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虹 沈珊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相關部門在解決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農產品企業為了更好地得到市場與消費者的認同,就需要建立起一套規范的質量管理體系。本文就針對淮安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進行簡要的分析討論。
一、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的現狀
(一)生產方式不便于管理
在淮安市,雖然現如今已經建立起了農業生產園區,并且在不斷推進農業生產標準化,然而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仍然是以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農業生產方式為主。這種農業生產方式不便于生產工作規模化,也對標準化生產的農業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擾,導致農產品監管部門的工作難度較大,盡管已經增加了農業培訓管理成本、加大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和標準化生產宣傳力度,但并未達到預期的管理效果。例如:農藥的使用,在農產品生產過程中,如果不能對農藥的使用進行嚴格管控,那么農產品的質量安全也就無法得到保障。
(二)分段式管理模式存在問題
目前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主要由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農業執法組成,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負責對農產品種養殖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大戶及散戶的監督檢查、宣傳培訓和抽樣檢測等,農業執法主要負責對農資生產企業、農資經營部的監督管理,看似分工明確,其實監管和執法有很多工作是重合的或是相輔相成的,而且淮安市的大部分縣區并沒有設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單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由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或是其他農業部門的工作人員承擔,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員既沒有明確的工作身份又沒有農業執法權,因此,每次到農產品生產企業、基地等監督檢查都要與農業執法部門協調請農業執法工作人員一同前往檢查,如果農產品種養殖過程中發現問題,更是需要農業執法牽頭處理。如果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并入到農業執法中,這樣既便于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開展,又省去了監管和執法重合工作中的人員浪費。
(三)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機構設備落后
部分縣區的農產品質量檢測機構缺乏相關的技術人員或是檢測技術人員流動大不固定,同時檢測設備方面缺少資金的投入,出現了部分設備老化的現象,因此,在檢測技術和檢測設備上無法達到質量安全監測的檢測要求,也正是由于檢測機構缺乏人員,大部分的工作人員不僅要負責質量檢測,同時也兼顧著其他工作任務,因此,導致質量安全監測工作不能發揮自身的效用。
(四)農產品的生產技術標準不健全
在現如今的發展過程中,我國部分發達地區在控制當地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時主要是依賴于完整的系統的生產技術標準。在省級以上的地區對大宗的農產品生產技術標準有明確規定,而在地方上則制定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生產技術標準,但在淮安市仍然有部分農產品沒有明確的相關標準體系制定。因此,導致部分地區無法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同時也無法反映出生產技術標準化的成效,從而導致淮安市的部分地區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工作滯后。
二、加強和完善農產品安全體系建設的對策
(一)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管體系
想要確保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就必須要有嚴格的監管體系加以輔助。因此,可以根據條件設立相應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專員,確保各級監管人員以及質量檢測人員分工明確,在辦公場所配備必要的檢測設備,要形成長期有效的監測機制,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能夠穩健運行。同時,在淮安地區也要加強環境保護工作,減少農業污染源,對農藥的使用嚴管嚴控,嚴格控制蔬菜、水果的用藥量,加大禁限用農藥及飼料藥物非法添加劑的專項整治力度,對農藥包裝廢棄物進行回收處理,通過設立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點和集中處置體系達到回收目的,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二)加大資金投入
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體系建設過程中,除了要確保相關規章制度的有效施行之外,同時也要保證檢測設備正常運行以及相關技能培訓等工作的順利開展,這就離不開資金的投入。因此要將農產品質量監管、精測設備維護、農產品產品檢測以及農產品質量安全技能培訓所需資金以及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專員的補助列入財政預算,同時要根據每年的實際情況對經費進行一定的調整,要確保淮安市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能夠有效的開展。
(三)有效推進農業生產標準化
在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過程中,推進農業生產標準化是至關重要的一項工作。將淮安地區主要種養殖的農產品根據土壤及氣候環境條件因地制宜地制定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通過舉辦培訓班、田間指導、發放技術明白紙、張貼掛圖等形式推廣。積極引導種養大戶、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開展“三品一標”認證,同時也要嚴格把控“三品一標”的認證準入門檻,對認證程序以及審核工作進行嚴格掌控,確保農產品認證工作的規范性以及有效性,貫徹落實認證監管工作,從而確保淮安市的農產品質量安全。
(四)建立起完善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制度
建立起農產生產記錄、投入品使用管理及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做到農產品生產有記錄,農產品質量可追溯,農產品流向可追蹤以及農產品安全責任可界定,確保農產品的生產全程都有跡可循。建立起完善的農產品產地準出、市場準入制度,同時,要注意的是應當由多個部門如農業部門和市場監管部門來聯合執行完善農產品的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制度,實現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的有效銜接,促使監管工作變得常態化。
(五)加大對質量檢測人員的培訓力度
淮安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及檢測相關部門應當定期開展培訓會,對各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人員的專業技能進行培訓交流,同時也可以采取崗位訓練的活動方式,以此來提高淮安市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人員的技術,提高淮安市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監測水平,加快農產品的質量安全體系的建設。
綜上所述,淮安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工作不僅僅是要依靠政府的監督,更需要農產品行業以及人民的共同監督,只有加大監督力度,發揮監督工作的效用,才能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的規范化。同時,隨著我國國情的不斷發展,我國農產品想要滿足國際市場發展的需求,就必須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質量安全體系。
(作者單位:223200 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