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 王飛
建三江是黑龍江省水稻主栽區, 以產量高、面積大、米質好聞名全國。隨著農業種植結構的不斷調整, 水稻生產優勢日漸明顯, 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為確保水稻高產、穩產、優質發展要求,在現有栽培技術水平下,開展水稻良種良法配套和新技術綜合組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現將前進農場寒地水稻栽培技術做一總結。
一、選用優良品種,保證穩產前提
優良品種是水稻高產的關鍵因素,所有增產措施只有通過良種才能發揮和體現出來。根據寒地水稻特點,以安全抽穗期為中心,前進農場選用安全成熟,而且分蘗力強,耐冷性強,抗病、抗倒能力強,具有良好的豐產性的品種。主導品種水稻空育131,搭配龍粳25、龍粳26、龍粳31等品種。
二、培育標準壯秧,打下豐產基礎
培育壯秧是水稻優質高產栽培的基礎,秧苗根旺而白,苗挺葉綠, 葉齡適當,均勻整齊,秧苗插秧后成活快、返青期短,比常規秧苗提前2-3d返青,抗逆能力強、分蘗早且多。根據寒地水稻特點,一是建設規范化旱育秧田,在堅持“兩秋、三常年”和高臺旱育的基礎上,采用標準開閉式大棚并安裝微噴,便于調溫控水。二是應用苗床增溫新技術,實現早育苗、育壯秧,充分利用苗期積溫,種植長生育期品種。由于墾區寒地水稻生產區早春氣溫低、地溫低,生產上應用的苗床增溫技術主要是三膜覆蓋,及利用稻殼和保溫板,在苗床下30cm深做成保溫層,提高苗床地溫。應用苗床綜合增溫技術,可以提早6-7d播種,出苗提早6-7d,達到了早播種、早育苗的目的,充分利用了秧田積溫,延長了秧田生長期,確保長生育期品種安全抽穗成熟,為水稻高產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三是科學應用有機肥。通過增施家禽腐熟有機肥和酵素有機肥對置床土壤進行改良和培肥,做到床平、肥勻、壓實。四是調酸消毒施肥。先測定置床pH值,然后每100平方米用77.2%固體硫酸1~2公斤,拌過篩細土后均勻撒施在置床表面,耙入土中0~5厘米,使置床pH值在4.5~5.5之間;與調酸同時每100平方米施尿素2公斤,磷酸二銨5公斤,硫酸鉀2.5公斤,肥料粉碎均勻施在置床上,并耙入土中0~5厘米;調酸施肥后每100平方米再用3%育苗靈或3%育苗青1.5~2.0升,兌水5~10公斤噴施于置床上進行消毒。
三、適時搶前搶早,確保中心農時
高寒地區具有氣溫、水溫、地溫低,前期升溫慢、中期高溫時段短、后期降溫快,長日照等的氣候特點。水稻是喜溫短日照作物,在寒地栽培,溫度是主要因素。所以在水稻生產過程中牢固樹立農時就是產量、農時就是效益,錯過農時就是災的理念。根據氣象條件, 水稻旱育中苗育秧農時標準界限是氣溫穩定通5℃或置床床面溫度12℃以上開始播種,時間4月8日-18日; 插秧期以氣溫穩定通過13℃,泥溫15℃開始, 時間5月10-25日。適中的溫度能促進稻苗健壯, 提高對稻瘟病的抵抗性, 同時盡早插秧,以早促優、促高。加大機械化插秧力度, 縮短插秧時間, 提高插秧水平, 保證早返青、根系早發育, 從而形成合理的群體結構, 為水稻優質高產打好基礎。
四、整地標準一致,創造高產條件
本田秋整地要求通過耕、旋達到土壤深、松的目的,深是指耕層深度達到20-22cm,水稻根系有90%分布在這部分土層中。松是指通過旋地使土壤細碎松軟,格田內高低一致。水整地要求達到早、平、透、凈、大、齊、深、勻九字標準,如稻田內整地不平,水層管理深淺不一致,插秧質量難以保證,嚴重影響施肥效果、化學除草效果以及病蟲害的防治效果,導致水稻葉齡進程不一。
五、調優栽培模式,優化群體結構
寒地水稻的氣候條件是前期氣溫低,返青慢,限制了水稻單株分蘗能力,且分蘗發生晚,增加了無效分蘗,收獲穗數不夠。為解決這一問題,可以通過適當提高插秧基本苗數和秧苗素質,促進分蘗早生快發兩方面進行解決。一是使基本苗數達到120萬/hm2以上,首先是增加缽盤單穴播種量,每穴達到到4-5粒;其次是調整插秧規格,增加單位面積插秧穴數,插秧穴數達到30萬穴/hm2以上。二是提高秧苗素質,增加單株帶蘗率,增強抵抗自然低溫的能力。通過寬窄行及高光效栽培方式合理組裝,為水稻生長創造有利的個體生長環境,確保分蘗早生快發。高光效是通過利用改變栽植行向南北插改為南偏西23.5度,充分利用太陽光,增加光合總用,進而達到增產目的。
六、科學配方施肥,有效充分利用
推廣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堅持控制氮肥, 保證磷肥, 施足鉀肥, 增施硅肥和生物肥,中后期輔以葉面肥,確保水稻對養分的均衡吸收,實現提質增效的目的。施肥總的原則是因地因土施肥,土地肥沃、地力條件好的地號少施,尤其是氮肥;地號瘠薄、肥力較差的多施。做到以產定肥,計劃產量在600公斤/畝時,建議施用化肥商品量25~30公斤/畝,N:P:K比例為2:1:1.2,要提高鉀肥用量,使氮:鉀達到1:1。計劃產量在650公斤/畝以上或高產創建時,施肥量30~35公斤,加大鉀肥用量,使N:P:K 比為2:1:1.8~2,施生物硅肥10公斤。種子田施肥N:P:K=2:1:1.8~2,施生物硅肥6~8公斤,擴大硼肥、硒肥使用面積。
七、科學組織安排,適時進行收獲
由于品種及插秧期的不同, 水稻成熟有所差異,要適時進行機械收獲,避免因晚收而遇風雨, 甚至霜凍、雪災造成產量損失和品質下降。水稻收獲季節,氣候多變,晝夜溫差大,適宜收獲時間短,直接影響水稻安全收獲。水稻割曬一定要選擇最佳時期, 確定割曬期要因當年氣候條件、不同熟期的品種以及品種的成熟度而定, 然后根據當地天氣預報,合理地確定割曬方式和割曬面積。在水稻生產中, 大面積地集中在高產期割曬不太現實,應分段割曬,先插秧的地塊先行割曬、先行拾禾,后插秧的地塊和晚熟品種可安排在第二階段進行。水稻直收要科學組織,及時進行收割,半喂入式收割機進行直收,糙米少,稻谷含水低,有利貯藏,應大力推廣。要不斷改進收獲機械, 減少收割損失和破碎粒, 提高產量和優質米率。
(作者單位:156321黑龍江省富錦市農墾建三江管理局創業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