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韋翰
為滿足社會對教育多樣化、多層次的需求,以及公立學校場地和師資力量的不足,近幾年民辦學校逐步發展擴大,但在管理上暴露出一系列問題。筆者主要從事外部審計工作,本文針對目前民辦幼兒園、民辦中小學校和民辦中等和高等職業學校財務管理上存在的影響性大和比較惡劣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
目前民辦學校主要是通過創辦者投資,自主發展方式運作。由于成立學校對場地(土地和校舍)、教學設備設施方面投資是巨大的。大部分民辦學校在成立時已經負有高額的債務,加之高額的融資成本,所以民辦學校的創辦者想通過提高教學收費或拓展其他灰色收入來取得回報。在審計工作中發現,民辦學校財務違規的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違規收費情況突出。部分民辦學校除價格部門批準的收費外,為增加創收,存在額外收取學生預留學位費,入學保證金、課外活動費、補習班和興趣班費等違規收費。對于中等職業學校還存在收取學生實習費或工作介紹費。部分中等職業學校為學生開辟了中專學歷升大專學歷的途徑,額外還賺取服務費和介紹費。上述灰色收費和違規收費已嚴重影響了學生和家長的利益,使教育事業變為了個別人的斂財工具。
(二)違規取得財政補貼資金。因承擔義務教育工作的民辦學校,對于入學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按人數給予財政資金補貼。該補貼主要是用于減收學生學費,但實際上發現,義務教育經費補貼變成了部分民辦學校的收入補貼,并未按規定減收學生學費。對于中等職業學校,國家對于農業戶口的學生有免學費的財政補貼政策,財政按農業戶口學生人數把學費撥給學校。但實際上發現部分學校為拉取更多的學生,以介紹費或招生勞務費的方式給予社會人員拉取農村戶口學生,也不要求學生真正入讀,出現了只有學籍沒有學生上課的情況,騙取了財政資金。
(三)資金管理混亂。部分民辦學校資金管理混亂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資金撥付隨意,部分民辦學校在無任務實質性經濟業務情況下,大額把資金轉到投資者或學校管理者的個人賬戶,部分民辦學校投資者因另外有創辦企業,直接把學校資金轉到名下企業中周轉,且長年占用資金不歸還。二是以學校建設名義進行融資貸款,但資金非投入到學校建設中,而是轉入其他企業用于周轉,但由學校承擔借款利息。
(四)財務核算混亂。大部分小微民辦學校的管理人員是由家庭成員組成,沒有內部控制和財務核算的概念。辦學收支和家庭生活收支混合使用,連簡單的收支流水賬都未建立,更別說按照會計制度進行財務核算。現在登記機關在對民辦學校進行年度檢查和單位負責人變更時需要提供審計報告,由此部分民辦學校在需要審計時才匆匆建賬,建賬時簡單把單位的基本存款賬戶收支流水進行會計核算,導致財務報表所反映的財務狀況和收支情況與實際嚴重不符。
(五)監督管理的疏漏。民辦學校由于其非國有性質,財政和審計等部門一般不把其作為檢查監督的單位。教育部門也因職權限制一般只對教育管理方面進行監督,對財務方面未作過多監管,物價部門則只對學校收費情況進行監管。另外民辦學校因有較大的稅收政策優惠,由此稅務部門也不把其作為重點關注的征稅對象。由于以上原因,民辦學校財務監督處于各部門監督疏漏單位,導致管理層缺少外部監督壓力,在資金和財務上有較大的隨意性。財務管理混亂通常體現在未配備財務人員,只登記收支的流水賬或未建賬,支出原始票據不規范,使用白條開支費用,使用私人賬戶存放學校的存款,學校的辦學收入挪作他用,沒有用到提升教學品質和擴展規模上。經總結,牽涉到管理民辦學校的政府部門包括:教育、物價、財政、民政、稅務、人社、工商等,除教育部門做作為民辦學校的業務主管部門外,其余部門只擔負一小部分的監管職責,多部門未形成一個統一管理架構,造成民辦學校有機會違規運營。
(一)改變財政補貼資金的領取形式。一直以來是財政按就讀學生人數乘以規定的定額標準撥款到學校基本存款賬戶。但存在部分學生家長并不清楚這項優惠以及應該如何享受,致使有部分學校把這部分撥款作為自己的補貼。通過對目前管理漏洞的分析,為了使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均可享受優惠,建議由學校先按優惠后的金額通過學校銀行賬戶收取學生學費,然后憑銀行收費的憑據向財政報賬領取補貼資金,這樣在領取補貼資金時主管部門可以審核學校是否已按規定減收學生學費。對于目前個別民辦學校在收到財政補助資金時,在無實質經濟業務情況下立即轉到關聯方個人存款賬戶或關聯方企業賬戶的情況。通過分析,可采取限制用途方式解決,例如:財政補貼資金只能用于發放教職工工資薪酬及教學設備設施購建,憑工資發放表或采購發票合同等進行報賬,采用財政直接支付方式發放。
(二)強化監管。對于民辦學校向主管部門提交的審計報告,主管部門對審計報告的意見往往不作要求。很多學校使用了非標準意見類型的審計報告也可以通過檢驗,導致審計形同虛設。政府部門仍需加強民辦學校監管力度。建議教育、民政、物價、財政、稅務、等政府部門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由主管部門委托合格的審計機構對民辦學校進行專項審計或全面審計。專項審計類型可選擇“收費情況”、“票據使用情況”、“內部控制情況”、“教師權益保障情況”、“納稅情況”、“資產和資金管理情況”等方面進行專項檢查。目前稅務機關已對企業建立財務人員和法定代表人的實名制管理,對企業的銀行賬戶也建立監控管理。但部分民辦學校仍未辦理稅務登記,游離在稅務管理之外,其實可以把稅務登記作為民辦學校設立的條件之一。對民辦學校的財務人員和負責人進行實名制注冊,強化主要人員的責任。對民辦學校的銀行存款進行監管對于學校頻繁向個人賬戶大額轉賬的,調查其資金的去向,是否存在對非盈利性的學校進行投資分紅或抽逃辦學資金。
(三)加強內外部監督、拓寬學生、家長和社會群眾的投訴舉報渠道。由于目前學生和家長對學校的違規收費和違規管理投訴舉報渠道太少,存在投訴無門或投訴無反饋的情況。建議在教育系統中建立一個方便、快捷的投訴舉報渠道,并在各學校的公開欄或顯著地方公開。投訴舉報信息由一個業務主管部門負責收集后,再由負責收集的部門在有處理權限的部門間移交處理。使群眾監督融入教學管理當中。
民辦學校快速發展過程中,除保障教育質量的提升外,其財務健康發展尤其重要。國家對民辦學校在稅收優惠和財政撥款方面已給予較大的扶持,由此享受良好實惠的教育服務應由全民共享,不應作為部分投資者的利益獲取途經。通過增強對民辦學校的監督管理,促使民辦教育事業真正作為一項公益性事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