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強
鴨巴氏桿菌病又稱鴨霍亂或鴨出敗,是由多殺性巴氏桿菌引起的鴨的急性敗血性傳染病。許多禽類都可感染巴氏桿菌病,但以鴨、雞最易感。各種日齡的鴨均可感染發病,以30日齡內的 雛鴨發病率較高,死亡率也高,成年鴨發病較少,死亡率較低。
1發病情況
2017年4月遼寧省建平縣某鄉蛋鴨飼養場從外地購入雛鴨苗2500羽,5月22日即約3周齡多點雛鴨開始發病,并出現死亡,主要表現最初病鴨無癥狀,突然煽動幾下翅膀,倒地死亡。鼻孔流膿性鼻液,噴嚏,搖頭,拉稀,到5月30日發病38只,死亡20只,場主自己應用小蘗堿、慶大霉素配合雙黃連粉劑治療有效。治療兩天停藥后復發。經過我們對鴨場勘查,舍內飼養密度大,濕度大,空氣污濁等環境條件差。通過我們綜合分析和實驗室檢測確診為禽巴氏桿菌病。
2發病癥狀
病鴨發病初期表現食欲減退或廢絕,精神萎靡,離群呆立,不愛走動,羽毛蓬松,兩翅下垂。鼻孔流膿性鼻液,噴嚏,搖頭,呼吸困難。病鴨排灰白色或黃色、綠色稀便,有腥臭味。有的出現運動失調,有的出現關節腫脹,有的鴨蹼結節性腫脹,切開有黃綠色濃汁。一般病程為1~3天。
3眼觀病理變化
剖檢病死鴨腹膜、皮下結締組織有出血點,肝臟腫大,色澤呈黃棕色,質地脆弱,表面有密集壞死結節呈灰白色;膽囊多汁呈黃綠色略濃稠;脾臟腫大質地脆弱;心包積液呈淡黃色渾濁有絮狀物,冠狀脂肪出血點和斑,心內膜有出血點;肺臟呈炎癥病變,有出血和有血,支氣管內有泡沫狀分泌物;肌胃和小腸黏膜有彌漫性出血點、斑。盲腸扁桃體腫大出血。腫脹關節和腫脹部切開有的多汁、有濃汁。
4化驗室診斷
采集病死鴨的肝臟、心臟、脾臟涂片鏡檢,分別應用革蘭氏染色法染色玻片,放到1000~1600倍顯微鏡下觀查,在視野中看到多個短桿菌體,兩級著色深,中間錢的革蘭氏陰性菌。
另外用采集的病死鴨肝臟、心臟等病料接種含有血清的瓊脂平板培養基上,37℃恒溫箱中,培養24小時,可見呈淡灰色白色邊緣整齊表面光滑小菌落。
通過流行病學、臨床、眼觀病理、實驗室檢查,可以確診鴨巴氏桿菌感染。
5鑒別診斷
5.1鴨瘟鑒別
病鴨流淚,眼瞼水腫,流出漿夜性分泌物,后變膿性粘稠的分泌物,雙眼粘合,睜不開。有的病鴨頭頸腫大,俗稱“大頭瘟”。排綠色稀便,有的灰白色或淡黃色稀便。呼吸困難有濕啰音,步態軟,運動失調。剖檢頭、頸部皮下有膠凍樣滲出;食道粘膜有出血斑,并有潰瘍,有黃色假膜覆蓋;腺胃粘膜有出血斑,腺胃和肌胃交界部出血,肌胃角膜下出血;腸粘膜呈廣泛性出血或彌漫性出血;肝臟有出血點和白色的壞死灶;心臟冠狀溝脂肪有出血點;卵巢大量充血。抗生素治療無效。
5.2禽流感鑒別
病鴨表現咳嗽、噴嚏、有呼嚕聲,頭頸和面部水腫,精神沉郁,采食量減少,拉綠色稀便或黃白色稀便,有的出現神經癥狀。剖檢頭、面水腫,腺胃乳頭出血,肌胃和腺胃交界處粘膜出血;小腸粘膜出血,心內外膜出血;盲腸扁桃體腫大出血;肝、脾、腎腫大出血,輸卵管、卵巢出血。藥物治療無效。
5.3禽慢性支原體感染鑒別
病禽流鼻液、打噴嚏、咳嗽、氣喘,鼻腔和眶下竇中有干酪樣分泌物,眼瞼腫脹,流出泡沫樣分泌物,有的眼球萎縮,失明。剖檢鼻腔、喉頭、氣管內有多量灰色或紅褐色年夜或干絡樣物質。氣囊渾濁、水腫、增厚,囊腔中含有大量的干絡樣物質,心包炎、肝炎病變。
6防治措施
6.1治療
全群飼料中添加磺胺6甲氧嘧啶喹混飼濃度為0.15%,連喂3天,停藥3天后再用3天;或者磺胺二甲基嘧啶混飼濃度為0.3%連用3天;或是在飲水中配比成0.1%,連飲4天。
有明顯臨床癥狀的病鴨采用青霉素、鏈霉素混合肌肉注射,青霉素鈉鹽160萬單位,鏈霉素100萬單位,用生理鹽稀釋后,可供40~60只病鴨治療。以每只肌內注射 0.5~1.0毫升為宜,每天治療2次,連續治療3~5天。
6.2預防措施
首先全群緊急免疫禽多殺性巴氏桿菌病活菌苗,肌肉注射,用20%鋁膠生理鹽水稀釋為0.5ml含1羽份,每只接種0.5ml。建議該場在今后引進雛鴨時都要進行巴氏桿菌疫苗免疫。免疫疫苗前后7天不能應用抗生素,防止疫苗失去效果。免疫時可以配合中藥方劑增加鴨群免疫抗體效價。其次還可以對發病沒有疫苗免疫,用藥物預防,應用磺胺類藥物,或者林可霉素,環丙沙星等交替用效果好。其三加強管理,鴨舍及其用具的做好定期消毒工作;降低飼養密度,搞好環境衛生,注意舍內的換氣通風,同時還要降低舍內濕度等問題。
7結論
7.1由于該病多因為是飼養環境惡劣造成,如濕度大、飼養密度高、通風不暢等,所以要降低養殖密度,保證舍內氣候循環通暢,降低濕度,排除一切飼養不利條件。
7.2采用疫苗免疫方法,配合中藥提高鴨子自身的免疫抗體能力,對于各種疾病的防控起到事半功倍效果。
7.3在藥物治療時,選擇敏感藥物,堅持連續應用防止有些菌株產生耐藥性,導致治療效果下降。
(作者單位:122415 ?遼寧省建平縣哈拉道口鎮動物衛生監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