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芳
摘要:在城市社區推行網格化,實現精細化管理,對于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提高居民滿意度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秦皇島為例,介紹河北省在城市社區推進網格化管理現狀,剖析了網格化管理中存在的沒有統一推進方案、覆蓋范圍小、信息化平臺建設滯后等問題,最后從做好頂層設計、加強信息平臺建設、加強網格化管理人員隊伍建設等方面提供了優化河北省城市社區網格化管理模式的幾條路徑。
關鍵詞:社區;網格化;優化路徑
一、引言
社區是城市的細胞。城市的和諧、穩定發展依賴于對社區的建設和管理。“社區網格化管理”根本上是把網格化管理技術應用到社區管理中。按照一定標準,把社區劃分為若干“網格”,并為“網格”配備相應的管理人員,即實現政府職能的扁平化管理,又實現基層服務的精細化,體系化,對于維護社會穩定,提高群眾生活滿意度具有重要意義。
北京東城區是社區網格化管理的最初設計者、實踐者。早在2004年,北京東城區即創立了“萬米單元網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首次展現了城市社區網格化管理的基本框架。從2005~2007年,原國家建設部先后遴選了上海長寧區、盧灣區等51個城區推行網格化管理,先行先試,為網格化管理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提供了豐富的實踐經驗。社區網格化管理模式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經在我國全面、廣泛鋪開。
二、河北省推行網格化管理現狀
與其他兄弟省份相比,河北省在社區推行網格化管理的時間相對滯后。2011年,圍繞中央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模式的工作部署,河北省委、省政府提出
要在城鄉推進網格化管理。2013年,將網格化管理納入“平安細胞”工程,并提出要全面推進基層網格化管理,到2015年實現城鄉全面覆蓋;2015年2月,全省綜治辦主任會議召開,會議就網格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設工作作了部署,強調要大力推進網格化管理工作,進一步提高社會治理科學化水平。
河北省各地市結合各自實際,不斷加大政策保障和組織力度,積極推進網格化建設,經過幾年建設,基本建成相應信息服務平臺,健全相關運行機制,形成各自特有模式。石家莊社區網格化的建設依托黨建工作的網格化,基本實現了黨組織在基層的全面覆蓋;秦皇島網格化建設工作起步較早,推動力度大,工作領先于其他地市,基本形成比較完善的網格化框架,具有示范性。
三、秦皇島市網格化管理舉措
(一)“試點先行,全面推進”社區網格建設
2015年4月,秦皇島市委、市政府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社區工作的意見》(秦字〔2015〕5號),提出要推進社區網格化管理,以網格化的方式整合社區資源,實現精細化管理。10月,全市全面推進智慧網格建設。按照“試點先行、整體推進”的思路,首先確定海港區、北戴河區為城市社區智慧網格建設試點。目前,北戴河區、海港區已經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區、鎮街和社區三級平臺,與網格信息實現了互聯互通。
(二)科學構建網格化體系
按照“界定清晰、便于管理”的原則,科學劃分網格。在社區以300~500戶居民設置一個網格,規模較大的企事業單位單獨建立網格。按照這種標準,共把全市2439個社區和行政村共劃分為26900個智慧網格。
(三)合理組建網格隊伍
網格隊伍組建模式采用“一長四員”制。包括網格長、網格指導員、網格管理員、網格監督員各一名,網格協管員若干名。其中網格長由社區干部擔任,為收集所屬網格內的所有信息、解決各種矛盾全面負責;網格指導員、網格管理員、網格監督員分別由社區民警、居民代表、社區民主推薦的“兩代表一委員”或居民擔任;網格協管員由城管等綜合執法人員及樓棟長、單元長、轄區志愿者共同擔任。“四員”負責所屬區域內各類矛盾糾紛和治安問題的全面排查,及時登記和解決問題。
(四)搭建信息平臺
以現有計算機網絡平臺為基礎,在海港區開展試點工作,建設“海港區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信息平臺”,包含區、街道、社區、網格“四級”平臺。區級平臺在區委政法委建立中心服務器和數據庫,設立信息中心管理平臺,便于統籌指揮,可為網格管理服務提供基礎信息支持;街道、社區分平臺建立人口、屋、事件、物品、單位場所等9大信息模塊,通過統一采集,達到網格內“人、地、事、物、組織”信息全覆蓋,通過平臺系統,可及時匯總民政、計生、社保、城管、警務、綜治、黨建等各口數據、報表;網格終端平臺,為網格長和網格員配備終端機,安裝與平臺系統相連的“社區通”,隨時隨地收報負責區域內相關信息。
四、河北省城市社區網格化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全省沒有統一推進方案
雖然全省各地市已積極開展社區網格化管理,但截至目前,河北省尚未出臺有關《社區網格化管理工作實施意見》的規范性文件,各項工作只能在摸索中進行。各市建設水平參差不齊,亦無規范性文件為指導,沒有科學統籌協調的建設計劃,建設進度有快有慢,建設效果有好有差,全省社區網格化管理進展并不均衡。
(二)網格化管理覆蓋范圍小、尚未全面推行
雖然河北省各地市都在積極推進網格化管理,但大多數地市都是選擇在部分城區或領域推行,目前推廣面窄,覆蓋范圍小,并未全面深入推行。例如,唐山市在豐南區,滄州市在運河區,邢臺市在南和縣推動網格化管理,全市范圍內尚未全面推行。大部分網格的功能是以治安、安保、消防等政法綜治工作為主,例如石家莊重點推動了基層黨建網格化管理,保定市重點打造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衡水市重點構建食品藥品安全社會共治格局等,尚未構建全面的、包含住建、民政、計生、社保、城管等與群眾生活聯系緊密的功能的全領域的社區網格。
(三)信息化平臺建設滯后
社區網格化管理的推行,離不開強大的信息技術為支撐。從某種程度上說,北京東城區模式及其他城市社區網格化管理模式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強大的信息通信技術平臺。與其他省份相比,河北省信息化平臺建設相對滯后,“網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臺及應用系統”的功能和覆蓋地區范圍有待完善和擴展,更多的城市社區管理和服務領域有待吸納和擴充,信息有待在更多部門間實現共享。
五、河北省城市社區網格化管理優化路徑
(一)做好頂層設計,為全省網格化管理指明方向
省委、省政府應盡快制定出臺《河北省關于推進網格化管理的實施意見》,對全省網格化管理工作統一部署安排,制定主要目標任務,統一工作標準,明確任務分工,制定完成的時間表和路線圖,為各區市的網格化管理工作指明方向。各地市應參照全省的方案,結合本地實際,認真謀劃,制定貼近本地實際的工作方案及分工安排。此外,應加強組織領導,建立高規格力度強的領導小組,在省級層面設立網格化管理辦公室,囊括各城市管理服務部門成員,為推動網格化管理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各地市也應參考省里,成立相應工作機構,加強組織保障。
(二)加強信息平臺建設,為網格化管理提供技術支撐
堅持統一規劃、統一標準,充分整合與網格化管理相關的所有部門的信息系統和管理資源,綜合考慮“人、地、物、情、事、組織”等因素,應用范圍覆蓋治安、民政、黨建、社保、衛生、工會等所有城市社區管理和服務領域,在這些領域實現信息采集、傳輸、統計、分析等資源共享。另一方面,利用現代信息編碼技術和立面視頻定位系統,加強對所屬區域“部件”的精細化管理。網格化管理信息技術的完善是一個長期且緩慢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還可充分利用微信群、QQ等群等方便快捷的工具,邊建設信息平臺邊推行網格化。
(三)加強網格化管理人員隊伍建設
網格化管理工作需要人才做支撐,應全面加強網格化管理人員隊伍建設,通過社會招聘方式招錄專職網格員,亦可吸納街道自籌自支事業編制人員、機關事業單位后勤人員補充到專職網格員隊伍中。加強業務培訓,切實提高網格化管理隊伍貫徹執行政策能力、服務基層群眾能力、排查化解矛盾、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此外,整合現有治安、衛生、司法、綜治、城管等部門力量,調動社區“兩委”成員、包片民警、社區黨員干部、社區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建立一支相對穩定的網格志愿者服務隊伍。動員物業人員、群民群眾參與網格化管理工作,切實提高群眾參與度和滿意度。
參考文獻:
[1]金琳.社區網格化管理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14.
[2]楊海濤.城市社區網格化管理研究與展望[D].吉林大學,2014.
[3]齊九根.城市社區網格化管理模式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3.
[4]葛超.河北省推進網格化管理的研究[D].河北大學,2015.
*本文系2017年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河北省城市社區網格化管理模式的完善路徑研究”(201703120425)的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燕山大學高等教育發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