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澤華
從新的會計準則實施以來已經有十年之久,在這么一段時間中,為企業提供了很大的改善空間。企業依據新會計準則的要求和規定,對自身的財務管理進行適當地調整,保障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符合會計準則要求。而企業要想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獲得一定的地位,就需要重視新會計準則內容。在工作中要有效處理新會計準則對企業財務管理會計實務形成的影響,這樣才能夠充分發揮新會計準則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作用,從而提升會計實務效率,強化財務管理工作,在此基礎上推動企業穩定發展。因此,對新會計準則對企業財務管理會計實務的影響進行分析有一定現實意義。
新會計準則是在舊會計準則基礎上,對會計準則相關的內容進行調整,這樣能夠加強我國會計信息真實性,發揮會計工作作用。新會計準則對原始的會計內容進行了全面的整理、調整和修訂,讓會計準則成為一套完整的體系。經過對新會計準則的使用,可以為企業做好資源分配和共享的管理,為企業決策提供合理的數據支持,確保企業各項決策準確,不會出現偏差。在新會計準則中劃分了兩個層次,其中基本準則,是會計準則體系指導性思維和原則,這項新準則中包含了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為基礎的內容,對具體準則進行指導。對于新會計準則而言,其特點主要是以下幾方面:
國際貿易和國際資本市場的發展下,全球一體化時代到來。會計,是企業的商業性語言,為了能夠迎合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會計準則全球化是當前的主要趨勢。在新會計準則中使用了國際會計準則基本架構與原則,參考了國際會計準則中符合我國情況的會計政策,呈現出新會計準則和國際會計準則的一致性。
在縱向形式上看,新會計準則中包含了基本準則、具體準則和應用指南三個方面的層次,這三個層次構成了一個整體。在橫向形式上看,具體準則分成了一般業務準則、特殊行業的業務準則與報告準則三種,其中基本覆蓋了各種企業當前所有的經濟業務。這些業務不但包含了傳統常規性業務,同時也包含了在經濟活動開展下產生的新業務,比如金融工具或是套期保值等。即便是在以后出現具體準則未能覆蓋新的經濟業務,企業也可以有企業會計基本準則整體需求與精神來做好判斷和處理。
新會計準則的國際一致性并不代表照搬國際性會計準則,參考國際會計準則還需要考慮到適用性問題。所以,我國新會計準則整體上和國際會計保持一致性時,同時也考慮到我國經濟的實際情況和企業會計整體情況,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中國特色。比如在關聯方和交易披露,資產減值損失的轉回以及權益性政府補助等相關的業務,還有企業合并范圍和公允價值謹慎使用等都是這樣。和原始的會計準則相比,新會計準則更具新意,其中的新,具體體現在:會計準則機構與體系上的新意,使用了國際會計準則結構體系。同時還有新的會計準則項目,在其中增加了22個新的準則,其中有很多準則內容是原始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中不存在的,比如保險合同、再保險合同以及金融工具的明確,還有企業年金、生物資產以及每股收益等。此外還有內容上的新意,基本會計準則與具體會計準則很多內容都產生了一定的變化,比如會計原則、減值準備以及所得稅準則等相關的變化。
新會計準則是我國市場經濟的基本規范,其能夠規范我國會計工作,提升會計信息質量,以此促使我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其意義主要呈現在下面幾點:其一是提升會計信息可靠性。新會計準則在會計信息質量這個方面做出了明確的規定,那就是必須要保證可靠性,并且指出需要立足實際加強會計確認與報告等方面的具體工作,保障會計信息真實可靠與完整。例如在具體準則,部分準則使用了公允價值計量屬性,但是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新準則中嚴格規范了使用公允價值前提基礎,也就是公允價值可以可靠計量;其二是利于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新會計準則對上市企業信息披露有了更高要求,這樣可以促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提升,加強上市企業業績可預測性。新會計準則對原始財務報告披露要求進行了全面梳理與改善,建設了相對完整的財務報告體系,需要企業必須要編制資產負債表、利潤表以及現金流量表等,要求也在附注中提供及時充分的信息,企業還要把控制的子公司納入到合并報表范圍中,讓企業依據年報一樣的政策定期編制財務報告,通過這些方式可以促使資產市場的健康發展,從而為我國經濟發展做出一定貢獻。
在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和原有的會計準則相比,新會計準則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樣也對企業財務管理會計實務形成的一定的影響。會計實務是企業財務管理中的重要內容,會計實務主要是指會計處理賬務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必定會使用到新會計準則,而新會計準則對財務管理會計實務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下面幾點。
在新會計準則中,公允價值有了很大的變化,這種變化利于規范企業,特別是目前一些上市企業的會計工作秩序,提升會計準則的操作性,減低因為形式化操作影響會計工作的開展,提升會計信息質量。在實際工作中可以將公允價值使用在調節利潤中,在企業實物交易中,新會計準則要求實物直接納入到當期收入中,從而納入到企業利潤表中。這樣就可以及時調節企業利潤,讓企業管理人員更清楚掌握企業利潤。在原有的會計準則中要求對已經產生交易或是價值進行計量,這樣就致使很多會計信息無法得到應該有的反饋。而在新會計準則實施之后,公允價值能夠把即將產生的價值納入到會計信息中,這就代表了信息可以被充分反饋。雖然歷史成本原則落后,但是由于其存在真實性原則,致使需要與公允價值一同存在于會計計量工作中,這兩者相互促使,一同發展。
在新會計準則之下,會計實務各項工作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特別是在企業會計實務工作中,管理力度有了很大的變化。新會計準則之下,企業會計計量和報告等相關工作都是提升會計實務工作質量的關鍵所在。經過合理規劃可以提升會計工作質量,讓會計實務工作滿足企業相關的要求。新準則中的優勢在于引入了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并且對公允價值進行了再次定義。新會計準則中十分清楚的表達了,企業記錄和提供會計計量信息需要滿足財務報表執行人員的經濟決策,做好會計實務工作可以利于財務執行者對以往、當下以及未來企業情況進行評價和預測,對重置成本、歷史成本、現值以及公允價值等會計實務進行確定。新會計準則之下,社會市場交易性金融資產評定工作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金融資產評定時,行為規范要依據公允價值來測定,并要完成后期計量工作,并要保障公允變動范圍中記錄當期損益,以此保證交易性金融資產評定工作順利實施。此外,對于非貨幣性金融資產交換工作,需要在目前損益中積累公允價值和資產賬面價值總額。對和會計套期業務工作,需要明確浮動盈虧,把套期合約公允價值反應到資產負債表上,這樣可以讓金融投資者對企業套期業務中存在的經濟風險有效控制。
在國內的會計行業中,應用群體呈現的金融形勢和環境有很大的差距。在新會計準則中,包含了特殊會計環境的使用內容,詳細修整業務核算準則,壓縮會計預算和會計政策相關的項目,這對企業空間利潤調節進行一定的限定。在新會計準則之下,企業會計實務的記賬模式有一定變化。在傳統工作中,后進先出的記賬方式無法滿足企業發展需要,記賬模式在新會計準則中有了相應的變化,轉變成了先進先出的模式。在這種變化之下,存貨相對較多的企業毛利潤與利潤浮動較大。若是記賬模式不調整,則企業發展會受到阻礙。
在新的會計準則之下,對企業傳統的財務管理體系進行了突破,新會計準則的實施是我國會計體系的關鍵改革。在新會計準則的制定與實施下,企業面臨市場的挑戰不斷擴大,需要企業逐漸健全自身的財務管理體系。依據自身經營情況,保障財務管理和會計實務工作內容能夠符合新準則的各種要求。企業會計準則的變化,要求企業對自己的財務管理工作體系進行調整與優化,保障企業財務管理變化和新會計準則相適應,企業方面要對需要改革的部分進行分析和總結,逐漸完善和改善財務管理體系,提升財務管理水平和會計人員工作能力。
在會計新準則實施之下,企業行為若是不規范,市場交易不真實,都會讓會計信息不真實可靠。在內部監管上來看,將會計新準則的實施為切入點,加強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預防經營風險和投資風險,提升企業整體質量,保障會計信息可靠性。在外部監管上來看,還需要加強政府部門和社會機構對企業的監管,加強政府與社會機構對自身監管水平的評價,加強證券監管的規范化和流程化,保障會計信息披露可靠性與相關性,對企業出現的一些不規范行為進行處罰。
在企業的財務管理會計實務工作中,財務人員是其中的主體,人員的專業性直接決定了財務管理會計實務水平。在新會計準則下,企業財務人員工作內容需要隨時更新,才能夠使用新會計準則內容,所以企業為了保障自身財務管理會計實務工作的順利實施,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強對財務人員的培訓。在實際工作中企業要以培訓內容做好計劃,然后讓財務人員學習新會計準則的內容,加強財務人員對新會計準則的掌握程度,并且將其有效使用在財務管理會計實務中,使其發揮自身作用。在新會計準則中有很多內容都是新增加的,里面有很多舊會計準則中不存在的內容。企業財務人員運用新準則時,要掌握新準則是否可以適應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
在新會計準則下,相關企業還需要加強內控,首先要做的是優化控制環境。控制環境中,企業管理對內控的重視,制度實施者態度,以及企業性質和規模相關的管理宗旨等,都是內部環境的主要因素。所以在優化控制環境時,需要企業加強重視,然后是培養遵守制度的企業文化。新準則之下,企業的內控還需要進行會計系統的控制。系統控制,是企業依據會計法與相關制度,制定符合企業發展需求的會計制度,其中包含了會計憑證的確定,賬簿、財務報表的處理程序等,并且在這些基礎上構建和完善相關的檔案管理與會計交接流程。依據內部控制相關要求,在完善內控時要保障不相容職權分離原則。不相容職務,具體是指若是一個或一個部門擔任,不但能作假,同時還能夠對自己舞弊行為遮掩的職務。一般情況下,企業經營活動都需要經過授權、核準與執行等相關的流程,這樣關乎到權利的崗位和職務都要設置專門的人員或部門還控制,這樣就能夠保障不相容的職務和權利可以分開,方便內控作用的充分發揮。此外,在新會計準則下,企業的內控工作還需要做好內控目標的確定,這個是內控控制要實現的目標或是獲取的效果。企業內控目標主要有資產安全、保障管理信息的存在和可靠,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成本,保障下達的各種職責可以有效履行等。要想實現這些目標,需要企業內部每個管理階層都實現具體目標,在這其中要把目標分解。總之,在新會計準則下必須要加強內控工作,這樣才能夠保障企業財務管理流程的更加規范,同時也有效提升企業會計管理工作質量。
新會計準則的出現讓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更規范,同時也讓經濟市場健康發展。在新會計準則下,企業的財務管理會計實務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在所得稅、會計計量屬性、存貨管理等相關方面都有一定的影響。這些影響基本是積極性的,經過對新會計準則的使用,企業的財務管理會計實務工作會更加高效,同時企業方面還需要加強對人員的培訓,做好內外部監管,讓企業會計實務工作更加符合新會計準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