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榮國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農村供給側改革的核心主體,也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主導力量,是農業經營方式創新的必由之路。當前各類從事農業服務和生產的農民合作社蓬勃興起,農民合作社正處在成長的關鍵期,專業化、組織化亟需引導扶持,扶持力度不強,以及政策的導向問題,急需從事相關工作的部門解決。
一、鐵嶺市農民合作社發展存在的問題
1.內部管理不規范。一是成員地位不平等。由于資金、技術、土地、信息等資源稟賦差異,導致大部分合作社由領辦人實際控制,一股獨大現象較為普遍,影響合作社規范化發展。二是分配機制不完善。在盈余分配過程中,核心成員占有較大出資比例,偏向按出資比例而非交易量(額)返還盈余。三是成員賬戶缺失。有點 合作社成員賬戶不完善。四是制度不健全。有些合作社雖然按照合作社法要求,制定了章程,但往往是照搬照抄示范章程,沒有結合實際情況,千孔一面。
2.部分農民合作社經營規模小、帶動能力弱。調研發現,真正規模較大,競爭力和帶動力較強的合作社較少,有的合作社成員乃至負責人都不清楚相關的政策法規;不少合作社管理不規范,甚至連一個完整的章程都沒有;也有許多合作社規模很小,或者缺乏現代經營理念,競爭力不強,距離真正意義上保護農民闖市場的合作組織,還有不小的差距。一是缺資金。缺乏資金是鐵嶺農民合作社普遍存在的問題。調查發現,有55.8%的理事長認為資金不足是合作社面臨的最棘手問題。二是缺人才。經營管理和專業技術人才缺乏是鐵嶺市合作社面臨的又一現實問題。調查顯示,有20.1%的合作社反映人才缺乏是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因素。三是用地難。我市出臺了一些合作社農業設施用地的扶持措施,但在具體落實中由于土地指標有限、政府又優先保障工商業用地,對合作社的用地優惠政策很難落實到位。四是服務弱。多數合作社沒有經營實體支撐提供產供銷一條龍服務。成員最需要的產后加工、銷售服務能力較弱。
3.大多數農民合作社發展產業單一,技術含量低,市場競爭力不強。全市8952家農民合作社中,水稻、玉米等種植(含農機服務)占62.7%,肉蛋雞、生豬養殖占32.4%,此類合作社普遍存在產業結構單一、科技化水平低、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弱的特點。以玉米種植合作社為例,83%合作社的在玉米價格走低的情況下面臨困境,近77.2%的合作社表示在來年生產中要縮小種植規模、降低風險。
二、加快我市農民合作社發展的建議
1.加強組織領導,為合作社工作全面開展提供組織保障。一是編制發展規劃。鐵嶺市要加強調查研究,摸清農民合作社發展的總體狀況和存在的突出問題,編制農民合作社中長期發展規劃。規劃應突出合作社發展的全局性和長遠性,分區域、分產業、分類型深入分析未來5-10年合作社發展目標、重點任務、保障措施等,提高規劃的前瞻性、針對性和操作性。二是加強溝通協調。各級政府要把扶持農民合作社發展作為推進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實現農業跨越式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建立和完善部門協調工作機制。農業、發改、財政、水利、稅務、工商、林業、銀監、供銷等相關部門要依據各自職責,明確分工,通力協作,共同促進農民合作社健康發展。
2.完善支持措施,為示范社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一是涉農項目傾斜。逐步擴大農村土地整理、農業綜合開發、農田水利建設、農技推廣等涉農項目由合作社承擔的規模,繼續把合作社作為實施涉農項目的重要主體。逐步擴大合作社承擔這些項目的規模,并指導合作社積極申報有關項目,設立專門賬戶,加強資金管理,確保專款專用,按時保質保量完成項目建設任務。二是增加發展資金。增加農民合作社發展資金,支持合作社改善生產經營條件、增強發展能力,特別是支持合作社改善生產、流通、銷售、加工等設施設備,加強人才培養、技術引進和品牌建設。三是創新金融服務。盡快探索開發適合合作社發展特點、流程簡便、額度適當的金融產品。推進貸款擔保試點工作,以縣為單位,以地方財政為主體,適當吸收政策性金融機構參股,組建小額擔保公司,加強對合作社的信用擔保服務,提供中長期低息貸款,有條件地方給予貸款貼息。四是落實稅收政策。落實好合作社稅收優惠政策,研究適用于鐵嶺市合作社的專門稅收政策,對合作社開展農產品加工業務充分發育的縣(市、區),探索實施對合作社開展深加工的稅收優惠政策;對畜牧業合作社發展較快的縣(市、區),可探索對合作社向本社成員出售獸藥、飼料免征增值稅;對農機機耕和排灌服務營業稅、農機作業和維修服務項目的企業所得稅等稅費,可探索適當減免優惠;對合作社實行訂單式生產發展較快的縣(市、區),可探索對合作社與其他市場主體簽訂合同免征印花稅。稅務部門要不斷完善對合作社的稅收管理措施,在稅務登記、納稅申報、發票領用等環節,為合作社提供優質、便捷的服務。
3.加強人才培養,著力提升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帶頭人業務水平。制定合作社人才培訓規劃,明確培訓目標任務,積極爭取和承辦國家和省到我市舉辦農民合作社負責人培訓班,組織農民合作社參加國家、省、市三個層面的培訓班,通過培訓全市農民合作社理事長和農經管理人員認真學習農民合作社的相關政策、合作社規范化建設、農民合作社信用合作要點、農產品電子商務等農民合作社最前沿的理論、技術和管理信息,進一步理清發展方向,明晰工作思路,為我市農民合作社規范化發展奠定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建立合作社帶頭人人才庫,制定入庫人才管理、評價、考核和獎勵辦法,完善人才使用和流動機制,明確人才庫建設管理主體和職責。建立合作社人才培訓基地。將具備培訓組織協調能力、熟悉合作社人才培訓特點、有必要的教學設施設備、便于學員實地觀摩考察的合作社選定為培訓基地,加強培訓基地基礎設施建設。
(作者單位:112000 遼寧省鐵嶺市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