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醒
摘要:根據財政部在2015年下發的最新的會計準則,要求各個部門與組織從2017年元旦開始,執行新準則。因此,各部門都需要做好新舊會計制度之間的銜接工作,以確保會計工作的有序進行。在改革階段,要實現平穩的銜接過渡,需要會計相關人員充分把握改革前后,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為制度銜接做好準備。
關鍵詞:政府會計制度;新會計制度;銜接準備;改革
對于任何行業來說,都會伴隨時代發展而進行調整。就會計行業而言,也存在這一問題,需要做到與時俱進,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伴隨新會計制度的頒布與實施,很多單位都面臨新舊制度之間的銜接問題,如何處理好這一問題,關系到很多單位開展會計工作的質量,同時決定了其發展的空間。本文在進行研究時,主要從會計科目和核算以及財務報告等層面,詳細比較改革前后的制度變化,同時結合變化的具體情況,提出做好銜接準備工作的一些看法。
一、政府會計改革所帶來的改變
(一)會計科目的改變
根據新會計準則的內容,其統一規范了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科目與報表。由此可知,不僅國有單位的會計科目會發生變化,很多私有單位在進行會計工作時,會計科目與報表體系等也會發生調整[1]。在此情況下,舊會計制度所規定的一些內容會發生調整。通過比較改革前后,會計科目所發生的一些改變,可以發現,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其一,對會計科進行具體分類,將其分為預算與財務兩個部分。對于財務會計而言,主要分為資產類與負債類以及凈資產、收入與費用等五個小類;對于預算會計而言,則將其劃分成預算收入與預算支出以及預算結余三個小類。其次,在舊制度下,財務會計類的科目,并沒有發生顯著變化,只是對個別行業和類別的科目進行了刪除處理。對于增設部分,主要是對財務核算有關的科目進行細化,取消部分科目,設置一些通用性的科目。最后,由于舊制度下,對于會計科目的設置與預算會計等并不相同,因此變化程度實際上并不大。
(二)財務報告的改變
在舊會計制度下,財務報告的內容,主要包括報表及附注以及相關情況的說明書。而就會計報表的內容看,則主要是四個主表與一張附表。對于一些特殊行業而言,比如醫療行業,還會補充醫療收入費用明細表等。就附注而言,主要目的是為了方便一些使用主體,能夠較好的了解報表的內容,因此對其進行編制,主要內容是編制報表的基礎與依據以及原則與方法等,以此對表中內容進行解釋。對于一些行業的財務情況說明書來說,則主要是對特定會計期間內,開展的業務活動與財務情況等進行說明,因此出具的說明具體情況的報告。而在新會計制度下,上述內容都發生了一定的改變。就會計報表而言,為對其進行規范,制定了雙體系,并且增設了三張報表,分別是預算結余、預算會計以及凈資產變動差異調節表等。在改革以后,很多單位都重新調整了報表的格式,這也為政府的管理與監督以及編制相應的報告等,提供了基礎。所以,對于很多公立醫院來說,也采用了適度分離政府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同時又相互銜接的核算方法。通過進行財務會計核算,最終產生財務報告,并且要確保報表之間的勾稽關系,進而對財務與預算會計之間的內在聯系進行揭示。
(三)會計核算的改變
伴隨改革的持續推進,很多單位在開展會計核算工作時,都具有兩種會計系統,然后通過平行記賬的方式,將兩種系統體現出來。總體而言,在此次政府會計改革中,運用平行記賬這種方式進行會計核算,是本次改革的亮點與創新之處。運用這種方式,有助于適度分離政府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功能,同時又能使二者之間相互銜接。與現階段很多單位所采用的雙分錄核算方法相比,運用會計核算能夠對醫院的預算與財務信息進行全面準確的反映。對于這兩套會計系統而言,其核算的基礎并不相同,所滿足的也是不同群體的需求。然而,二者之間也會出現經常性的滲透,相互聯系非常的緊密,存在很多相同的原始材料,所進行管理的對象主要是醫院的經費收支與資金活動情況[2]。為確保能夠在同一系統中,同時開展財務與預算會計的核算,要求有關單位必須要采用平行記賬的方式。也就是說,對于在預算管理范圍內的現金收支,不僅要進行財務會計核算,還需進行預算會計的核算。主要體現為相關會計科目出現一些增減變化,需要同時對其進行會計處理。在財務會計下,不應當將其劃分為現金收支的范疇。
二、做好政府會計制度改革銜接準備工作的策略
考慮到會計科目和會計報表以及核算形式等,所發生的一些變化,要想順利實現制度銜接轉換,需要有關人員認真研讀新的政府會計制度,準確了解其中出現變化的點,以此對財務業務進行指導,并逐步推進信息化水平的提升,進而開發出信息化水平更高的軟件,實現制度改革過程中的平穩過渡。總體而言,應當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結合各單位自身開展業務的實際情況,同時參照現行制度下,所設置的各種會計科目,并在新制度的規定下,設置相應的適合自身的會計科目,為科學核算做好準備。同時,要設置一些細化的科目,對制度變化前后的科目進行比對,進而對其進行分析。
其次,要結合財務與預算會計的實際需求,科學的設置一些核算要素,用于發揮輔助作用。然而,在輔助核算現金流量時,需要根據政府會計制度所提出的有關規定,進行科目設置。根據預算體系的規定,要結合實際需求,設置各個不同的輔助核算類型,比如支出經濟、功能經濟等[3]。
再次,要結合制度轉換的時點,對各會計科目的上期期末的余額進行設置,同時要針對轉換,做好記錄工作。與此同時,要對末級會計科目的期末余額等,進行認真的核對。如果存在輔助核算,還應結合項目與部門等,對各個內容進行核對。在新會計制度下,通過設置輔助核算,及時轉換會計科目,進而確保在進行過渡以后,新的會計科目余額不存在任何的誤差。
最后,可以針對雙體系的實際情況,設置平行記賬模式。在進行具體實踐時,要探索有效的途徑,確保這兩套會計系統,能夠高效準確的存在。對于很多學者來說,這也是目前比較熱門的課題,但目前并未取得領域內公認的結果。對于大部分單位而言,在實際核算時,可以運用以下幾種模式。首先,對于某一業務事項,如果在一個賬套中,只能填制一張憑證,此時可以通過多條分錄的方式得以展現,進而可以非常直觀的展現出,不同核算基礎下,處理同一事項的方式。其次,對于某一業務事項,如果在一個帳套中,可以填制兩張記賬憑證,并確保其相互獨立,進而通過關聯憑證號,將兩種處理方式體現出來。最后,對于兩個賬套而言,可以對記賬憑證進行分別填制。通過這種方式,可以確保兩種核算方式獨立開來,不能將兩種處理方式,以非常直觀的方式呈現出來。對于不同的單位,需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以及管理水平等,對業務進行處理,進而對上述記賬模式的優缺點進行分析,最終選擇出更加適合自身的模式,以此為基礎開展會計工作。
三、結語
綜合來看,政府會計制度能夠較好的滿足現階段絕大部分單位開展預決算管理的需求,也能夠滿足其精細化管理的需要,有助于對傳統的會計制度進行完善。在全面執行政府會計制度時,對很多單位的會計核算都帶來了不小的挑戰。所以,需要重視起此次改革,加快對相關財務人員的培養,尤其重點培養其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確保單位能夠順利的應對會計制度改革,進而做好銜接準備工作,實現平穩過渡的目標。這也直接關系到我國經濟的長遠發展,對發展空間與發展質量的影響非常大。在此情況下,各級部門都要重視改革所帶來的變化,切實制定科學合理的應對策略,做好應對準備,防止發生不必要的損失。
參考文獻:
[1]李強.淺析新總預算會計制度執行中的問題及對策[J].財經界:學術版,2016 (9):236-236.
[2]李建發,張津津,張國清,等.基于制度理論的政府會計準則執行機制研究[J].會計研究,2017 (2):3-13.
[3]王雍君.支出周期:構造政府預算會計框架的邏輯起點——兼論我國政府會計改革的核心命題與戰略次序[J].會計研究,2007 (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