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暉
1.玉米栽培技術的現狀
在我國當前的玉米栽培當中,眾多因素的產生都限制了玉米的生產,影響了玉米種植產生的經濟效益。在現代化社會的快速發展中,傳統的玉米種植技術已經不能滿足當下社會的生產需求,玉米種植的未來目標是實現玉米種植的批量化以及玉米種植的規模化。在進行規模化玉米種植當中,玉米的栽培技術產生了一定的問題,由此影響了玉米的經濟效益。現代玉米種植當中,主要存在的問題有兩個,第一個問題是自然環境的影響,例如氣候條件等等,第二種問題使玉米種植者的問題,例如田間管理水平差等等,所以,在進行玉米種植時只要處理好以上兩種情況,找到相對應的解決方法,就可以由根源上改善玉米的栽培種植技術。
2玉米栽培技術應用存在的問題
2.1不重視玉米種植土壤的翻耕
玉米在生長過程當中需要較大的空間,并且玉米發育后的根系分布十分發達,如果生長空間不夠,則會導致無法讓玉米吸收足夠的養分,從而使玉米不能健康正常的成長。導致玉米根系狹窄的原因通常都是由于在進行種植玉米之前,沒有注重玉米地的土壤翻耕,或者在進行玉米地的土壤翻耕當中不夠重視,很多種植者在種植過程當中認為,玉米只要出苗就行,極大一部分種植者對玉米都只是進行直接播種,跳過土地翻耕,并且在種植過程當中不斷施肥,極其容易造成玉米地的土壤形成板結現象。
2.2 玉米的抵抗性較差
種植當中,品質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由玉米的產量來決定,在種植過程當中,抵抗自然災害弱或者抵抗病蟲能力弱,都會使玉米的品質與產量受到嚴重的損害。在一片耕地當中,如果常年種植玉米,那么在土壤力將會存在有大量的玉米病害蟲,例如紋枯菌等等。在我國玉米種植當中,玉米普遍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弱,這樣一來,就為玉米受到害蟲的殘害提供了有力條件,直接會影響到玉米的品質,因此,種植者在對玉米進行種植時,應該重視對玉米地土壤的維護。
2.3對于玉米的種植密度不科學
在進行玉米種植的過程當中,要根據種植土壤地形的不同選擇合適的種植密度,合適的種植距離也是在玉米種植過程當中最重要的關鍵因素,因為玉米相比于其他農作物的種植,玉米的種植距離較難掌握,很多玉米種植者都是根據以往的種植經驗來進行判斷,如果種植距離不科學,那么必定會導致玉米產量受到影響。在日常生活當中,玉米占有非常大的比例,可是由于市場供求關系不成正比,所以我國在玉米需求這塊仍要借助進口,所以,我國在進行玉米種植時,更要提高玉米的栽培技術。在新階段我國玉米種植過程當中,傳統的玉米種植技術與體系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社會的需求,很多玉米科研技術仍舊是紙上談兵沒有進行真正的實踐,落實在玉米生產環節當中,對玉米種植的開展形成了阻礙。
3.玉米栽培技術中問題的應對措施
3.1重視土壤翻耕
在選擇了優良的玉米品種之后,進行玉米種植之前一定要對土壤進行翻耕,只有做好了玉米的翻耕工作才能為取得高產優質的玉米產量做下鋪墊。在進行玉米種植過程當中,為了保證玉米的根系得以健康的成長,翻耕土地時至少需要翻耕20cm以上。在播種玉米時,最好選擇天氣適宜的時候進行播種,能夠避免因天氣原因導致玉米存活率低等問題,能夠有效保障玉米種植的存活率,除此之外,種植玉米時應該注意氣溫因素,例如在平原地區,由于其平均日溫比較高,所以播種季節最好是初春,在高緯度的玉米種植地區,平均日溫比較低,所以播種時間不能太早,因為玉米生長發芽需要一個基礎溫度,過早的播種只會降低玉米的存活率。除此以外,在進行玉米種植過程當中,應該注意玉米種子的種植深度,以此來有效避免玉米在生長過程當中植株不齊的現象。
3.2選選取優良的玉米品種
在玉米種植活動當中,要根據種植地的土壤特點以及氣候條件來進行玉米品種的選擇以及種植,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科技的不斷創新,研究出的新型壓腳玉米具有很好的種植價值。壓腳玉米的抵抗力遠遠高于其他的玉米品種,能夠自行應對在玉米種植過程當中常見的病蟲災害等等,除此之外選取需要生長空間小的窄葉玉米能夠有效提高生長空間的種植率,從而提高玉米的總產量。
3.3合理測量玉米種植密度
玉米種植者在進行玉米種植前應該對玉米種植密度有一個嚴控的掌握,以及精確的種植距離,在土壤肥力較強的情況下可以適當的提高種植密度,反之,在土壤肥力較弱的情況下,要降低玉米的種植密度,只有結合當地的土壤情況,對玉米的種植密度進行合理安排,保障玉米生長必要的空間,才能為高產量玉米打下基礎。
3.4加強對玉米栽培技術宣傳
我國玉米種植者在對玉米進行種植的過程當中并不排斥玉米新品種,以及玉米種植方面的新科技,但是對于玉米種植者來說,很難有機會接觸到新技術,所以,我們應該加大對玉米栽培方面的宣傳,使廣大種植者能夠接觸并且掌握玉米栽培技術,從而提高玉米的產量。
(作者單位:071300 河北省保定市博野縣農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