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莉
隨著玉米在我國的種植面積不斷的擴大,種植區域病蟲害發生的概率越來越多,甚至嚴重影響到了玉米正常的產量和質量,這需要我們對玉米種植過程中的各種病蟲害進行重點的研究,制定有效的防治對策,以便全面提升玉米的產量,不斷增加我國國民經濟的總體收入。特別是要加強對玉米病蟲害防治新技術的研究,為我國現代農作物種植提供了更權威的指導。
一、玉米種植中常見的病害
現代玉米種植中常見的病蟲害種類包括:玉米斑病、病毒病、絲黑穗病、青枯病、莖腐病等。這些疾病的發病時間與玉米種植、授粉、坐果等各個環節都相互關聯,不同形式玉米種植病蟲害,會對玉米的根、葉、果實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
1.大斑病。玉米葉子出現大規模不規則的斑狀物,稱其為大斑病,大斑病一般是受玉米根部的影響產生的。在大斑病發病初期,玉米根部會出現青灰色的小點,隨著病情的不斷加深,病害也會從下向上逐步發展,直至整個玉米布滿不規則的斑狀物,而此時玉米的根部也已開始大規模的腐爛,大斑病就這樣雙管齊下導致了玉米的死亡。
2.病毒病。在玉米生長中,如果玉米出現根部褪色、玉米顏色不均勻、植株矮小且易于彎曲的情況,這都屬于玉米病毒病的范疇。病毒病一般是由于玉米生長的氣候條件以及周邊的自然環境引起的,在發現玉米患有病毒病后,應盡快確認是哪一種病毒,為隨后的治療打下堅實的基礎。
3.絲黑穗病。患有絲黑穗病的玉米一般果穗較短,或是在玉米開花時就沒有花穗,患絲黑穗病的玉米很容易枯萎,幼芽生長率低,絲黑穗病的發病一般是由于玉米生長過程中受到芽鞘的影響。
4.青枯病。青枯病是一種在農作物中常見的疾病,不僅局限于玉米。玉米患上青枯病后會在玉米成熟階段枯萎致死,并呈現出青枯色,玉米果實會變得很輕,如同空心一般。
5. 莖腐病。主要危害莖基部或地下主側根,病部開始為暗褐色,以后繞莖基部擴展一周,使皮層腐爛,地上部葉片變黃、萎蔫,后期整株枯死,病部表面常形成黑褐色大小不一的菌核。莖腐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在土壤中越冬,腐生性強,可以在土中生存2-3年,大水漫灌且遇到地溫過高最易發病。
二、常見的玉米蟲害
1.玉米蚜蟲。玉米蚜蟲通過玉米葉背或嫩芽進行大量繁殖,當其繁殖到一定數目后就會導致玉米葉枯黃卷曲,嚴重的還會造成玉米植株的死亡。玉米蚜蟲是一種發現后需要立即投入治理的害蟲,如果不在短時間內將其消滅,玉米輕則產量受損,重則植株死亡。
2.玉米螟。在我國的一些地方,玉米螟也被稱作空心蟲。玉米螟通過咬食玉米莖進食,這就直接導致了玉米因營養短缺成長緩慢甚至停止生長。玉米螟還會咬食玉米的雄蕊,如果沒了雄蕊,玉米就喪失了授粉功能,最終導致長出的玉米無粒或是粒少,直接影響玉米產量。
3.紅蜘蛛。紅蜘蛛是一種草食性昆蟲,喜好晴朗炎熱,它們對玉米葉和玉米雄蕊進行啃食,也是玉米蟲害的一種。玉米葉被啃食后,玉米無法進行光合作用,導致玉米的營養供應降低,使得玉米生長放緩。雄蕊被啃食后,玉米就喪失了授粉功能,導致長出的玉米無粒或是粒少,直接影響玉米產量。
三、玉米病蟲害防治新技術
玉米生長過程中出現的病蟲害往往導致玉米的大幅度減產,給種植戶造成較大經濟損失,因此,應認真研究防治玉米病蟲害的有效方法,降低病蟲害給玉米造成的危害,以達到玉米穩產、增產的目的。
1.生物防治。赤眼蜂喜歡在害蟲的蟲卵中產卵,能有效地抑制害蟲的繁殖,很適合玉米害蟲的防治。這也屬于“優勝劣汰”這一達爾文理論的應用,農民在玉米田中放養適當的赤眼蜂,對玉米蟲害有著很好的抑制作用。
2.農業防治。農業防治是較為傳統也較為高效的病蟲害防治法,選擇玉米新品種中抗病蟲害較強的種類進行種植,能有效避免多種玉米病蟲害的發生。在玉米生長過程中,對玉米所面臨的病害蟲害進行有針對性的農藥噴灑,消滅一切可能阻礙玉米正常生長的因素。
3.物理防治。物理防止因其成本過高,較為適合大規模的玉米種植,顧名思義,物理防治就是通過物理手段消滅害蟲。例如,有的害蟲喜光,就可以在玉米田周圍設置紫外線燈對害蟲進行消滅。首先,利用害蟲的趨光性,使用黑光燈、高壓汞燈以及白熾燈等誘殺玉米螟成蟲,以有效降低田間落卵量,從而達到防治玉米螟等害蟲的目的。該種玉米蟲害防治方法的應用,不僅起到了較好的殺滅害蟲效果,而且不會導致人畜中毒,操作方便;其次,使用色膜、色板驅避。該種方法主要利用光色生態規律及害蟲的特殊光譜反應原理,用色膜、色板誘殺、趨避害蟲。例如,田間合適位置鋪設或懸掛銀灰色膜可達到趨避害蟲的目的,而懸掛黃色捕蟲板可黏住害蟲;最后,使用毒餌進行誘殺。傍晚撒施誘餌,以達到誘殺害蟲的目的。
4.化學防治。化學防治是我國一直采用的病蟲害防治手段,通過針對害蟲有效地化學藥劑對其進行消滅。但以往這種方式對作物及土壤的危害性較大,不過隨著科技發展,我國研發的化學類藥劑的副作用也在不斷降低。首先,仿生物殺蟲劑具有選擇性強、安全性高等優點,其中蟲螨腈、吡蟲啉以及阿維菌素類等仿生物農藥比較常見。阿維菌素類等仿生物農藥具有較好的內滲、觸殺、胃毒等特點,使用時可采用 2000~4000 倍噴霧預防玉米甜菜夜蛾等害蟲,每隔一周左右噴霧一次;其次,植物源殺蟲劑在控制玉米蟲害種群、抑制害蟲生長發育等方面效果顯著,而且容易分解,不會給人畜造成傷害,因此,可利用其防治玉米的病蟲害。例如,苦參堿可較好的防治同翅目、鱗翅目類害蟲。使用 0.38%百草一號 800~1200 倍可用于玉米蚜蟲的防治,要求每隔一周噴灑一次連續用藥1~2 次。
總之,玉米病蟲害種類較多,發病時間、危害程度具有較大差異性,因此,對玉米病蟲害進行防治時應準確把握病蟲害發生規律,積極尋找有效的防治方法,采取針對性的措施積極做好玉米病蟲害防治工作,要盡快提升玉米種植人員的綜合預防能力,不斷提高玉米病蟲害防治效果,為玉米的健康生長營造良好的環境。
(作者單位:462000河南省漯河市源匯區植物保護植物檢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