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陽
近年來,伴隨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林業資源不斷遭到破壞并且日益減少。如果森林資源嚴重匱乏,將不利于生態環境的建立與維護,也將影響到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所以,需要加強建設營林工程,創新國有林場營林的技術方法和管理措施,使國有林場中諸如亂砍亂伐、管理方法與體制混亂等問題得到解決,推動實現森林資源的可持續建設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本文分析了國有林場營林的現狀和問題,并提出了針對國有林場營林建設的技術改進與管理創新措施。
1國有林場營林存在的問題
大力發展林業是推進地方經濟建設的層面之一,有利于為當地發展提供充分的資源條件,林業的發展與種植都需要有良好的規劃與管理。近年來我國國有林場的營林工作卓有成效,但是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如:
1.1營林的培育問題
我國每年的營林數量很多,國有林場也就此投入了眾多的人力、財力與物力,但是營林的不及時管理以及疏忽培育,導致林業的培育質量不理想。
1.2營林的管理問題
落后的管理水平以及傳統的管理方式,使部分林場過度采伐造成林場的破壞,危害林業資源的再生性。
1.3營林的效益問題
我國市場化經濟體制改革進程的加快與深化,呼吁傳統營林技術模式的改革,從而提高營林的投入產出效率。
2營林工作中的技術措施與方法
2.1改變傳統的整地方式
傳統的整地方式并不能長久保持土壤肥力并且對地表生態的松動較大。當前,要在對土地進行翻整的過程中,要對環境產生盡可能小的影響,不能過度破壞林地的生態環境。對土地進行翻動不能影響造林工作的推進,盡可能減少破壞原生的植被,土壤堅硬的地方可以進行多次旋翻以使土壤松軟,保持肥力,在進行新一輪營林工作之前對營林基地進行全面的清理,做好預備培育工作。
2.2注重營林、造林的科學性
傳統的營林與造林技術比較落后,會拖慢正常條件下的林木成長的速度,而且培育出來的林木的質量也不高,降低營林的效益也挫傷營林工作者的積極性,產生不良后果,由此,必須重視營林、造林的科學性。要樹立新的營林、造林觀念,營造培育混交林,合理搭配區域的樹種,保持好的生態關聯。另一方面,利用生態多樣性與食物鏈原理控制林區的病蟲害,在同一林區種植多種類的樹木,實現生態環境的制約與平衡。
2.3合理的補種、采伐
以往無序的采伐不但造成了生態破壞,同時也是一種資源浪費。吸取以前的經驗教訓,國有林場在今后的營林工作中要合理規劃,制定補種與采伐的可持續的章程并嚴格落實。要遵循《森林經營方案》,對采伐進行嚴格控制,在樹木存活后也要及時管理,在樹木遭受災害或者破壞時進行及時的維護與補種,并且在適當周期進行除草、施肥,促進苗木健康成長。同時加強林區巡視,禁止濫砍濫伐,加強監督機制,促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2.4加強專業人才的引進
各行各業都需要精尖人才,造林行業也不例外,林業的培育與管理同樣離不開新技術、新方法。國有林場需要加強引進營林、造林的專業人才,如專業的林業學科專業人才以及管理人才,引進先進的營林技術以及營林造林理念,引進先進的管理模式。只有如此,才能改善林業發展現存的問題與現狀,通過人才的引進帶來技術的更新、管理的變化,才能實現國有林場營林的可持續發展,帶來長久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3營林技術中的管理創新
3.1營林技術的改革、管理創新
農林的建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國有林場的營林工作也需要有充足的資金儲備。對于農林資金的投入與管理,需要精確到具體的使用,合理分配每一筆資金的用途,使投入在營林技術上的每一筆資金都獲得比較高的使用效益。只有明確知曉育林資金的投入方向,明確知曉育林基金的投資方向,對資金進行同一調配與回籠,才能形成合理有效的資金利用結構,提高營林工作的管理效率,推動國有林場營林技術的進步以及管理工作的創新。
3.2完善營林技術電子管理系統
伴隨經濟的發展,科技進步與經濟的聯系越來越密切,電子信息技術在經濟活動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在國有林場的營林工作過程中,也應該推廣使用電子信息科技,大膽進行營林技術的調整與創新。可以在林區應用全天候、全方位的自動監控管理設備,對國有林場的重點園區進行監控管理,及時預警危險信號,以便及時制定預備方案并采取應對措施,這樣就大幅度提升了管理的效率也增強了林場營林管理的靈活性,節約人力、物力與財力,避免了一部分資源的浪費。
綜上所述,林業在我國各項事業的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國國有林場的發展在經濟社會發展中也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國國有林場的營林管理工作中還存在著諸如育林質量有待提升、營林技術之后管理不科學問題、投入產出效率比較低等問題,同時營林技術不匹配經濟的發展使我國國有林場發展緩慢,阻礙著國有林場營林工作的進展,對林業發展、經濟發展都將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必須重視國有林場的營林工作,重視營林技術的改進與創新,在完善營林技術措施的基礎上,對林業的發展制定長期發展規劃,重視資源環境與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125100 遼寧省國有興城市文家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