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少亮
近年來,在鄭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民辦教育圍繞“落實政策、營造環境、搞好服務、規范管理”的思路,以“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為抓手,促進民間資本進入民辦教育領域,加強民辦學校內涵發展,使民辦教育在豐富教育資源供給、滿足人民群眾教育需求、加快人才培養、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民辦教育現狀及分析
(一)創造了多元共贏的辦學模式
改革開放40年來,鄭州市民辦教育取得了長足發展。截至2017年年底,全市各級各類民辦學校(幼兒園、教育機構)已發展到2488所,在校生86萬余人,教職工61826人,固定資產189.72億元。發展過程中,創造了五種辦學模式:滾動發展模式、企業集團投資模式、校企聯姻辦學模式、優質教育資源倍增模式和集團發展模式。基本形成了非學歷教育、學歷教育并舉,高等教育、中等職業教育與基礎教育、學前教育共同發展的格局。
(二)民辦教育的作用日益凸顯
在全市2488所民辦學校中,民辦幼兒園1177所,占全市幼兒園總數的62.7%,在園兒童數占全市在園兒童總數的52.8%;民辦中小學172所,占全市中小學總數的30.4%,在校生數占全市中小學的20.6%;民辦中專55所,占全市中專總數的67.1%,在校生數占全市中專的46.7%;民辦高校11所,占高校總數的57.9%,在校生數占全市高校的48.6%。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在數量上,民辦教育已經占據半壁河山,成為鄭州市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促進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
(三)民辦教育發展環境日益優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鄭州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市關于支持鼓勵民辦教育發展的政策,從資金、培訓、評先表優、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等方面加大扶持、服務力度,促進民辦教育發展。
開展免費師生體檢。落實民辦教育專項資金重在惠民的原則,十八大以來累計撥付900余萬元,對民辦學校師生進行免費健康體檢。
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培訓。組織學校安全管理人員、財務人員、辦公室主任等專業人員進行業務能力培訓;每年組織市管民辦學校校長、各縣(市、區)教育局主管民辦教育工作人員,到北京、上海、杭州等民辦教育發達地區進行研修培訓;對未取得任職資格的民辦幼兒園園長、民辦學校校長進行任職資格培訓,確保持證上崗。
獎勵先進,引領發展。為發揮優秀民辦學校的示范引領作用,市政府、市教育局每年評選10所“十佳民辦學校”、30名“民辦杰出人物”和100名“民辦優秀教師”,進行獎勵,十八大以來累計撥付獎勵資金近4000萬元。
貫徹公辦、民辦學校同等法律地位,落實國家、省、市關于完善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促進義務教育公平相關精神,每年足額向市管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學生撥付教科書費、作業本費及公用經費,5年來累計撥付5000余萬元。
深化行政審批和“放管服”改革。嚴格按照國家、省、市關于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要求,下放行政審批權限,做到省、市、縣“三級十同”,為百姓提供更多更好的便民服務。
(四)依法依規加大管理力度
鄭州市教育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支持和規范社會力量興辦教育的思想,依法依規加強民辦教育管理。針對民辦學校數量多、層次多的情況,我們首先加強常態管理,狠抓年檢、開學檢查、學校信息公開、學校信訪投訴查處通報等制度的落實,確保學校平穩健康發展。市教育局每年組織專家對民辦學校進行實地年度檢查,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回訪,督促學校整改,不定期開展“回頭看”。其次,堅持問題導向,對關注的熱點問題開展專項治理活動。比如,市教育局開展“公參民校”專項治理,印發了《關于進一步規范公辦學校參與舉辦民辦學校辦學行為的意見(試行)》;積極引導民辦教育培訓機構轉型發展,適應新型的教育服務體系,2017年印發了《鄭州市教育局關于推進基礎教育階段文化教育類民辦培訓機構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2018年,依照教育部和省級相關部門規定的時間節點,對標對表,進行了專項治理工作。
二、民辦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發展民辦教育的思想還不夠解放
受傳統思想以及民辦學校在發展過程當中自身出現的一些問題的影響,一些部門對民辦教育不理解、不支持,社會上相當一部分人對民辦學校缺乏認同感,對民辦教育發展的意義和作用還缺乏深刻的認識,還沒有站在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高度,站在與國際接軌的高度,站在滿足社會對教育的多元化需求的高度來支持發展民辦教育。
(二)規范民辦教育的思路還不夠開闊
鄭州市民辦教育經過多年的發展,在全國有一定的影響力,在全省一直是佼佼者。但是,隨著新修訂的民辦教育促進法從2017年9月1日起施行,鄭州民辦教育的發展遇到了新的瓶頸。前幾年準備以政府的名義出臺一些具體的管理辦法,因為沒有上位法,一直出臺不了。按照立法法的規定,可以由市人大出臺條例或者由市政府出臺文件,來解決這些問題。
(三)扶持民辦教育的力度還不夠大
教育是一個城市的軟實力,能否解決孩子的入學問題至關重要。廣州、深圳、溫州已相繼出臺了有利于民辦學校長遠發展的實質性文件。鄭州市民辦學校用地、校舍建設、稅收、水、電、氣、排污等方面與公辦學校享受同等待遇的政策尚未完全落實。2018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智慧鄭州人才引進工程,旨在引進大批有志之士來鄭州譜寫人生新篇章,教育能否跟得上,能否滿足外來人才子女上學的需要,都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三、對民辦教育發展的思考
(一)進一步解放思想,真正把民辦教育的重要作用發揮出來
要用招商引資的思想,來吸納民間資金興辦教育。本著“不為我所有,只為我所用”的思想引進民間資金,本著“你發達,我發展”的服務宗旨引進教育品牌。政府及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民辦教育的領導和統籌力度,提供政策支持,優化發展環境,營造良好氛圍,對民辦教育與公辦教育一視同仁,把民辦教育事業納入全市教育事業的整體發展規劃中,為民辦教育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二)進一步加大教育服務力度,真正把促進民辦教育發展的政策落到實處
用培育城市名片、提升城市軟實力的思路服務民辦學校。2017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同意建立民辦教育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函》,對協調相關部門共同規范、服務民辦教育發揮了重要作用。建議政府建立相關部門聯動機制,促進全市民辦教育健康持續發展。
(三)進一步提高民辦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讓民辦教育成為城市名片
鄭州市民辦學前教育和民辦中小學,對中小微企業投資人來鄭投資具有強大吸引力。政府應該加大對民辦學校的扶持力度、對民辦學校教師的關心力度、對民辦教育品牌的培育力度,讓民辦教育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增光添彩。
(責 編 帕 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