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劉福玉
近年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城市化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人均耕種面積急劇減少的同時,糧食的需求量卻在與日俱增,故而為有效地提高種植地的糧食產量和糧食質量,加快新型耕作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是目前農業基層產業機構發展的核心方向,而水稻作為東北三省重要的種植作物,同時也是中國的重要糧食資源,如何有效地提高水田糧食產量成為了現階段基層產業機構的核心發展方向。鑒于此,本文主要以吉林省長春市為試點,對新型水田保護性耕作農機種植技術進行了深入探討,以期在有效提高水田收獲產量的基礎上,滿足當下當地區域人口對于糧食產量的需求。
長春市位于吉林省中北部,根據相關數據調查顯示,此區域的地質肥沃,大多以平原洼地為主,境內有“一江”、“五河”,因此此地的種植作物大多為水稻,究其原因是因為這里無論是地上水還是地下水都水量充沛,年水稻產量更是占全省的百分之三十,是重要的糧食作物,但近年來隨著城市化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人均耕地面積量急劇減少,故而相關科研工作人員加快了對新型水稻種植技術的研發,水田保護性耕作農機化技術應運而生,將其應用到日常的水稻種植過程中不僅有效地提高了水稻產量,同時在推動當其農業化產業經濟發展等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1保護性耕作農機化技術推廣的基本概述
1.1保護性耕作農機化技術推廣的現狀
上世紀七十年代,為有效地提高土地糧食產量,我國便開始了對保護性耕作技術的研究,直到一九九二年,在中國農業大學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合作下,保護性耕作技術在我國的山西黃土高原部分地區被試用,并經過十幾年來的不斷實踐探索,基層農業產業機構成功總結出了一套中國化的保護性耕作經驗,提出了一年一熟的保護性耕作技術體系,且在二零零二年,這項技術被正式列入農業部示范項目,到目前為止此項技術已在國家多個省區進行了試驗示范并已組織施實推廣,在提高糧食作物產量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
1.2推廣水田保護性耕作農機化技術的合理化建議
為有效地提高水田保護性耕作農機化技術的應用質量和應用效率,在進行此項技術的推廣過程中,推廣者可采取如下措施,即一方面基層產業機構需加強對農勞作者技術培訓和觀念培訓的培訓力度,為技術的實施創造良好環境,另一方面農業產業部門還需加強對農機操作手的培訓力度,確保其能掌握新機械的使用技能。除此之外,政府部門還要做好政策和資金扶持工作,以期為此項技術推廣作業的順利進行打下堅實的基礎。
2現階段保護性耕作農機化的技術應用路線
從目前來看,水田保護性耕作技術自提出到實施的十幾年來,從單項技術應用到多項技術集成應用,農機化技術的實踐過程日益完善,具體來講,其技術應用路線主要分為了如下幾步,即:水稻全喂入高留茬收獲―水稻半喂入切碎收獲―秸稈粉碎―秋季深翻―埋草攪漿―條帶狀施肥―機械插秧。
為有效地提高水田保護性耕作農機化技術的應用質量和應用效率,切實提高農作物產量,在技術應用的各個環節中,勞作者需做到以下幾點,即:
在進行水稻全喂入高留茬收獲環節,勞作者需借助全喂入水稻聯合收獲機和配備拋灑器等機械設備,將水稻稻茬和秸稈全量還田,從而為水稻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
在進行水稻半喂入切碎收獲環節,勞作者需借助半喂入水稻收獲機和切碎器等機械設備,將水稻秸稈切碎至七到九厘米,然戶全部拋灑地表;
在進行秋季深翻的環節中,為有效地提高產地的生產質量和生產效率,勞作者要按照“三、三”輪耕制的要求,以三年為期限,在秋季對種植地進行一次深翻一次,剩下的兩年時間內則可直接泡田攪漿,而之所以選在秋季翻耕,是因為當水田秋翻后經過冬天的凍融,病蟲害會降低,水稻的抗病害能力卻能顯著提高,且經過秋翻后的水稻田地與未經過秋翻的田地相比,其水稻增產幅度將達到百分之十五以上;
在進行埋草、平地、攪漿的環節中,為有效地提高作業質量和作業效率,一方面在進行埋草攪漿平地作業時,工作人員需嚴格控制作業地塊土壤攪漿次數,一般為兩到三次,倘若超過三次不僅不會提高種植地的種植質量和種植效率,同時也會降低土壤透氣能力,對水苗的生長周期也會造成一定影響,而另一方面與傳統的耕作技術相比,保護性耕作農機化技術一次作業可讓水田達到機械插秧的良好插秧狀態,有效地降低了作業成本和勞動強度,且通過攪漿可將土地拖平,減少旱平地的作業費用支出。
總而來說,將水田保護耕作農機化技術應用到日常的水田生產過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不僅可顯著地提高水田的經濟效益,同時在實現土地環保和可持續利用等生態效益方面也具有顯著優勢。
總之,與傳統的旱地耕作方式相比,水田保護性耕作農機化技術主要包含了括秸稈及地表處理、深松土壤、免耕播種、控制雜草等四項內容,而通過秸稈還田和化肥減量施用,逐年改善土壤結構是此項技術應用的主要耕作目的,以吉林省長春市為試點,加快同區域的推廣和應用,以期在顯著提高水稻種植產量和種植效率的基礎上,滿足當代社會人們對于糧食的需求。
(作者單位:1. 130300 ?吉林省德惠市松花江鎮農業機械管理服務站;2. 130300德惠市大房身鎮農業機械管理服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