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才
為推進青海省高原特色種業發展,對全省農作物種業發展現狀、優勢、制約瓶頸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對策建議。
一、青海農作物特色種業發展現狀及優勢
(一)高原特色農作物種業發展基礎較好。在新品種選育和推廣過程中,豐產優質品種的選用,對促進全省糧油單產和總產起到了推動作用。農作物品種經歷了以春小麥為代表的6次更新換代。主推品種推廣面積累計達到717.75萬畝,累計新增總產3.47億公斤。審(評)定各類農作物優良品種470個,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7%。全省建設種子專業村180個,年建立農作物種子基地50萬畝以上。建成固定區試驗站11個,半固定區域實驗點33個,品種中間試驗網絡初步建立。建成省級種子質量檢測中心1個,州市級種子質量檢測分中心3個,縣級檢測站1個,種子質量監管體系初具規模。
(二)高原冷涼氣候農作物制繁種優勢明顯。青海氣候冷涼,地貌多樣,自然隔離條件好,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光能資源豐富,晝夜溫差大,特殊的資源稟賦對農作物生長發育產生了諸多利好影響,農作物光合作用能力及光能利用率均高于我國東部省區,糧食作物籽粒飽滿,千粒重高,塊莖(根)作物個體大,產量高,豆類、油料作物蛋白質、脂肪含量高,制繁種效益顯著。
(三)雜交油菜優勢品種遍布北方春油菜產區。青海是全國春油菜最佳生態適宜種植區。推廣種植的春油菜品種抗逆性強,病蟲害少,單產水平高,居全國之首。新培育的甘藍型優質雜交油菜新品種青雜2號、青雜3號、青雜5號、青雜7號等,以其高產、優質、高效的特點在我國北方春油菜產區大面積推廣,已成為近年來農業科技成果中最具增產效果、推廣面積最快、農民群眾最易接受和最受歡迎的實用新技術。甘藍型雜交油菜最高畝產達到450.45公斤,創油菜最高世界記錄。
二、高原特色種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基礎投入能力不強。全省育種投入不足,種子基地配套設施不完善,倉庫、曬場年久失修,播種、收獲、檢驗、加工等設備缺乏,難以滿足現代種業發展的需要。
(二)基地建設能力不強。全省國營原(良)種場從原來的25個減少到4個。種子生產投入大,成本高,種子基地鞏固難度大,條件好的種子基地征占或改種其它經濟作物,逼迫種子基地“上山進溝”,產量和質量難以保證。全省良種商品供種率只有10%。
(三)品種創新能力不強。常規育種研發能力較弱,具有突破性的新品種不多,后續品種儲備不足。良種育繁推脫節,防雜保純和配套綜合栽培技術措施滯后,新品種推廣緩慢。種子企業小而散,產業化、組織化程度偏低。
三、加快高原特色農作物種業發展的對策措施
以綠色發展為導向,以服務高原特色現代生態農業為統領,以建設現代種業體系為主線,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加快構建以產業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基地為依托、產學研相結合、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農作物種業繁育體系,提升農作物種業科技創新能力、企業競爭能力、供種保障能力和市場監管能力,為高原特色現代生態農業綠色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一)加強良種生產基地建設。在不斷加強小麥優質高產新品種選育、三圃田建設、蠶豆制繁種、有機藜麥良種基地建設的基礎上,重點抓好油菜、馬鈴薯、青稞、蔬菜四大特色產業良種生產基地建設,全省建設高標準農作物種子生產基地60萬畝,將我省打造成全國重要的雜交油菜制種基地、脫毒馬鈴薯種薯繁育基地和優質青稞繁育基地。年雜交油菜制種面積穩定在3萬畝,白菜型油菜繁種面積達到2萬畝,脫毒馬鈴薯繁種基地達到30萬畝,青稞繁種基地達到6萬畝,特色蔬菜良種繁育基地達到0.5萬畝。
(二)構建現代種業科技創新體系。支持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開展基礎性、公益性研究,鞏固提高雜交油菜、脫毒馬鈴薯、青稞等優勢作物育種能力,支持種子企業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聯合組建技術研發平臺和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加快推進商業化育種。引導有條件的生產經營者發展種子合作經營,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聯結機制。深化種業科研體制改革,加快現代種業創新發展,鼓勵科技人員通過兼職、掛職、簽訂合同等方式,與企業開展人才合作,不斷完善現代種業科技創新體系,提高現代種業發展水平。
(三)加大優良品種推廣應用力度。加強農作物種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加大現代種業先進適用技術熟化集成、組裝配套和示范推廣力度,狠抓優良品種選育、引進及展示示范,加速良種推廣速度,挖掘良種增產潛力,支持種子企業通過兼并、重組、聯合、入股等方式發展壯大,培育“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種子企業。鼓勵種子企業強強聯合,實現優勢互補、資源聚集,打造具有高原特色、青海特點的“育繁推一體化”現代農作物種子龍頭企業,促進優良品種的推廣應用。
(四)提高種業質量安全保障水平。嚴格品種管理,強化市場監管和服務。推進物聯網技術應用,建立農作物種子網上信息交流和交易平臺。加快建立農作物良種質量標準體系,推進標準化生產。鼓勵種子企業加強對外合作交流,促進種業優勢互補。建立健全省級救災備荒種子儲備制度,提高防災、減災和抗災能力。推進依法治種,加強農作物種業質量安全監管,嚴厲打擊無證經營、搶購套購、套牌侵權、制售假劣種子等違法行為,切實。
(作者單位:810000青海省種子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