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逍 駱飛躍
摘要:共享經濟能夠促進資源的最優化配置,但是,共享經濟的發展在凸現共享價值的同時也發生了很多偏離其“共享性”價值的問題。文章以大學生使用共享單車為例,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討論共享經濟,揭示共享經濟模式在迅速發展過程中所暴露出來的問題,并提出相關建議,探究共享模式的未來發展方向,促其進一步發展和完善。
關鍵詞:共享經濟;共享價值;共享單車
一、引言
當今社會,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共享經濟模式的推行和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各種以共享經濟為載體的商業平臺慢慢走進人們的視線,尤其是與人們出行方式相關的共享平臺。如共享單車等平臺的建立和普及,使得人們的出行更加便捷。但與此同時,也暴露出諸多與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初衷相悖的問題。在共享經濟環境下,如何發揮共享經濟的“共享性”價值值得進一步探討。
二、共享、共享經濟及共享價值
共享是一種社會行為,可以說每時每刻都在發生,所謂的共享就是將自己的所有物分享給更多有需要的人使用。在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中,共享往往會受到時間、空間以及人物關系等因素的制約。共享經濟區別于傳統經濟的地方在于通過互聯網技術建立一個第三方平臺,進行資源整合和最優化配置以滿足社會各方需求。從共享經濟的廣度剖析,共享行為可以包括物品共享,也可以包括信息共享,還可以包括時間或空間的共享;而從共享經濟的深度來說,廣泛惠及廣大民眾才是最大的價值體現。共享價值是共享經濟模式的核心,是交易雙方以及第三方通過分享以提高資源利用率的新方式。如果能夠實現人人了解共享、人人愿意共享、人人參與共享,展現出共享經濟的價值,理想化的社會資源最優配置也成為可能。
三、共享單車及有關問卷分析
(一)問卷發放情況
為了了解目前大學生共享單車的使用情況、共享單車存在的問題及其看法,課題組在大學生群體中進行了問卷調查。問卷發放采用不記名的方式,參與問卷調查者只需要點擊網頁鏈接進行選擇并提交即可。從2018年3月份開始收集問卷,經過大約一個月時間,發放并收取有效問卷200份。由于共享單車的使用群體具有年輕化的特征,為了保證樣本說服力且便于收集數據,將調查對象主要界定在校園內,樣本涉及大一(8.5%)、大二(11%)、大三(19%)、大四(52.5%)、研究生及以上學歷(7%)的學生和少數其他學歷的校園工作者(2%)。
(二)共享單車使用情況及其原因
數據顯示,共享單車在大學生當中的普及程度不是很高,有33.5%的學生只是偶爾使用,25.5%的學生已經許久未使用了,還有9%的學生從未使用過,僅僅有32%的學生表示自己經常使用,是共享單車的忠實支持者。
大學生作為最能反映共享單車潛在市場的群體,對共享單車的使用情況遠遠沒有企業原預測的那么高。為此,課題組針對上述使用情況的原因進行了詳細調查,分別針對大學生“使用”或“不使用”共享單車的原因進行了數據收集,結果如表1和表2所示:
事實證明,共享單車最吸引大學生的特點是它的方便性和實用性。它的出現解決了短距離旅程的煩惱,新穎的共享模式吸引了用戶的喜愛,很多同學即便自己有自行車,也要趕一趕騎共享單車的“時髦”。另外,便宜的價格也激發了大學生對共享單車的興趣。早期,如摩拜、ofo等共享單車企業為了搶占市場,紛紛出臺免費月卡、每天首次使用免費等相關優惠政策,還為師生提供認證后免押金等優惠服務。但是,隨著共享單車在市場上的深入推行,越來越多的缺點暴露出來。
調查數據表明,目前大學生不使用共享單車的主要原因是共享單車的押金太高和單次騎車費用高。有些共享單車的押金,例如摩拜為299元/人,這對于大學生們來說的確是一筆不小的支出。為了回籠資金,共享單車的優惠政策漸漸被取消,現在相比于自有自行車的支出,長期使用共享單車的累計費用也會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另一方面,大學生們紛紛嘗到了共享單車企業初期推廣時給出的“甜頭”,且意猶未盡。共享單車的投放也不均勻,在使用高峰期車子被騎走后不能及時安排調度和補充,降低了自行車的使用頻率,出現找車難的困境。此外,由于單車亂停亂放等問題,許多學校嚴禁單車進出校門,這使得校園共享單車明顯減少。
(三)共享單車的共享性價值及其困境
1. 大學生對共享單車價值共享性的認可。筆者發現大部分的大學生(75.5%)認為共享單車確實緩解了“最后一公里”的問題,這是對其存在價值的極大肯定,符合其推行的初衷。且樣本的大多數(77.5%)認為共享單車給他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積極的改變,無論是外出游玩,還是上班、上學,無論是在換乘交通工具的時候,還是在鍛煉身體的時候,或是秉承保護環境、低碳出行的理念等等情況時,都會優先考慮選擇使用共享單車。共享單車的共享價值應該體現在諸多方面:比如更便利的出行、節能環保的理念、緩解公共交通的壓力等等,共享單車使生活更方便、更省錢、更愜意。
2. 共享單車發揮其共享價值的困境——客觀因素。調查數據顯示,有2%的大學生認為共享單車對他們有消極的影響,對此筆者實施了進一步的調查。
大學生們指出,未能及時維修的“問題單車”是共享單車目前存在的最大的問題,人為毀損是其重要原因。在使用共享單車的過程中,掃碼已被損毀的車輛不僅耽誤了出行時間,還降低了騎行的舒適度,更可能因為未能及時發現安全隱患。其次,“資金投入問題”、“市場競爭大”等也構成了對共享單車的發展形成威脅的因素。調查還發現,共享單車缺乏統一的管理機制,因此,共享單車的管理、投放量以及公民的素質對共享單車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調查結果表明,70%的同學認為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不只在于用戶,還在于企業和政府,需要多方面的協調解決。
3. 共享單車發揮其共享價值的困境——人為因素。進一步的調查數據表明,90.5%的學生會規范用車,但仍然存在9.5%的學生會投機取巧。另外,調研者還發現當遇到一輛沒有上鎖的共享單車,54%的學生會選擇隨手為共享單車上鎖后規范掃碼用車,20.5%的學生表示會直接騎走,25.5%的學生會對漠視未上鎖的車輛。也就是說,在接受調查的學生中,只有一半會選擇規范用車并能夠對這種共享經濟模式予以支持和配合。
為了進一步了解大學生不規范用車的心理狀況,在問卷中也設置了相應的問題,結果顯示有58.8%的學生從未不正當使用共享單車;31.5%的大學生表示會為自己使用不正當的途徑使用共享單車而感到愧疚,同時也會積極改正自己的行為;5.5%的學生雖然會對自己的不正當行為感到愧疚,但并沒有意愿改正;更為甚者,有4.5%的學生表示不會對自己的行為感到愧疚,且并不會改正。
四、從共享單車看共享價值背離的原因和解決途徑
通過從分析目前大學校園內共享經濟模式的狀況,擴展到對共享經濟模式的一般性問題進行分析,筆者發現,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發展,共享經濟的發展需要政府、企業和客戶等多方共同合作,任一環節出現問題,都有可能造成共享價值的背離。
(一)共享經濟與傳統經濟的沖突
共享經濟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顛覆了傳統經濟的發展模式,它作為一種新型的經濟發展模式,其存在必然會對同行業傳統的經濟模式造成沖擊。傳統經濟模式主要是由企業控制的,根據市場上消費者的需求決定生產和供給,以達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這個過程多涉及物品所有權的轉移。而在共享經濟發展模式下,個人或者機構可以同時成為物品使用者,使用權和所有權分離,企業并為將物品的使用權轉移給消費者。
在處理這兩者的沖突時,政府要積極主動的轉變自己在市場經濟中的地位,制定出更加適應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政策,促進企業的穩定繁榮。共享經濟的初衷是盡可能優化社會閑散資源的配置,努力找到用戶、政府、企業之間的均衡點,共同推動經濟穩步發展,促進社會資源的最優化配置,這才是未來共享經濟能發揮好共享價值的成熟狀態。
(二)不可持續的盈利模式成為共享價值背離的主因
以共享經濟為載體的企業能獲得長久發展的根本在于可持續的盈利模式。企業缺乏可持續的盈利模式可能導致對資本的強烈依賴,就共享單車來說,如若不尋找一套可持續的盈利模式,只靠收取微薄的租金來盈利的話,那其利潤難免會有些單薄。另外,大部分的共享企業入市初期都是采用補貼用戶的方法,以達到快速占領市場的目的。但是后期靠租金收入和押金獲取利潤就會不可避免的損失一部分客戶。
在互聯網不斷發展的背景下,企業的商業模式在不斷發展和創新。參考谷歌、臉譜網的盈利模式,共享經濟也可以通過廣告來獲取收入。設計出能具有美感的、為大眾所接受的、吸引眼球的廣告,在其APP和單車上進行投放,提高客戶的忠誠度。為共享經濟尋找合適的盈利模式,有利于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三)人性的弱點成為共享價值背離的推手
在缺乏監管的環境中,單純依靠人的自覺性來維護市場穩定會引發許多問題,人性的弱點成為共享單車共享價值背離的推手。廣大群眾是共享經濟的最終惠及者,共享經濟的長遠發展需要每一位公民的自覺維護,然而現實卻不盡如人意。正是由于共享單車使用的隨意性,喚醒了隱藏在深處的人性弱點,導致共享價值的背離,如亂停亂放等現象,給城市面貌和管理帶來了挑戰。在法規制度不完善、市場監管比較缺乏的環境中,人們會用“聰明才智”不正當使用單車,或損壞單車,甚至將共享單車占為己有。但凡出現類似的人的素質問題時,就會有人將其歸因為中國公民素質太低,需要進一步提高,但實質上未必如此,人性弱點的克服一定需要完善的監管機制來配套,因此,共享價值背離問題的解決必須以相應的監管機制,再輔以國民素質教育等途徑來解決,方為可行有效的。
(四)外界監管機制是解決共享價值背離的關鍵
1. 法規制度。不管是政府過度干預,還是缺乏管制,歸根結底是因為共享經濟領域的法規制度的不健全和監管的缺乏。因此,政府要出臺更為清晰的管理政策,明確規范各方權責,維護共享單車的健康發展,例如制定法律條例用以懲罰公民在使用共享單車過程中的各種損害企業合法利益的行為。
2. 市場監管。有效的市場監管能夠促進共享經濟健康發展,如果缺乏市場的監督管理,共享經濟的發展便容易走彎路。共享經濟模式下,企業運行初期需要大量融資,比如用戶支付的押金,如果這些資金得不到監管,極有可能引發金融風險。
在目前的新型經濟模式下,共享經濟模式的確促進了社會產品過剩、資源緊缺、環境污染等問題的緩解,也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供給側改革做出了貢獻,但過分放縱將使其偏離其價值導向。因此,市場監管對共享經濟的重要性不容忽視,一旦發現問題需要立即采取解決措施。
五、結論
共享經濟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是在共享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隨之而來的一些背離“共享性”價值的問題如惡意破壞、私自占有等,引起了公眾、政府、企業多方共同關注。我們要保證共享經濟的共享性,充分發揮共享價值,促進社會資源的最優化配置,提高資源利用率。發揮共享價值應從用戶、政府、企業多方面入手,全方位綜合考慮并采取相應改進措施,提高公眾的素質水平、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發揮好政府職能以及尋找適合的盈利模式。只有這樣,共享經濟才能發揮出其應有的價值,促進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和環境友好。及時發現并修正背離共享經濟發展初衷的現象和問題,能更好地促進共享經濟健康穩定發展,使其更好地服務于人類。
參考文獻:
[1]史岳靈,喬玉洋,陸欣釗.我國共享單車盈利模式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8(26).
[2]姚婷,喬玉洋,潘融,季愉清.OFO共享單車運營模式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8(22).
[3]鄂奕洲,喬玉洋,劉子超.互聯網金融模式演進與風險識別研究——基于系統科學視角[J].華東經濟管理,2016(03).
[4]邱強,卜華,陳健.管理層股權激勵方式選擇與風險承擔——基于內生性視角的研究[J].當代財經,2018(01).
[5]陳健,陳曄,張嘉琪.獨立董事、銀行債務融資與環境信息披露——基于林業上市公司的經驗數據[J].中國集體經濟,2018(13).
[6]唐清利.“專車”類共享經濟的規制路徑[J].中國法學,2015(04).
[7]肖紅軍.共享價值、商業生態圈與企業競爭范式轉變[J].改革,2015(07).
[8]邵洪波,王詩桪.共享經濟與價值創造——共享經濟的經濟學分析[J].中國流通經濟,2017(10).
*基金項目:2018年度南京林業大學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我國租售同權政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
(作者單位: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指導老師:喬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