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國琪
近年來,通過農業(yè)技術人員的努力,生產出的優(yōu)質、高產、綠色環(huán)保、口感極好的水稻越來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安徽潛山不斷創(chuàng)新多種稻田綜合種養(yǎng)產業(yè)種植發(fā)展模式,如稻-蝦、稻-鴨、稻-鱉等綠色高效農業(yè)模式,使其逐漸成為我區(qū)生態(tài)循環(huán)產業(yè),幫助多數貧困戶脫貧致富。
1科學選擇優(yōu)質高產水稻品種
良好的種子是獲得豐收高產的重要基礎,不同地區(qū)應該根據當地實際,結合氣候條件和種植習慣進行選擇水稻品種。如水利資源、品種抗病蟲能力、口感及商品性、產量等都要考慮在內。
2水稻種子處理技術
2.1曬種。播種前一周,選擇天氣晴朗,陽光較好的白天,將水稻種子攤在曬場上,每隔一段時間,翻動下種子,避免灼傷種子。
2.2精選種子。把10公斤的鹽與50公斤的水混合后,將水稻種子放入其中,可將碎粒、蟲害粒、秕粒及草籽選出,然后把剩余的水稻種子用清水進行沖洗干凈,再用1%的生石灰水浸泡3~4天,再用清水浸泡3天左右,一定濃度的鹽水中.
2.3用40%的立枯寧種衣劑拌種,或用高錳酸鉀或百克溶液對選好的種子進行消毒,可以防治水稻苗期惡苗病、立枯病、青枯病等病害。
2.4用三份開水與一份涼水混合后,將種子加入其中,并不停地攪動,之后,保30~32℃的溫度發(fā)芽。待3分之2水稻種子發(fā)芽時,即可播種育苗。
2.5一般當本地氣溫穩(wěn)定在10℃時就能育苗了。育苗時可用小拱棚,多采取棚頂用兩層薄膜,地表用一層薄膜覆蓋的方式增溫保暖,經常觀察棚內溫度、濕度等環(huán)境因素,做好調節(jié)。促進水稻幼苗旱發(fā),健康生長。
3水稻苗床育苗技術
水稻育苗的苗床準備工作。要求水稻苗床土壤肥沃、水利條件好,背風向陽,地勢平坦便于管理的地塊。苗床土質肥沃疏松,無石塊等。育苗一般100平方米的苗床可為15畝的大田進行育苗。育苗時需要準備塑料薄膜,拱棚,每畝長秧田約30~40個秧盤,食鹽或浸種消毒品等。
4水稻苗期管理技術
4.1苗期溫度管理。播種到出苗的這段時間,溫度管理十分重要,育苗棚內溫度應在32℃左右;當室外結冰時,棚內可通過煙道加溫或用草簾覆蓋,隨著幼苗的生長逐漸降溫,與外界溫度接近。
4.2苗期水分管理。苗床內水分管理也相當重要,出苗后第一次澆水盡量延遲,觀察幼苗旱時再澆水,并要一次澆透,等苗床土特干時再澆第二次水。以后隨著秧苗的生長和棚內溫度的升高,秧苗對水分的需求量也加大,要及時澆水。一般不能中午澆水,要用小水澆苗。
4.3苗期通風管理。當幼苗長到一個半葉時開始通風,一般放風時間選擇晴天上午9~10時,等太陽偏西點放下草簾或薄膜,每次放風時,不能一次全部揭開薄膜,要逐步慢慢打開。
4.4苗期病害防治。當秧苗1個半葉到2個半葉時用惡枯靈或病枯凈噴灑對青枯病和立枯病有一定的防效。
4.5苗期施肥技術。水稻長出2個半葉后對肥料需求很大,一旦缺肥秧苗就會發(fā)黃,每畝追施12公斤尿素;在向大田移栽前一星期,每畝追施12公斤尿素或50公斤硫酸銨。
4.6大田秧苗插栽技術。一般當室外溫度在13℃以上且穩(wěn)定時即可插秧,選擇晴天無風或微風天氣進行插秧。插秧時要當天起苗當天插完,插秧時要讓幼苗根舒展,約一寸深不露根即可;插秧時要采取寬窄行栽培技術,要求選擇壯苗、土壤營養(yǎng)充分,主施有機肥,加強水肥管理,確保水稻良好的生長,合理種植密度,充分利用光能和通風性能,為水稻高產打下堅實的基礎。
5大田地塊的整理
一般在秋季科前進行深翻15~20厘米土地,再進行精細耙地,達到土地平整,沒有明顯的落差??上麥缭S多草籽,病蟲害越冬基數。
6水稻栽植后大田管理技術
6.1水稻施肥技術。水稻在施肥時最好將化肥與有機肥料一起施,根部施肥與噴葉面肥相結合,追肥時要看情況進行施肥,要量少次多,施肥時應多施磷肥與鉀肥,少施施氮肥,如果生長后期,遇到氣溫驟降,可適量噴施葉面肥,提高稻株自身的抗寒能力。追施蘗肥要早,一般在栽植水稻返青后至6個葉,立即施一次分蘗肥;水稻長出7~8時,追施第二次分蘗肥。水稻長出第10個葉時,追施穗肥,隔10天左右施第二次穗肥。
6.2水稻水分管理技術。秧苗插入大田后,稻田水面要達苗高的1/3~2/3,待苗返返青后,稻田水面保持3厘米左右,待水稻長出第10個葉后,可以把水放干,待田里稍干時再將次放水直至抽穗。如果田間水稻長勢過旺,或水稻不拔節(jié)水稻發(fā)黃,可把水放干讓陽光曝曬10天左右,相反,要用深水淹沒水稻植株的2/3,促進水稻桿壯穗大。若天氣變冷,要加水保溫,否則都是淺水澆灌,待水稻進行成熟期前,不再澆水。
7水稻病蟲草害的防治技術
7.1稻田除草技術。7月初,可以人工除草,將田間雜草除盡,并帶出田外。
用農得時、莎多伏或太陽星等按照除草劑說明配成一定的濃度可除去田間稗草及池埂草。對于干旱稻田的除草可用阿羅津或苯噻草胺分別于插秧前和插秧后進行噴霧防治。
7.2水稻病害防治技術。水稻瘟病的防治。6月下旬~7月初,每畝用30%新克瘟散6毫升或40%稻瘟靈0.1公斤,配成300倍溶液進行噴霧,對水稻瘟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發(fā)現發(fā)病中心葉或發(fā)病地塊,每畝30毫升25%使百克乳油,或每畝100毫升40%克瘟散;或每畝70克40%富士一號可濕性粉劑,或75%三環(huán)唑,加水40公斤進行噴霧防治,隔10后再次噴霧防治。
7.3水稻二化螟防治技術。每畝用200毫升25%殺蟲雙水劑或畝用35克95%的殺蟲單粉劑進行噴霧防治。
8收獲
當水稻出穗后35天后,90%稻殼變黃、谷粒變硬、稻米呈透明狀時即或收割。
綜上所述,綠色優(yōu)質高產的水稻不但能增加稻農的經濟收入,也關乎著人們的食品安全,只有加強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的研究,才能滿足人們的日常需求。
(作者單位:246314 安徽省潛山市源潭鎮(zhèn)農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