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遠劍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很多鄉村變為城市,農民雖然身份轉變了,但整體素質較低,文化水平較差,對于農民本身的就業以及城市化的可持續發展不利,這樣的城市化有“偽”城市化之嫌,本文以萬州區為例,探索以職業教育促“真”城市化的一些對策建議。
制造業是強國之基,但是近些年隨著中國人力成本的不斷上升以及美國政府制造業興國政策的不斷推進,高端制造業開始重回美國,而低端制造業由于成本原因開始向東南亞等低人力成本的國家轉移,中國作為曾經的制造業大國的地位正隨著這些變化而逐漸下降。曾經吸引了大量農村閑散勞動力的沿海省份的各類工廠受影響最大,逐漸地開始停工、裁員,大批農民工因此而失業,從而被迫踏上回鄉的歸途,數量如此龐大的回鄉農民工的就業問題將是困擾農民自身和政府的難題。隨著城市化的不斷推進,很多當地的農民以及返鄉的農民工的身份也變成了“城里人”,但是由于受教育程度不高,大部分沒有一技之長,“城里人”無論是打工還是創業都遇到了極大困難。如果城市化僅僅只是讓農民將戶口更換為城鎮戶口,而綜合素質、知識文化水平卻遠遠落后于城鎮,無論對于居民就業還是區域經濟的發展都將起到極大的阻礙作用,這樣的“偽”城市化是我們不愿看到的,要實現去“偽”成“真”的“真”城市化,鄉村職業教育的大力發展將是關鍵。
一、萬州區現狀
萬州交通便利,歷為渝東、川東、鄂西、黔北、陜南、湘西的綜合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中心,長江黃金水道穿境而過,是重慶四大樞紐港之一,水陸空鐵多式聯運的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初步形成。萬州旅游資源豐富。著名的有:鬼斧神工的綺麗景觀“亞洲第一瀑”——萬州大瀑布、潭獐峽峽谷型風景區;清新自然的鐵峰山國家森林公園、王二包森林公園;蘊藏深厚人文積淀的太白巖、天生城、都櫪山;幽深莫測的鹽井龍洞;具有獨特民俗民風的羅田古鎮、悅君山寨堡文化、恒合高山土家族鄉村旅游區等等。
農業方面,據2017年統計,萬州擁有特色農產品多個,農業規模經營率36%,農業綜合機械化率41%。國家農業公園新建特色產業基地800公頃,成功創建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在工業方面,萬州區全口徑工業增加值323.69億元,在建和加速推進的大中型項目眾多,數十個大中型項目竣工投產。
萬州在工農業、旅游業等服務業方面均有自己的特色優勢,加上交通便利,地利優勢,將能夠吸引更多當地農村居民及城鎮居民就業,但是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各行業在對于專業技能以及文化知識水平的要求也將越來越高,城市化的不斷推進,將提供大量的閑散勞動力,而鄉村職業教育的培訓將能促進這部分人的就業。
二、鄉村職業教育發展建議
萬州具有一定的教育優勢,截止2017年統計,萬州區共有學校386所,其中不乏知名度很高的重慶市十強中學之一的萬州第二高級中學,而萬州也是庫區周邊地區唯一一個擁有7所普通高等學校的地區,其中三峽學院更是三峽庫區腹地唯一的一所多科性本科院校,師資力量比較雄厚,教育資源豐富,優勢明顯,這也為開展鄉村職業教育提供了教育資源保證。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加強鄉村職業化教育培訓。
(一) 制度保障及資金保障,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保證農民有享受職業培訓的權利。規定區內具有農林及服務業等產業培訓師資力量的大專院校、中等職業院校等抽出師資力量、定期進行鄉村職業教育培訓,加大專項資金的投入,為專兼職教師提供資金保證,為農業培訓的機構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持,為參加培訓的農民提供舒適的培訓環境。
(二) 實行分類教育、普通教育、精英教育相結合的混合教育模式。由于每個農民受教育程度、接受程度、興趣方向、個人能力的不同,分別設置不同的培訓班,因材施教,杜絕應付教育和同質化教育,為區內各行業培養真正能夠勝任工作的就業人員。
(三) 倡導社會力量辦學,整合資源,提高培訓效率。一些有實力、有經驗的社會培訓機構的加入,將能夠有力的提高農民的培訓效率,政府對這樣的培訓機構將進行政策性支持,清理不合格的培訓機構,整合教育資源重復的機構,在提高受培訓人員的數量同時,提高培訓效率。
(四) 鄉村職業培訓師資力量的保障。區內的大專院校有一批具有豐富理論和實踐驗經驗的教師,在政策上對參加鄉村職業技能培訓的兼職教師實行優待,比如在職稱晉升上的傾斜。大力培養一批專職的鄉村職業技能培訓教師,這樣才能夠讓師資力量得到保證。
(五) 實行定向就業式培訓與就業、創業指導。對于對應的產業,實行定向培養,培訓合格的人員將能夠直接到工作點實習工作,依照實際工作情況以及招工情況確定去留。對于自主創業的農民將實行創業風險評估以及創業指導,讓每個農民都有事可做。
(六) 實行以網絡教育為主的新型遠程自助教育模式。隨著手機上網資費的不斷降低,手機隨時隨地上網已經成為可能,職業培訓機構可以安排專門的網絡教育課程,適時地開發適用于農民的職業培訓APP使農民可以更好地利用自己的時間,收看網絡培訓的錄播和直播課程,網絡的優勢,打破了職業培訓的地域和時間限制,在提高培訓效率的同時也為靈活分配師資力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七) 實行回頭看的監管制度。對于每個公辦、私立的鄉村職業教育培訓點、機構實施定期檢查,對于受培訓的農民實行抽查采訪,對其受教育情況、工作情況進行詳細記錄,以改進培訓機構、點的培訓內容、工作方式,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只有讓廣大的農民能夠學習到更多的技能和文化知識,能夠穩定就業,我們的城市化才是“真”城市化。
(作者單位:404100重慶三峽學院;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