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
目前,國內綜合的機械化耕種收農作物水平已經達到較高的程度,明顯提高了農業生產的能力,農業生產方法也做到了從畜力和人力為主轉變為機械化為主。然而,國內發展農機化的過程中依然有很多薄弱的環節存在,這些環節對全面發展機械化的農業造成了嚴重影響,妨礙著我國的現代化農業進程。
一、農機農藝融合的先進理論方法
美國農業技術革新立足于其人少地多的具體農情,農藝和農機的融合大多將方便性的作業當作前提,沒有為了產量追求農業作業的效率。因此,我國農藝和農機的融合過程要立足于國內地少人多、耕地流轉推進速度快的基本農業國情,全部農業技術不可單純的將技術當做標準,應使農民有條件使用并能從中獲益。日本經歷了多次機械化的水稻栽植技術變革,不難看出日本農藝和農機的融合基于日本地少人多的基本農業國情,不但確保農業高產,還追求農業作業的效率。各個階段的變革都由農藝技術發揮對農機改良的帶動作用,該農藝和農機的融合方法對農機制造和研發能力有較高要求,各階段技術的改進都帶來了革命性變化,相對徹底的改變了農業生產方式,值得我國借鑒。
二、農機農藝融合的具體實現途徑
(一)國家政策傾斜
我國應將國家農業重要的科技項目當作依托,共同對農藝和農機的科學問題進行攻關。近些年,我國投入農業科技的資金不斷增加,公益性的科研專項、科技支撐的項目、863項目等農業重要的科技項目有很大的資助力度,而且有關項目逐漸把自主的重心移到農藝和農機的融合課題方面上。多個科教單位產生了共識,農機研究項目要對作物栽培、作物育種等農藝單位進行邀請,共同以農藝和農機的融合角度對相同農業生產問題進行攻關,使農機裝備適用能力得到提高。同時,作物栽培、育種等農藝類項目也要對農機的科研單位進行邀請,以方便農機作業為出發點,提出更高的新型栽培技術和新品種要求,使市場對農藝成果的接受度與認同度提高。
(二)技術優勢互補
農藝和農機的融合應將重點放在農藝技術和農機化技術的融合上,產生強大的生產力,使得農民增收、農業增產。我國農藝和農機的多個部門推廣水稻栽植技術出現了一定變化,不難看出農業技術的推廣正在發生變革。俗話說,面朝黃土背朝天,這是國內農民手插秧時候最真實的寫照,推廣農機技術和推廣農業技術的部門正在積極找尋可行的技術,使國內農民能夠真正的站起來。推廣農業技術的部門為了讓農民站著作業,對秧苗的形態進行了調整,推出栽培輕簡化技術、直播水稻技術等,并與栽培創新技術、水稻改良育種等相結合,保證農業產量不會減少,不過當前由于人力工資上漲和缺少勞動力等原因使得農機加入的栽培輕簡化技術不能長期進行下去。相關農機部門將韓日插秧機的技術當做依托,不斷推廣機插秧的技術,不過行株距與苗數量等問題始終不能統一,銜接晚稻茬口的問題也未得到有效解決,使得推廣的機插秧技術效果不太理想。目前,推廣農藝和農機的部門已經發覺合作的重要性,意識到只有彼此的優勢進行互補才可以使栽插水稻的問題得到更好地解決。因此,推廣農藝和農機的部門要共同建立一個試驗點,對七寸行距的插秧機聯合進行試驗,使插秧機的基本苗得以增加,對晚稻的長秧齡進行有效控制,共同致力于農藝和農機融合問題的解決。
(三)融合管理部門
從新中國成立至今,國內農業管理的相關部門根據產前、產中、產后的多個環節以及不同的產業,劃分為十多個互相獨立的管理部門,各部門都對其一畝三分地進行獨立的管理,缺乏部門與部門的協調、配合,行政職能極為錯亂,這對發展農村經濟和轉變農業的生產方式十分不利。現代化的農業發展,要求中央與地方的政府部門開展大部制的改革,把鄉鎮企業、農經、農機、漁業、畜牧業、種植業等多個部門共同整合成農委。農藝和農機的協調工作關系到很多管理部門,原來應由多個部門反復磋商、公函協調的內容,農委通過簡單的一個內部會議就能做到。伴隨改革的持續深入,農業管理部門也將深度融合,打破阻礙農藝和農機的融合壁壘,消除體制上的障礙。
總而言之,農藝和農機的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國應對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農機農藝融合的先進理論方法進行學習與借鑒,并通過國家政策傾斜、技術優勢互補、融合管理部門等途徑實現農藝和農機的融合,從而加快農業機械化進程,推動我國農業又好又快發展。
(作者單位:121307 遼寧省北鎮市閭陽鎮農機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