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一、生物技術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應用研究
農作物生長中可能出現許多病狀,包括病害和蟲害。這兩種因素是降低農作物產量的主要原因。我們首先分析植物病害防治中生物技術的作用。
(一)應用于抗病毒基因工程
抗TMV轉基因植株誕生以后,植物病害防治、抗病毒基因工程就迅速的發展了起來。殼體蛋白發揮著抗擊病毒的重要作用,我國很多學者都對此展開了系統性的研究。觀察發現,殼體蛋白或者說病毒外殼蛋白轉化之后,可以擁有遺傳功能,大大提升著病毒的免疫水平,這就讓生物技術的應用體現出了更大的現實意義。
(二)應用于抗真菌基因工程
研究人員們進行了大量試驗,試驗結果均可證明,幾丁質酶起到了免疫機能活化的作用和移植病原真菌的作用。植物受到體外病菌的攻擊以后產生幾丁質酶,啟動防御機制,發揮抵抗效能。我們重點研究了菜豆的幾丁質酶,菜豆對于立枯病菌具有很強的抑制能力,轉基因菜豆死亡率不足35%,未轉基因的菜豆死亡率高達50%-60%??拐婢男Ч矫黠@,基因工程的研究價值越高,再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加以分析,組織相關試驗,提升轉化水平,多種農作物分離幾丁質酶基因研究的進展越來越快,各項生物技術的研發還有更大的進步空間。
二、生物技術在植物蟲害防治中的應用研究
病蟲害常對植物造成不良的影響。蟲害形勢十分嚴竣,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植物蟲害的防治要點有很多,在生物技術的研究上投入更多精力,顯得異常的關鍵?,F階段,我國大多數植物蟲害的生物技術都是通過植物、細菌本身的抗蟲基因研究中提取出來的,將抗蟲基因植入植物體中,會使植物具備轉基因的作用,從根本上降低植物蟲害的防治難度。我國已經研究出了多種生物技術,也培育出了多種抗蟲品種,防治蟲害的效果比較好,各項試驗結果也都證明,植物蟲害防治的水平是逐年上升的。蛋白酶抑制劑從廣義上指與蛋白酶分子活性中心上的一些基團結合,使蛋白酶活力下降,甚至消失,但不使酶蛋白變性的物質。它存在于各種生物體內,能夠去掉生物體基礎的代謝作用,并且抵抗著非自身的蛋白水解酶侵害。研究人員在試驗中發現,植物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影響,被攻擊而損傷后,體內分泌出的蛋白酶抑制劑就會明顯的增漲,從而推斷,一般情況下蛋白酶抑制劑在植物受到蟲害威脅時發揮的是防御功能。其他領域研究人員也對蛋白酶抑制劑做出了具體的試驗研究,此種效應沒有特別大的差別,因此,多種植物蟲害防治生物技術的應用效果較為顯著,促進了健康生長目標的順利達成。
三、生物技術在植物病蟲害防治中的展望
生物技術包含了生物學、化學、工程學原理,利用微生物、動物細胞、植物細胞或者其他的組成部分,有計劃的生產有用物質,從而服務病蟲害的有效防治,助推農業產業長遠規劃進程的加快。假如生物技術不夠成熟,那么防治病蟲害工作的開展便會顯得異常艱難,嚴重影響到農作物的健康生長,給農民造成極大的經濟損失。但當今社會,現代生物技術突飛猛進,在基因工程、蛋白質工程、酶工程、細胞工程等領域均取得了不錯的研究成果。我國的植物病蟲害防治水平不斷提高,針對病蟲害防治基因的研究不斷深入,全方位、多角度分析病菌的作用機理,需要研究人員們發揮重要的保障作用。應用生物技術,以從理論慢慢轉向了實際,抗蟲害、抗病害、抗真菌的基因植入了植物體中,既能夠達到病蟲害的有效防治目的,配合利用轉基因工程還可以滿足植物病蟲害科學預防的要求。我國研究人員探索出了生物技術防治植物病蟲害的新途徑,充分保證消滅病蟲害的同時,盡可能避免了損傷有益菌群以及真菌。生物技術的研究與應用,不斷優化著植物病蟲害的防治效果,我們必須理性的看待轉基因工程,將來,生物技術前進的方向和發展的趨勢還會越來越好。專家們預測,未來十年間,生物技術在病蟲害防治領域能有更大作為,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大面積的應用轉基因工程,植物病蟲害受侵襲的風險隨之下降,甚至有可能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這項歷史任務的完成。人類農業生產活動的形成高產、穩產,絕大部分農作物都是轉基因工程的優良產物,這一局面只要打開,產業化發展的問題得到解決,生物技術在植物病蟲害防治上的前景十分廣闊。
總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創新,植物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也取得了較大的進步。廣泛推廣與應用了生物技術,一方面促進著植物和病菌之間的相互作用,完善了相關機制研究,另一方面更加深入的、系統全面的了解了不同細菌分子引起植物病蟲害所產生的主要影響。生物技術不斷改良、不斷優化后,將會大大的提升植物病害、蟲害的防治效率,讓植物有了健康生長的保障,農業產業活動就此走向了新時代。本文主要分析了植物病害、蟲害防治過程中生物技術的作用,并且展望了生物技術在植物病蟲害防治中應用的未來,主要效應的論述還不全面,希望其他業內人士能夠對此作出補充。更好的促進生物技術的應用,植物病蟲害防治工作有序推進中,整個社會和諧發展,生活質量得到提高,農業科技順利地完成了新飛躍。
(作者單位:115100 遼寧省大石橋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