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靜
玉米保護性耕作是一項保持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措施,同時也是對傳統農業耕作制度的一次重大變革。玉米秸稈全覆蓋寬窄行壟作免耕播種栽培技術就是在變革中產生的一種新技術。它是在玉米機械收獲同時將秸稈全部粉碎還田覆蓋地表,秋季進行深松作業,翌年春季不動土,不破壞耕層結構,避免人為動土而造成失墑,播期用專用免耕播種機按照寬窄行要求直接完成施肥播種作業。遼寧是全國的產糧大省,玉米秸稈全覆蓋寬窄行壟作免耕播種栽培技術的推廣使遼寧省的玉米產量提高10%以上。
一、整地播種
首年整地最好在前一年秋季進行,整地機械以大型拖拉機配合深松機為宜,以確保整地效果.全方位深松以采用大型拖拉機配振動深松機、鵝掌式深松機宜. 保持傳統壟作習慣,改連年壟上(臺)種植為兩側壟邦交替種植,并按照寬窄行要求進行輪作,即第1年在相鄰兩壟的壟內側(邦),使用免耕播種機進行播種,播種后,原來65 cm的壟距,變成窄行行距40 cm,寬行行距90 cm,第2年在壟的另一側壟邦種植,行距仍然為40、90 cm,2年輪種為1個周期,秋季收獲時種植帶留高茬.播種應保證深開溝、窄開溝、淺覆土的原則,確保種子播在濕土上.
二、合理密植
玉米的適宜種植密度受各種特性、土壤肥力、氣候條件、土地狀況、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響。因此,確定適宜密度時,應根據上訴因素綜合考慮,因地制宜,才能達到玉米高產、優質、高效的目的。
合理密植就是解決單位面積上的穗數問題。合理密度的確定受品種特性、自然條件以及土壤水條件的影響,早熟品種,發育期較短,株型清秀,植株較矮,種植密度可適當偏大一些;直播種植每畝可達3500株左右。株型緊湊的品種,種植密度可適當大些,每畝可在4000-4500株左右。就同一品種而言,密度高低則要由所要求達到的產量來定。有灌水條件或雨量充足的地塊種植密度宜密,無灌水條件,降雨又少的旱地種植密度宜稀一些。
三、合理施肥
輕種肥。玉米種肥,一般用腐熟農家肥配合過磷酸鈣,腐熟農家肥每畝平方米用量500—1000kg,過磷酸鈣10—15kg。用氮肥作種肥時,可用硫酸銨10kg或尿素5kg,要避免肥料與種子直接接觸.以免傷害幼苗。
重基肥。玉米施用基肥,以農家肥料為主,應占總用雖的60%—70%,要把全部磷肥、鉀肥作為基肥施用。
抓追肥。玉米追肥應用速效氮肥,配合少量速效磷、鉀肥。在玉米拔節時施用,這次追肥仍以氮肥為主,可配適量速效磷、鉀肥,追肥效果最為明顯,
合理施用鋅、錳肥。試驗表明,玉米每667平方米用硫酸鋅1kg與20—25kg細土混勻后撤于地面作基肥用,一般施鋅比不施鋅可增產11.6%左右。
四、及時除草
及時搞好化除、化控。一是及時噴施除草劑,要在播種后,趁墑噴施除草劑,每畝用水量要達到30~40kg,以確保除草劑藥效的正常發揮。二是在玉米7~10片展開葉時及時噴施“金得樂”或“達爾豐”等生化試劑,畝用30~35g(一袋)兌水15kg噴施,具有明顯的降桿、抗倒作用。
五、病蟲害防治
1、病害防治
(1)玉米絲黑穗病與叢生苗防治技術。種衣劑防治法:含有烯唑醇和三唑醇成分的種衣劑對絲黑穗的防治有明顯效果,防效高達87%以上;對由玉米旋心蟲幼蟲和瑞典蠅幼蟲引起的玉米叢生苗可使用克百威(呋喃丹)有效成分含量8%以上,具有內吸性的種衣劑進行防治。還可以提高播種質量與田間管理水平,于適播期內適當晚播,淺播加快種子萌芽出土速度,降低病菌侵染程度。
(2)玉米莖腐病防治技術。遼寧省引發莖腐病的病原菌以禾谷鐮孢菌為主,該病菌在種子、土壤和肥料、病殘體上越冬。帶病種子和病殘體是主要初侵染源。病菌可從根部作傷口侵入。莖腐病的發生需要高溫、高濕的外部條件,所以在玉米灌漿期正值高溫、高濕季節,為該病的發生流行提供了有利條件。此外,許多葉部、穗部和根部病害對莖腐病也具有誘發作用。玉米莖腐病防治主要是選擇抗病品種和在施肥上增施鉀肥。
2、蟲害防治
(1)粘蟲、蚜蟲、玉米螟:粘蟲如發生可用聯苯菊酯或溴氰菊酯防治,稀釋倍數2000-3000倍葉面噴施;蚜蟲發生用10%吡蟲啉,每畝20g兌水50kg(2500倍)噴霧防治。玉米螟用3%辛硫磷顆粒劑防治,于玉米大喇叭口期撒入玉米喇叭口內,每株3—5g。
(2)赤眼蜂防螟技術:蜂種選擇:目前在生產上使用的赤眼蜂主要為松毛蟲赤眼蜂。
放蜂方法:在玉米螟第一代卵盛期放蜂,通常在7月5日-10日放第一次蜂,放蜂量為每公頃10萬頭,隔5天再放第二次蜂,放蜂量為每公頃12萬頭,每公頃放30-50點,具體做法是:將蜂卡別放在玉米植株中部葉片背面,防止雨淋。如果大雨天延后放蜂時間,可將蜂卡放在陰涼、黑暗、通風處暫時存放。
六、科學促控,實現高效
傳統玉米整個生育期自然生長,不僅營養生長過于繁茂,而且抑制了生殖生長,如果種植密度增加,穗小空稈率高,產量嚴重受影響。為實現玉米畝產1100kg以上產量,必須采取措施科學促控,調節生長與發育的關系,對玉米的功能葉片進行科學處理,調控玉米生長發育機制,使功能葉節間縮短,提高光合效率,促進地上氣生根(支撐根)和地下次生根的生長,可使根量增加一倍,根系吸收面積增加2-3倍,提高抗旱性和抗倒伏性,激發功能葉中光合酶的活性,加速光合產物的合成并向果穗方向流轉,使果穗穗軸變長變細,籽粒變厚,百粒重增加,并能提早成熟5-7d,使產量每公頃達到15000kg以上。
使用方法:于玉米大喇叭口后期,即雄穗抽出前3-5d(倒數第二葉半展開,雄穗離喇叭口一寸遠)噴施最好,可將植株高度控制在1.4-1.8m之間,遼寧地區一般在7月15日- 7月22日前后。噴施量每公頃用“玉米超高產生控劑”1500mL(即3瓶),加水300-350kg葉噴。
七、及時采收
當玉米秸稈 80%穗皮黃而不干。植株苞葉變黃時及時收獲。將玉米果穗連苞葉一起采收。過早、過遲采收均影響產量。秸稈粉碎還田,旱土秸稈砍倒順放溝中腐熟。增加土糧有機質含量。增加下茬作物肥效養分。
(作者單位:123100 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化石戈鎮農科農機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