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運喜
近日,江蘇省常州市局前街小學專門召開了一場聽證會,參會人員有教師、學生、家長,還有心理學專家和律師。他們在長條形的會議桌旁圍了兩圈,鄭重其事地討論該如何把對學生的懲戒權還給教師。學校用這種方式公開討論懲戒制度,估計在全國還是第一次。(2018年11月28日 《中國青年報》)
對于教育懲戒權這一話題,人們其實一直都在私下討論。當下問題是:教師不敢用,怕?lián)?家長不讓用,怕孩子吃虧;社會期望老師既教書又育人,承擔更多教育責任。江蘇常州市局前街小學專門召開懲戒權聽證會,無疑是有意義的。
從教育的角度來說,一味的賞識、激勵、表揚,是教育不好學生的,無法讓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不利于學生發(fā)現(xiàn)自身不足、改正缺點。因此,有賞識還要有懲戒,有激勵還要有批評。對于調皮搗蛋的學生,雖然不能像過去那樣信奉“不打不成器”的落后理念,但施以適當懲戒還是必要的。開展適當的懲戒教育,能讓學生更加清醒地認識到自身的錯誤并更好地改正。
把教育懲戒權還給教師,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如果不解決對教師權利的保護問題,教育懲戒權往往會淪為一句空話,無法對受教育者產生實質性影響。筆者以為,把教育懲戒權還給教師,至少需要三個方面的支持。第一,國家要立法賦予教師教育懲戒權。國家應當從法律上保障教師的該項權利,明確規(guī)定教師實施教育懲戒權的條件、范圍、方式、種類、濫用后果,支持教師依法正確地行使教育懲戒權,履行自己的教育職責。第二,家長要支持教師使用教育懲戒權。家長要增加對教師職業(yè)的認同感,建立家校互信,消除思想顧慮,不過度保護自己的孩子,積極支持教師全面履行教育責任。第三,媒體要支持教師使用教育懲戒權。媒體要從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角度出發(fā),努力營造有利于教師行使教育懲戒權的輿論氛圍,支持教師依法正確地實施懲戒教育。
當然,教師在行使教育懲戒權的時候,必須始終從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角度出發(fā),從引導學生知錯、認錯、改錯進而實現(xiàn)行為轉化的目的出發(fā),把握好尺度,做到既合法又合理,既達教育目的,又不傷學生身心。
此外,教師行使教育懲戒權還需理順三個關系。一是懲戒與教育的關系。對待犯錯的學生,教師要堅持以批評教育為主、懲戒為輔的原則,只有在各種教育措施無效、失靈、屢教不改的前提下,才能行使教育懲戒權。二是懲戒與侵權的關系。教師對學生進行懲戒,不是侵害學生的合法權利,而是依法行使法律賦予的教育權利。自動放棄教育懲戒權,有瀆職、失責之嫌。三是懲戒與懲罰的關系。懲戒是教師以教育為目的,旨在引導學生健康成長,不會對學生造成身心傷害或不利影響的教育手段,其與體罰是有明顯界線的。教師是文明社會的教育工作者,任何時候都不能對學生進行體罰或變相體罰。
教育懲戒權關系學生健康成長,關系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教師失去或放棄教育懲戒權都是不利于教育發(fā)展的。因此,政府、學校、家庭、社會等要形成共識,從法律、制度、機制、輿論等方面,積極支持教師依法正確地行使教育懲戒權。
(責編 歐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