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秀雨
經濟林果產業的發展不僅為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與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同時其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是在深入分析我國經濟林果產業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就我國經濟林果產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希望可以為我國經濟林果產業的發展提供積極的建議。
1、我國經濟林果產業當前發展現狀分析
1.1經濟林果業規劃欠妥
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人們對經濟林果產品的需求也呈現幾句增加的發展趨勢。而我國經濟林果產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種植戶的經濟收益也隨之不斷提高。然而,因為受到利益的驅使,政府部門在宏觀調控的過程中,忽略了所在地區地理、氣候、市場容量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而盲目的擴大種植規模,從而導致經濟林果產品出現了產品質量下降、供大于求等各方面的問題,這種增產不增收局面的出現,不僅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等資源的浪費,同時種植農戶的種植積極性也受到了嚴重的挫傷。
1.2經濟林果業產品質量低
經過深入的調查研究發現,很多農業發達的國家的經濟林果產業的發展都想著縮小種植面積,提升單位面積產量和質量的方向發展。而我國經濟林果產業的發展,卻采取的是通過擴大種植面積的方式,促進總產量的提升。這種發展模式導致經濟林果產業單產產量和質量的降低,同時也不利于我國經濟林果產品國際市場競爭力的提升。
1.3經濟林果業經營不集中
由于我國經濟林果產業主要是以個體戶為主要是經營主體,這種過于分散的經營方式,不僅增加了良種培育以及先進種植技術的推廣難度,同時對規模化經營生產基地的建設、產品質量的提升、產品品牌化發展、產品附加值的提升等各方面都產生了嚴重的影響。
1.4經濟林果業科技水平不足
創新是確保我國經濟林果產業發展始終保持活力的重要因素。針對經濟林果產業的創新則主要是從良種培育以及新技術推廣等幾方面著手。由于受到現階段我國經濟林果產業經營分散以及種植戶對優良品種和新技術重視程度不足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所以,導致我國經濟林果產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創新力不足的問題。
2、提升經濟林果產業發展的對策
2.1融合經濟林果業各個生產環節,提升林果業的質量
經濟林果產品品質的高低是決定其市場競爭力高低的關鍵因素。由于經濟林果產品屬于鮮活商品,其新鮮程度越高自然也就越受市場歡迎。所以,經濟林果產品的產銷運等各個環節,都必須將產品的品質作為首要指標,嚴格的按照這一要求狠抓生產源頭品質控制的力度,才能最大限度的滿足市場對經濟林果產品品質的要求。在經濟林果產品的生產環節,種植戶必須選擇優良的品質,才能滿足生產者、消費者,中間商等各方面對經濟林果產品生產、感官、市場銷售等各方面提出的要求。而在運輸和銷售環節則應該盡可能的選擇靈活多樣的流通方式,充分發揮通暢銷售渠道以及便捷交通工具的優勢,才能確保經濟林果產品的品質。
2.2不斷創新林果業的產品,延長產業鏈條
及時的進行產品的更新換代才能適應消費市場發展的要求。就目前而言,我國經濟林果產業仍然以傳統品種生產的初級產品為主,而優質、特色、精包裝、深加工以及高檔次的產品普遍偏少。所以,在今后的經濟林果產品發展過程中,相關部門必須從產前、產中、產后等各個環節著手,采取自主研發與外部引進相結合的方式,以所在地區市場需求分析結果為基礎,積極的進行經濟林果產品的創新。同時,加大設施栽培模式推廣和應用的力度,通過引進栽培特色經濟林果的方式,延長鮮果生產期。另外,相關部門還可以通過引進經濟林果產品加工技術的方式,開發果汁、果酒等產品的深加工,才能在進一步延伸、豐富經濟林果產業產業鏈條的基礎上,促進產業風險抵御能力的有效提升。
2.3利用地方特色,打響特色林果名聲
隨著我國地方政府部門對經濟林果產業發展重視程度的日益提高,不僅為經濟林果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也為地方經濟林果品牌的塑造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種整合豐富資源發展經濟林果產業的發展模式,不僅將經營企業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同時也為果農經濟效益的穩步提升以及地方政府解決三農問題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也就是說,通過科學定位地域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的方式,不僅促進了經濟林果產品品牌效應的有效提升,同時也為我國經濟林果產業的長期穩定發展指明了方向。
2.4采用網絡營銷等多種營銷方式進行林果業的銷售
互聯網、網絡技術是經濟林果產品網絡營銷模式的基礎。通過互聯網不僅實現了消費者與經營者之間信息的交流與互通,同時也徹底解決了以往經濟林果產品生過程中存在的信息不暢通、銷售渠道不寬等各方面影響經濟林果產業發展的問題。這就要求相關部門在大力發展經濟林果產品網絡營銷模式的過程中,必須在選擇高端經濟林果產品的同時,建立訂單果業等全新的生產模式,才能在滿足經濟林果產品市場需求的基礎上,實現擴大經濟林果產業輻射范圍的目的,為我國經濟林果產業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之,政府部門必須充分發揮經濟林果產業的優勢,通建立經濟林果產業全產業鏈的方式,促進農民經濟效益的穩步提升,為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的順利實現保駕護航。
(作者單位:276305 山東省沂南縣大莊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