行。但工作中仍然存在資金審批效率低、公款私存、坐收坐支、大額現金付款等問題,“雙印鑒”制度沒有認真落實到位。為切實加強農村集體資金管理,提高資金審批效率,降低資金代管風險,提升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水平,現將農村集體資金實行“網審直付”(網上審批及直接支付的簡稱)業務管理,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1.根據網上審批系統要求,需要各鎮(街道、區)經管站采集以下人員簽名、印章信息
(1)個人簽名
人員包括:村主要負責人、村監委會主任、經管站站長、鎮(街道、區)分管領導。
(2)留取印章
印章包括:村委會公章、村監委會公章。
2.網上審批流程
網上審批系統將為村會計、村主要負責人、村監委會主任、經管站站長、鎮(街道、區)分管領導分別設立登錄賬號,登錄賬號為使用人員的姓名全拼(小寫),初始密碼為123456,各鎮(街道、區)開始使用后,各使用人必須修改密碼,該賬號與相對應的職位綁定,各人員根據系統設定流程進行操作。
第一步:村會計發起申請。村會計登錄賬號后,系統自動識別村莊,首先填寫申請資金的數額、事由,并上傳證明文件,文件應包括:會議記錄、村民(代表)表決意見、中標通知書、合同及發票等,上傳完畢點擊提交,系統提示輸入密碼,輸入密碼即蓋上本村公章,系統自動提交給村主要負責人審批。
第二步:村主要負責人意見。意見分為同意或駁回,選擇同意,輸入簽字密碼,提交給村監委會審批;駁回則需要注明駁回理由。
第三步:村監委會主任意見。意見分為同意或駁回,選擇同意,輸入簽字密碼,提交給經管站站長審批;駁回則需要注明駁回理由。
第四步:經管站站長意見。意見分為同意或駁回,選擇同意,輸入簽字密碼,提交給鎮(街道、區)分管領導審批;駁回則需要注明駁回理由。
第五步:鎮(街道、區)分管領導意見。意見分為同意或駁回,選擇同意,輸入簽字密碼,系統通知村會計審批通過;駁回則需要注明駁回理由。
以上步驟為基本審批流程,各鎮(街道、區)可根據實際情況增加審批人員,但不可自行刪減。需添加的審批人員可在附表中填寫。
實行集體資金直接支付管理,是避免大量提取現金、杜絕公款私存的有效辦法,也是對“雙印鑒”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升華,代管資金由“雙印鑒”管理變為“雙U盾”管理,“雙U盾”管理模式即由合作銀行統一為村集體開通網銀業務,村出納員和經管站記賬員各配備一個U盾,支付款項時,只有兩個U盾都輸入密碼確認后,款項才能成功支付。具體業務流程:
1.支付信息錄入
村集體資金審批完成后,村出納員用自己的U盾登錄本村集體網銀賬戶,根據已開發票將需要直接支付的資金事由、金額、收款方銀行賬號輸入支付系統(村出納員也可攜帶U盾到經管站進行現場錄入),完成支付信息錄入工作。
2.支付審核把關
村出納員攜帶已開發票、招投標文件、合同等資料,到鎮(街道、區)經管站先打印村集體資金審批表,審計員依據村集體資金審批表和招投標文件等資料,對村提報的發票逐一進行審核把關。審計員要盡職盡責,依法依規嚴格審核,對手續不全、程序不合法、發票填制不真實的要及時整改,不整改的不予付款。
3.直接支付款項
審核完成后,經管站記賬員用自己的U盾登錄該村集體網銀賬戶,將已審發票與前期村出納員輸入的每筆付款金額核對無誤后,記賬員確認授權銀行直接支付。合作銀行要提供短信通知服務,短信通知的人員是村支部書記、村會計和村出納,便于他們及時掌握村集體資金的變化情況。
為順利開展村集體資金網上審批和直接支付業務,通過公開公平的比選招標,確定一家區域內商業銀行為該業務的唯一合作銀行,各鎮(街道、區)經管站和商業銀行分行簽訂合作協議后,要及時做好如下工作:
第一,商業銀行要及時和各鎮(政府(辦事處、管委會)簽訂合作協議,協議所承諾的平臺系統建設及“網審直付”業務需要配備的電腦、打印機、手機、手機卡等硬件,要按照要求及時配備到位。
第二,各鎮(街道、區)經管站要全面核實各村在銀行開戶情況,對未在商業銀行開立賬戶的村集體,要抓緊到各鎮(街道、區)商業銀行辦事處開立賬戶,該賬戶將作為村集體日常支付結算的唯一賬戶,資金沉淀全部歸集于該賬戶。商業銀行要積極搞好配合,各村集體其他銀行資金要在商業銀行與各鎮(街道、區)簽訂合作協議后,一個月內全部歸集于該賬戶。各鎮(街道、區)經管站要加強村集體資金的日常監管,對日常資金歸集工作執行不到位的村集體,經管站可暫停該村集體的各項資金審批支付業務。縣(市)經管部門將把賬戶資金監管情況作為“三資”管理工作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并不定期通過“三資”監管平臺進行抽查,抽查結果作為考核依據。
第三商業銀行要不斷加強業務人員的業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對經管站及各村辦事人員要熱情接待,開辟快速辦事窗口等服務,盡最大努力提供一切便利條件。
村集體資金實行網上審批和直接支付管理,既解決了紙質審批存在的找人難、多跑路、效率低的難題,又解決了提取大額資金不安全、公款私存等問題,同時也是杜絕基層干部腐敗的有效手段。各鎮(街道、區)政府(辦事處、管委會)要高度重視,積極推動,及時協調經管站與商業銀行的業務合作,確保工作順利開展。同時,各鎮(街道、區)經管站也要及時協調商業銀行和軟件公司,隨時解決基層遇到的實際問題,加強經管站和村級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特別是對年齡大的村級辦事人員,要切實做好手機、電腦等專業知識的培訓學習,做到人人都能熟練應用,安全操作,為農村集體資金健康運轉提供有力保障。
要在堅持民主自愿和集體財產所有權、使用權、審批權和收益權不變原則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會計委托代理機構建設,健全內部管理監督機制,規范代理服務工作流程。嚴禁村集體資金與財政資金和其他項目資金混存,嚴禁挪用、侵占村集體資金,確保代理資金安全。
要建立健全現金收支管理制度,確保各項收入及時足額納入賬內管理,各項支出符合規定的審批程序。切實執行現金管理的有關規定,定期盤點,日清月結,確保賬款相符。加強票據管理,縣(市)經管部門要統一規范各類票據,杜絕“白條”入賬,嚴禁公款私存、私設“小金庫”。
要嚴格執行集體經濟組織年度財務預算和決算,對于年度收益分配方案、集體資金經營方式的確定與變更、購置與處分重要固定資產、重大投資項目與舉債、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以及其他集體資金管理等涉及各成員切身利益的事項,都要依法召開全體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集體經濟組織要定期將資金運營情況,全面詳細地向成員公布,接受全體成員的監督。
縣(市)經管部門要按照《山東省農村集體經濟審計條例》的要求,切實履行監管職責,加強對農村集體資金審計監督。要把資金管理與經營作為農村集體經濟審計的重點內容,對集體經濟組織財務預算和決算、村級收入檔案的建立、資金的使用和收益分配進行定期審計。要建立審計責任追究制度。對審計查出侵占、挪用、私分及揮霍浪費集體資金等問題的,要依法嚴肅處理,構成違紀的,移交紀檢監察部門處理;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農村集體資金管理工作涉及面廣、工作量大、政策性強,各鎮(街道)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從農村改革、發展和穩定的大局出發,把加強農村集體資金管理作為農村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和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列入議事日程。縣(市)經管部門要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指導鎮(街道)、村集體經濟組織在完善和落實集體資金管理制度的同時,全面推行好農村集體委托代理資金的“雙印鑒”管理或者“雙U盾”管理。要加強隊伍建設,加大對農村集體財務會計管理人員、民主理財小組成員、鎮(街道)村級會計委托代理人員培訓力度,努力培養和造就一支高素質的農村集體資金管理隊伍,做好農村集體資金管理工作,維護好農民的合法權益,確保農村社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