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勇 胡衛偉
本文主要分析了我鄉稻稻瘟病的發生情況及主要特點,并結合生產實際,針對水稻稻瘟病提出了綜合防治技術,在采取農業防治的基礎上,對化學防治的防治時期、防治次數、藥劑品種選擇及其它注意事項進行了重點闡述。
淮安市淮安區茭陵鄉地處江蘇北部,在江蘇234省道及黃河古道沿線,是一個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鄉鎮,常年種植稻麥、玉米、蔬菜等。水稻面積常年為20000畝。我鄉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無霜期長,農作物病蟲害發生種類多,危害重。在水稻上發生的病蟲害主要有水稻紋枯病、稻瘟病、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其中水稻稻瘟病在前幾年重發頻率有所增加,給我鄉水稻生產帶來了較大威脅。最近二、三年,在淮安區植保站的科學指導下,我們認真調查和分析了我鄉稻瘟病的發生情況及特點,并制定了切實可行的防治方案,通過廣大干群的共同努力,目前我鄉水稻稻瘟病發生得到了較好的控制,幾乎沒有造成損失。
1發生概況及特點
水稻稻瘟病是我鄉水稻上常發性病害,上世紀70年代前后發生較重,此后基本上零星發生,很少有重發田塊。直到2012年前后,全鄉局部出現重發田塊,此后呈加重趨勢,據初步調查,2014年全鄉苗瘟發生面積約450畝,發生稻穗瘟約280畝,全鄉平均病穗率約0.15%;2015年全鄉苗瘟發生面積約600畝,發生稻穗瘟約350畝,全鄉平均病穗率約1.2%。由于連續較重發生,引起了農業技術部門和廣大農戶的高度重視,從而積極開展了綜合防控工作,近一、二年來,我鄉水稻稻瘟病發生程度有所下降,特別是稻穗瘟發生程度下降明顯,都為零星發生,基本上沒有造成損失。
在我鄉水稻稻瘟病發生的表現形式主要是葉瘟和穗頸瘟。水稻苗瘟極少發生,水稻葉瘟以普通慢性型為主(急性型、白點型、褐點型較少),稻穗瘟主要表現為穗頸瘟、枝粳瘟、節瘟、谷粒瘟;大多數年份以穗頸瘟最為常見,但是2015年后期節瘟出現的比例較高,超過了穗瘟的50%。
2 發生原因初步分析
分析我鄉稻穗瘟較重發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水稻破口至齊穗期陰雨低溫天氣多,比如2015年,從8月20日至9月下旬,約25天的時間內,有12天的陰雨天氣,尤其是8月28日至8月31日這幾天的連續降雨正值大面積水稻處于破口期,導致了稻穗瘟的發生較重,此后,到了10月初又出現了明顯的降水過程,導致了節瘟發生比例較高。二是防治時間不對或防治次數不夠。防治水稻稻穗瘟的主要時間應該是破口抽穗期和齊穗期,防治次數至少需要2次。稻穗瘟主要依靠預防,由于多年沒有嚴重發生,群眾一般在穗期都是預防1次,很少再治第2次;即使防治2次的農戶,由于不能準確把握住破口期(或者由于下雨無法防治錯過了最佳防治時間),稻穗瘟依然可能偏重發生,2015年,據我們調查,同樣的水稻品種,在適期內防治的且防治2次的穗發病率為0.2%至2%,而沒有在適期內防治的或者只防治1次的穗發病率在5%至12%。三是藥劑選擇不當。防治稻瘟病的藥劑種類很多,但是必須注意的是,有的藥劑預防效果好,有的藥劑治療效果好一些。我們調查發現,三環唑的預防作用比較好,凡是使用過三環唑的田塊,一般稻穗瘟的發病率都稍微輕一些,尤其是在破口期用藥,用于預防的效果要更好一些。
由于在2014年、2015年之前,很少有農戶因為稻瘟病而造成嚴重損失,所以沒有引起農戶的足夠重視,一般農戶都是按照常規方法防治,穗期以預防稻曲病和防治紋枯病為主,混用一次防治稻瘟病的藥劑,忽視了第2、第3次防治,從而導致后期稻穗瘟發生嚴重。2016年以后,農戶對稻穗瘟的防治有了新的認識,很多農戶都認真防治稻穗瘟,使用對路藥劑防治都在2次以上,從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綜合防治技術
3.1農業防治:一是選用抗病品種。在我鄉,目前大多數種植的水稻品種對稻瘟病都有一定的抗性,如蘇秀867、淮稻5號等。因此我們認為,在種植水稻時,一定要十分注重品種對稻瘟病的抗性,特別是在引進新品種時,一定要考慮其對稻瘟病的抗性。二是要不斷更換品種。一個水稻品種不能常期種植,不僅是因為品種退化可能導致產量品質下降,而且由于稻瘟病菌的生理小種演變,可能導致抗性下降。三是要加強田間管理,保持合理密度,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加強肥水運籌,保持田間干干濕濕,提高根系活力,提升水稻抗逆性,不要偏施氮肥,以復混肥料為主,尤其在后期追施拔節孕穗肥時要控制氮肥使用量,適量增施磷鉀肥,提高水稻植株抗病性。
3.2化學防治:化學防治依然是目前控制水稻稻瘟病的最主要措施。在化學防治上,一要選擇好防治時間,二要把握好防治次數,三要選擇好防治藥劑。
3.2.1 葉瘟防治。水稻葉瘟防治原則:除了感病品種需要在水稻分蘗期前后預防用藥外,其它絕大多數田塊不需要普遍用藥,做到發現一塊防治一塊,沒有癥狀的田塊不用藥。在我鄉葉瘟發生的主要癥狀是慢性型病斑,葉片上出現褐色斑點,由圓形、橢圓形逐漸發展為梭形病斑,中間灰白,病斑外圍且有黃色暈圈,一旦發現此種癥狀出現,在確診為葉瘟的情況下,應該連續使用藥劑防治2次以上,每次防治間隔一周左右,將葉瘟控制在最小區域內。
3.2.2稻穗瘟防治。這是防治稻瘟病的重點。在我鄉所有水稻田塊,每年在水稻抽穗至齊穗期必須開展針對稻穗瘟的防治,必須預防用藥。在防治時間的選擇上,首次防治時間是一般掌握在水稻破口期普遍用藥,第二次防治是在水稻齊穗期普遍用藥;在防治次數上,一般田塊防治2次即可,第三次防治是否開展則必須看品種和天氣條件,感病品種如遇陰雨天氣,在前兩次防治的基礎上,隔周必須開展第三次用藥;在防治藥劑的選擇上,以三環唑、富士一號、稻瘟酰胺、多抗霉素、春雷霉素、咪鮮胺等為主。另外,根據多年來的生產實踐,我們認為,在整個防治水稻稻穗瘟的過程中,至少要使用一次三環唑,多次用藥時,為避免抗藥性產生,要盡量復配和輪換用藥。
綜上所述 ,雖然在目前情況下,我鄉的水稻稻瘟病病情得到了較好的控制,但是從歷史經驗來看,一旦群眾放松了警惕,或是種植了感病品種,或是水稻品種更新換代慢導致抗性喪失,或者稻瘟病菌對現有藥劑產生了較高抗性,水稻稻瘟病就可能卷土重來。因此,我們作為基層農技工作者,必須加強田間調查,加強技術指導,及時發現病情并有效控制,不斷推廣應用科學防控新技術,確保將稻瘟病發生造成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作者單位:223241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茭陵鄉農技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