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維杰
在歷史上相當長的時間內,北方地區由于天氣寒冷,一直是水稻種植的禁區。近些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在北方種植水稻,不但面積大,而且品種多,已經不再是難事。但由于北方天氣原因,實現水稻的高產栽培還有一些具體要求。本文試對寒地水稻如何實現高產栽培進行分析和探討。
水稻在我國歷史上有較長的種植歷史,但相當長時間內只是在南方一些主要產區種植。但近些年來,北方種植水稻已經逐步鋪開,如何做好寒地水稻高產栽培,具有重要的意義。
1科學化選擇品種和科學化處理種子
1.1選種要確保科學化
種子是否實現科學合理的選擇,會直接影響到水稻能否高產和穩產的前提和關鍵。主要應該從以下方面考慮。
首先,要以能否適應當地的生長環境作為選擇的主要依據,同時,還應該考慮到它與當地季節變化的適應性好不好。
第二,要保證水稻有效生育期。一般情況下,寒地水稻的植株高度既不可過高也不可過低,通常情況下以90~110cm這個區間范圍較為合適。
第三,水稻要有較強的抗病性和較高的分蘗率高并不可出現早衰。此外,為了防止水稻出現倒伏,還要確保秸稈能有一定的強度。從經驗而言,在東北地區,種植水稻的品種應該是那些優質高產型且屬中晚熟一類的品種。如:龍粳19和墾稻18等。它們已經經過多年種植,基本符合上述要求。最重要的是,它們較適合在北方寒地種植。
1.2種子處理要實現科學化
選定品種后,具體選種宜在初春時進行。先要進行曬種,一般時間大約在2d左右,可以有效提高它的發芽率。隨后還要浸種2~3天。浸泡溶液應選用1:1.1的鹽水,這樣可以把多數不飽滿的種子被清除出去。之后,要把種子上的鹽分用清水洗干凈,并使用藥劑泡種,常用的藥劑有:百克、施保克等。制作種衣劑時,要保證清水溫度適宜,時間控制在72~96 h左右。要控制好稻種的吸水量占它本身重量的1/4,此時最為合適。
2準備稻種苗床,做好壯苗培育和插秧
2.1在準備苗床的要點
苗床做的好不好,會直接影響到培育秧苗是否會順利,也會影響到它是否能實現順利成長。苗床在制作方面的要求,與其他植物類育種類似。基本是以下幾點:①背風;②向陽;③水源充足;④排水順暢;⑤便于管理;⑥與地塊距離較近。苗床一般來說,平川地最為適宜。要根據苗床大小做好營養土重量的計算,以使苗棚內能有營養均衡的土壤。一般苗床的面積與種植面積比例為2:100。在進行苗床內營養土的配置時,應該是“草炭土、優質無害當地土壤及腐熟農家肥”三合一(比例為:30%、10%和10%),并確保混合充分和攪拌均勻。一般1m2的苗床使用的營養土約為10kg。在進行苗床的制作時,把握好時機,秋季時最好。主要是把床面平整好,床土要翻深(約15~20cm)以保證它有較好和通透性和足夠的溫度。要在育苗棚周邊預先挖好排水溝。當床面積雪的量較大時,要先清雪后扣棚,時間大約為3月初左右。
2.2在水稻壯苗和育苗方面注意的問題
要保證育出壯苗,主要是提前配置好壯秧劑,并要注意在秧盤播灑均勻,并輕輕刮平和刮勻,清除掉多余的細土。播種是以機播為主,并保證適量和用營養土覆蓋,厚度為0.5~0.7cm厚左右。要采用微噴方式澆水,保證澆透無遺漏。如苗床上無積水,要以藥劑封閉滅草,常用的是丁樸乳油滅草劑,可按說明書所示標準使用。
做好溫度控制,主要時期是水稻的一葉期和二葉期,適宜的溫度區間分別為25~32℃和25~28℃。三葉期時,則為20~25℃。此外還要做好通風和煉苗。主要使用的是放風控溫器,并及時觀察苗床土的濕度及溫度控制,以防止各類常見病發生。“青枯病和立枯病”屬于水稻常發疾病,常使用“立枯凈”治療,宜早不宜晚。5月時,要對大棚適當通風。秧苗移栽前要施好氮肥,主要注意的是切不可過多,并一次性澆透水。施尿素標準為50g/m2。一般撤除棚膜時間為5月中旬左右。移栽前,要露天通風和煉苗,并要及時噴施1次氧化樂果,以防移栽中,出現潛葉蠅等常見蟲害。
2.4水稻插秧時要注意采取科學方法
秧苗移栽的當天,要施用移栽送嫁肥,不能太早。目前機械方式插秧較普遍,其優點為在能保證株行距整齊一致和確保秧苗數,為豐產增收提供保證。在施加水田基肥時,要采用旋耕攪拌法,同時還要提前將全程施肥和深層施肥做好。
3對水肥要實現科學管理并做好科學化防治病蟲害
3.1在水肥管理上要做到科學合理
在對水稻進行灌溉時,要以淺水為主,總體要求是“曬田、深水灌溉與間歇灌溉”,實現幾種做法互相結合,這樣,可以有效調節控制水稻生長。施肥時,水田基肥較適合,施肥時要做到與水田滅草結合起來。如7月份中下旬時,水稻幼穗長度大約是1.0~1.5cm,這時應該施用的是穗肥,以使水稻生長中需要的營養得到滿足。
3.2做好水稻病蟲害的科學防治
一般情況下,對水稻水稻病蟲害進行防治,較適宜的時間是7月的中下旬。要以無害型農藥為主,并堅持先防后治和適時噴施。
此外,還要做好適時收獲工作。稻子中水分較合適的比例是15%~16%,此時可以進行脫粒。
總之,寒地水稻要想實現高產,必須要明確在其栽培和田間管理及收獲方面的諸多要求和標準,需要我們持續性做好總結,并做好規范化操作,以達到高產和穩產的目的。
(作者單位:152500 黑龍江省鐵力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