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婧
本篇論文主要以生產性的企業作為研究的對象,并將國有企業的會計成本進行控制作為考察的具體對象。通過對當前的經濟情況數據進行分析可知,當前社會的國有企業盈利的情況普遍出現了下降的趨勢,這一趨勢不但是與我國當前的經濟整體環境有關,也和會計成本的控制息息相關。由于前者主要是大環境下的宏觀因素,無法在較短的時間內進行解決,而后者則是企業自身的因素造成的,能夠通過對企業內部進行調整而改變。所以,為了進一步提升國有企業的盈利能力,通過財務管理的手段進行成本控制是本篇論文主要的研究方向。
對當前社會一些關于會計成本控制的書籍進行研究可見,主要是通過對于會計核算人手進行強化作為出發點,一味的認為通過這種手段就能夠提高成本的控制績效。但實際情況并不是這樣的,會計核算的這一工作主要是在經濟事件發生以后的一種行為,可能會對下一階段的成本的控制提供參考,但是對于正在進行經濟行為是沒有作用的。這也就說明了會計核算這種事后的行為方式是沒有辦法對當前的財務管理模式提供保障的。
通過“利潤=收益-成本”"這一公式可以看出,為了實現企業利潤的最大化,在前提收益不變的情況之下,只能是追求成本的最小化。但是,通過對當前的社會經濟情況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當前的收益水平其實是處于下降的趨勢的,在這種情況之下,成本只能是更大程度上的降低。這也是當前許多國有企業面臨的重要的問題,如何進行更大程度的降低企業成本。
在國有企業的體制機制的轉變之中,股份制的產權形態開始構建起了一個龐大的組織構架。在這一背景之下,國有企業的為了實現自身的經濟效益目標就需要通過兩個方面來完成成本的控制。一個就是需要解決在組織的生態之中沒有競爭的因素,從而改善單位工效不高的情況;另外一個就是要求進一步解決信息的不對稱的情況造成的成本控制缺位的問題。
為了實現社會效益的目標,不僅可以從國有企業的社會性身份進行解構,還可以通過對國有企業的所有權的形式進行認知。本篇論文主要通過對后者的研究進行探索,雖然當前社會中國有企業的產權形式已經轉化成了股份制的形式,但是這也只是企業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之中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而已,其本質上還是公有制的企業的。因此在實際的管理和創新之中,并沒有真正的實現對于企業管理的激勵的作用,由于其對于管理階層的激勵已經造成了普通職工的無法接受的地步,從而也就出現了當前國有企業的管理中的不公平的情況。
表面上來看,這些情況與會計的成本控制并沒有多大的聯系,但是,由于其管理之中的缺乏約束激勵,造成企業經營成本提高,這種不公平的現象直接影響著職工日常工作的績效,這也就造成了當前國有企業盈利情況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國家的發展之中,習總書記提出了金山銀山就是綠水青山的口號,這也就說明了,企業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之中不能將生態環境的破壞作為企業經營和發展的墊腳石,在許多企業的發展之中起到了較好的價值觀的引領作用。尤其是對一些將自然資源作為企業發展的主要方向的國有企業來說,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就會將自然資源的破壞作為企業發展的主要手段。比如山西的許多煤礦企業,由于前期的大開發、大勘采,使得山西省當地許多地面都出現了塌陷的情況,造成了當地的自然資源的破壞,這樣的發展無異于竭澤而漁。所以,把生態效益作為目標導向的成本控制,能夠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通過對以上的三個方方面進行成本的控制,可以看出在當前企業的發展之中,單方面的成本控制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經濟發展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需要通過財務的管理模式進行企業成本的控制。
財務管理的主要的對象就是資金,資金就是企業的資本;而會計的成本控制對象主要是生產資料,生產資料也是企業的資本。為了使二者之間實現更好的契合需要通過以下三個方向進行設計。
第一,成本控制是財務管理的主要目的,在國有企業的資本管理之中,財務部門主要是對資金的時間維度和空間維度的流通和分布情況進行監管。有人會簡單的認為財務的管理就是對于資本的循環的管理,其實并不是,在財務管理的過程中,其管理的目標是與企業的總目標一致的,而企業的總的目標就是提升盈利的情況,同時這也是經濟社會對于企業發展的要求,通過這樣分析也就明晰了財務部門管理的主要的目標。通過上文中的深入分析我們可以了解,財務的管理的主要目的也就是為了實現成本的控制。
第二,財務管理是成本控制的主要手段,但是通過會計核算或者通過職工進行成本控制,不能完全的解決當前企業成本控制績效低迷的情況。其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前者主要是以反饋作為主要的手段,并不能實現過程的控制,后者主要是對職工的崗位意識進行強調,通常會導致出現監管缺位的情況。由于國有企業在長期的發展之中已經形成了獨特的組織形態,非正式的組織較多,一般這些非正式的組織往往會干擾企業的決策,使得企業的實際監管的效力降低,所以,在財務的管理之中進行彌補。通過進一步強化財務的預算、資金管理及調動工作人員積極性,在完善績效考核的基礎之上,由外至內的建立起國有企業特有的意識形態。
第三,其二者之間的相互契合滿足了多元的目標函數。通過以上兩方面,我們可以看出控制成本是當前國有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財務的管理主要也是圍繞這一目標進行開展的。因此將二者進行完美的切合能夠實現經濟效益目標的實現。
通過本篇論文的研究可以發線,成本的控制和財務的管理之間的契合主要表現為,財務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實現成本的控制,而成本的控制成就了財務管理的具體的手段,這兩者之間滿足了多元的目標函數等。在這種基礎之上對于財務的管理模式進行深入的探究,不斷的健全財務的管理機制,進一步完善財務的管理目標,達到企業的收益進一步提高,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