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欣
校園文化與辦學理念
1.校園文化是辦學理念的一種詮釋
辦學理念是抽象的、概念化的,一般要用精練的口號、標語表達出來。我們主張學校將辦學理念滲透到校本課程體系和校本教學體系中,彰顯在校園文化的物質要素、制度要素、行為要素中。就是說,學校要想方設法把辦學理念融入校園文化,用不同的表現方式表達出來。
2.校園文化是落實理念的有效載體
我們主張校園文化課程化,要構建能承載無邊界課程、無邊界課堂的課程活動平臺。目前的傳統教室已承載不了以學習者個體成長為中心的新生態學校的教學,把校園打造成課程活動平臺,是去“工廠化”學校的第一步。
校園文化的四大要素
1.理念要素
什么叫校園文化?建設什么樣的校園文化?如何建構校園文化?如何使校園文化達到育人目的?如何維護、優化校園文化的結構、運行?這些主張都可以歸納到校園文化理念要素中。
學校理念是學校辦學的主張,同時又是學校管理文化、課程文化、校園文化、教學文化的指導性理念,因此要細化學校理念體系。
校園文化的理念要素中滲透著課程、教學文化的一些理念,同時還整合著師生個人理念與團隊理念,這兩種理念要素相互影響,因此校園文化應聚合師生個人愿景與共同愿景。
2.物質要素
校園文化中的物質要素是辦學理念和教育內容呈現于客觀世界的形式。抽象的育人理念和所有的課程(教育)內容,都要經過物質要素這一物理形式呈現于客觀世界,以便開展教學活動。
物質要素的呈現原則:首先,要輕裝修,重裝飾。裝修是一次性的,投入大;裝飾是重復性的,投入小、產出大。其次,要輕固態,重動態。從課程化教學角度看,固定的、使用率不高的,內容不變換;而動態的、可以與教學同步實施的,要及時更換。最后,是輕表面化,重實質性。要盡量杜絕標語口號類的淺層次、表面化的形式,盡量做到研發與課程相通、與教學相連。
3.制度要素
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辦事規程或行動準則,是對校園活動秩序的維護。建構校園文化,需要制度去規范、去引領、去維護。
首先,對制度的敬畏,對制度的擬訂、理解、執行,其本身就是在教化人,具有教材的功能。其次,制度編制的文體、格式也是學習的教材。最后,公民教育類課程中的一些內容就是由制度、規章的條文來支撐的,從這種意義來說,制度要素本身也是教材。
4.行為要素
從某種意義來說,行為是教育的結果,所以,行為要素是校園文化中理念要素、物質要素、制度要素聯動起來的結果。
行為要素的表現類別。自身行為:自己對自己的行為教育。他人行為:直接影響著自身行為的形成,并且時常干擾著自身行為的正向形成。群體行為:許多自身行為、他人行為聚合在一起,就是群體行為。自身行為只有在他人行為和群體行為中才能得到內化,形成常態。
行為要素的表現形式。語態的,即語調、語速、用詞習慣等。體態的,即肢體語言的表達方式。事態的,即在處理發生事件時的語態和體態,是語態和體態綜合性應急使用。如何進行這方面的告誡、訓練、養成,直接關系到教育教學的質量。
“三化、三園、四節”是校園文化的有效載體
新生態學校要構建什么樣的校園文化呢?
“三化”,即綠化、美化、課程化。
綠化,校園應呈現四季常綠。校園如同植物園,這是新生態學校的底色。師生在如此環境下教與學,能不開心嗎?
美化,校園里亮、凈、美、暢,一個充滿綠色、干凈整潔的校園,會給師生帶來什么樣的學習生活?答案不言而喻。當一個人心情舒暢、敞開心扉時,教與學能不有效嗎?
課程化,重點是與學科課程相融通,讓校園文化成為多功能“教室、學室”。亮點是能與學科課程教學同步走,成為其有機整體的一部分。
“三園”,指書香校園、藝術校園、道德校園。
書香校園,解決信息輸入問題。換一種方式建立和鞏固“傳授知識,開發智力”的環節。學校通過創造濃郁的讀書氛圍,整合豐富的閱讀資源,開展多彩的讀書活動,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藝術校園,解決學生能力彰顯(信息輸出)問題,是教學的重要環節。傳統教學檢驗學生能力只是單一的書面考試,學生習得的能力缺少多角度的表現機會,學校開展藝術活動,則給了學生展示特長的舞臺。
道德校園,解決師生日常行為按客觀規律活動的問題。學以致用,道德校園主要給學生一個踐行的環境,讓大家把學到的東西身體力行地展現出來。道德校園,是給師生一個“尊道而貴德”的場域。“尊道”,是知曉客觀規律;“貴德”,是能夠順應法則、規律去活動、行事。
“四節”,指讀書節、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
讀書節,把讀的書、檢索的信息、已經理解的內容、個人升華的感悟都讀出來,要讀得熱烈、有章法、有品位。
科技節,換一種方式把學到的東西表現出來,偏向于科學技術方面的內容。要讓學生從現實生活中的真實問題出發,通過科技制作,把學到的知識、技能用上、用好,完成一項科學(研)項目。
體育節,強體健身,這是首位。提醒大家身體健康是“1”,其他能力都是“0”。各項賽事以體育節為終點、起點,開展好以體育形式承載的各項活動。
藝術節,主要用文藝表現形式影響他人,更影響自己。藝術內容和形式都是課程內容。因此,藝術活動成為校園文化常用載體之一,能豐富學生課余生活,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責 編 帕 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