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昱瑤
摘要:財務風險是現代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急需解決和應對的核心風險。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進程的不斷加快,經濟模式呈現出復雜化和多元化的趨勢,企業在紛繁變化的經營環境中將會面臨諸多風險。當前我國不斷深化的改革背景,促進了我國獨特的商業環境和貿易環境的形成,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我國企業該如何防范和應對各種風險?這對企業經營管理者而言不僅考驗著其智慧,更考驗著企業的發展和戰略目標的實現。財務風險作為企業最常見的風險之一,一旦發生將對企業的穩定經營帶來極大的威脅。因此,高度關注企業財務風險的發生,從內部著手加強控制體系的構建,在企業內部設立風險防范預警機制,能夠幫助企業在安全的經營范圍內開展自身的經營活動。本文將以A企業作為研究對象,對其在財務風險管理內部控制體系構建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并探尋有效解決該企業財務風險的有效策略,旨在為促進我國企業的全面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貿易企業;財務經營風險;內部控制體系;構建與完善策略
目前社會經濟模式不斷發生著改變和創新,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和完善使得經濟變化更加波譎云詭,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經營環境更加復雜化。面對不斷動蕩的經濟環境,企業的經營運作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能在高度動蕩的經濟環境中基業長青,有的企業很可能在短時間內迅速消亡。反之,有的企業卻可以在波瀾壯闊的經營環境中維持企業的經營活動,并以此為基礎賺取超額利潤,最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勝利。而誘發這兩類企業產生不同命運的主要誘因就是企業對財務風險的內部控制能力。企業財務風險的發生并非偶然,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財務風險經歷了由量變逐漸演變為質變的過程,因此,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大背景下,企業必須從內部著手,構建完善而科學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加強內部控制體系的構建,為促進企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相關概念解析
(一)財務風險的界定
關于財務風險基本概念的界定,理論界分為兩種觀點:一種是狹義的財務風險,另一種是廣義的財務風險。所謂廣義的財務風險主要是指:企業在經營的各個環節中均存在財務風險,而任何一個環節的疏漏都將為企業經營帶來財務風險,并且其影響因素不能確定,但最終的結果都是導致企業的預期收益與實際收益之間產生了巨大差異。本文主要是站在財務風險的廣義視角下進行探討。
(二)財務風險的基本特征
(1)客觀性
企業經營過程中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并沒有任何一種方法能夠徹底消除企業財務風險,企業只能通過相應的管理手段有效防范和合理規避財務風險的發生。
(2)不確定性
由于企業經營環境的不斷變化因此,企業的經營活動和財務活動充滿了各種不確定性因素,而這也是企業財務風險發生的一種可能,會對企業的經營帶來了很多潛在的隱患。
(3)可度量性
企業可以通過不同的度量方式對財務風險進行度量,最常用的是概率統計。
(4)雙重性
企業財務活動風險的發生具有收益性和風險并存的雙重性質。也就是企業在獲得收益的同時將面臨巨大的財務風險。
(5)全面性
財務風險將始終貫穿于企業的整個經營活動過程中,企業唯有縱觀全局才能看清財務風險。
(6)激勵性
企業在經營獲得收益的同時也伴隨著風險的發生,企業只有提高財務風險管理能力才能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財務風險的預防對企業而言具有一定的激勵性。
(三)財務風險管理的內容
(1)對籌資風險的管理
企業在籌資過程中面臨的風險就是籌資風險管理,引發企業籌資風險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利率的波動、企業經營環境的變化、外匯的波動。
(2)對投資風險的管理
企業在完成籌資活動后面臨的就是投資活動,投資活動中的風險與收益并存,這就需要企業緊緊把握時機,做好投資前的各種風險預測。
(3)對資金運營風險的管理
企業經營過程中為了能夠將產品銷售出去,在銷售環節中經常會為企業帶來應收賬款,應收賬款若不能及時回收必將為企業帶來現金流壓力,從而導致企業資金營運風險的發生。企業在進行物資采購時,也會帶來資金營運的風險。
(4)對預算風險的管理
企業預算風險在經營管理中處于重要的地位,并直接對企業財務風險的管理效果起到決定性作用。
(5)對市場風險的管理
企業所面臨的市場環境瞬息萬變,例如:國家政策變化、匯率與利率的變動、市場中其他的不確定性因素,要求企業應對得當。
二、影響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內部因素
(一)內部控制環境
企業財務風險進行管理會受到企業內部環境的影響,特別是企業管理者和員工的內部控制理念將對財務風險的管理效率帶來直接影響。一旦企業內部治理結構出現問題,隱含其中的財務風險也會暴露出來。究其實質主要是由于企業投資者與經營者之間在追求目標上的不統一而造成的。
(二)內部控制制度
企業內部管理制度是保證財務風險管理的基本前提,如果企業缺乏完善而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內部控制措施和辦法很難得以落實,并且無法充分發揮內部控制的權威性,最終對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效率帶來影響。例如:隨著消費者消費習慣的變化,支付方式和業務收款方式也發生了改變,如果其不能盡快適應市場發展變化,很可能在大環境的競爭中退出市場競爭,當企業緊跟時代和市場發展變化的步伐時,如果內部控制制度未能及時跟進,那么在企業的業務流程和控制流程中就埋下了很多隱患,從而為企業的資金管理帶來風險。
(三)財務監督機制
目前很多大型企業并沒有設計專門的內部審計機構,并沒有專門針對企業內部的各項流程、各項制度、日常經營管理活動等進行科學的監督,大部分企業是以事后監督為主,并未對財務風險進行事前評估、事中動態化監控,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企業財務風險的監控效率。另外,有的企業及時成立了專門的內部審計機構,但是審計人員的綜合素養根本無法滿足企業對財務風險管理提出的要求。
三、企業財務經營風險的內部控制體系構建中存在的問題——以A企業為例
(一)A企業的基本情況
A企業是一家大型企業,目前該公司主要經營業務為:大宗商品物流供應鏈、運輸倉儲、房屋租賃等業務。近幾年來,該公司面臨的經營壓力越來越大,在國內外物流企業的沖擊下,要求該企業必須推陳出新、降本增效,盡快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加大經營改革力度,并順利完成企業的經營目標。為了在激烈的市場上贏得一席之地,該企業狠抓市場開發、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全面提升自身的經營管理水平,在市場拓展方面初見成效。經過多年的可持續發展,隱含于該企業中的財務經營風險逐漸顯現出來。
(二)A企業財務風險內部控制體系構建中存在的問題
(1)由于缺乏完善的內部控制環境和內部監督機制而導致的財務風險管理問題
內部控制環境是保證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實施的基礎,更決定著企業員工的風險管理意識。但是目前A內部控制環境還缺乏完善性。特別是在考核機制和人力資源政策方面問題更為明顯,例如:該企業對高管的激勵方式較為單一,僅僅是通過薪酬激勵的方式來激勵高管的行為,薪酬激勵方式屬于一種短期的激勵行為。這很容易造成該企業的高管在經營管理過程中放棄企業的長遠利益,只是將目光集中在短期利益上,通過短期利益的增加獲得立竿見影的薪酬回報,這就很可能是該企業在經營管理決策中放棄一些在短期內無利可圖、但是能為企業長期經營發展帶來效益的經營決策和項目,這也為企業的投資風險和經濟損失埋下了隱患。再例如:該企業在人力資源政策管理中也存在著一些缺陷,企業全體員工缺乏風險防范意識,在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上缺乏積極性和參與度,這將為企業內部錯誤和舞弊行為概率的提升埋下隱患。
(2)由于內部控制活動存在缺陷而引發的應收賬款管理問題
內部控制活動的順利實施能夠保證企業管理層的各項政策和程序得以貫徹執行,企業內部控制活動貫穿于整個企業所有的經營環節中,例如:授權審批、財產保護、不相容職務分離、預算管理、會計系統建設等,A企業在應收賬款制度的建設、全面預算管理等內部控制活動中還存在著問題。例如:A企業在應收賬款的回收流程中并未明確業務銷售的主要職責,特別是對應收賬款的催收職責缺乏清晰的劃分,前幾年該企業應收賬款周轉率居高不下,嚴重影響了該企業資金的運營,為資金運營風險埋下了隱患。在對應收賬款的管理中,該企業客戶經理并沒有對客戶的信用等級進行綜合評定,對客戶信息更新不及時,不了解客戶的現狀和經濟狀況,最終導致應收賬款一直無法順利回收。應收賬款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漏洞嚴重影響了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效率。
(3)由于內部控制活動存在缺陷而引發的預算風險管理問題
雖然該企業建立了全面預算管理體系,但是在體系執行過程中暴露出很多問題,例如:預算管理制度形同虛設,最終導致財務風險管理的難度不斷增加,并且造成成本和資金使用出現失控的狀態;缺乏健全的全面預算管理制度,目前A企業并未出臺規范的、科學的預算管理制度,每年預算的上報與執行基本是在實踐中摸索形成的,缺乏健全而科學的全面預算管理體系;在預算管理機構的設置上也不健全,預算管理基本由財務部門完成,缺乏有效的運行保障機制;在預算編制上缺乏科學的方法,使得預算的真實性無法得到保障;對全面預算管理缺乏過程性管控和完善的考核機制,從而導致在預算執行過程中員工積極性不高,無法充分發揮預算管理的效用。這是由于該企業在全面預算管理中存在的這些問題,導致預算數據不真實、不科學,嚴重威脅到該企業的經營效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業的資金營運風險,很容易為企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4)由于缺乏完善的風險評估機制、信息溝通與交流機制而引發的市場風險管理問題
隨著貿易物流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A企業必定面臨行業的發展變化、行業政策調整的變化、市場需求波動的變化等,而這些變化必將影響企業的經營狀況。面對外部復雜多變的環境,盡快提升該企業財務風險管理能力顯得尤為重要。例如:該企業由于缺乏風險評估機制而導致市場風險的發生,近兩年來我國對利率的調整比較頻繁,利率的上調,對于A企業而言增加了現金資產的機會成本,是該企業負債面臨巨大壓力;不完善的風險應對機制為該企業帶來了政策風險管理問題,近幾年國家對物流行業的宏觀政策進行了調控,這些調控將直接或間接受到社會因素或者其他行業的影響,從而為該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市場風險。信息溝通的過程也就是信息傳遞的過程,但是目前該企業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之間的溝通并不順暢,從而為企業的經營帶來了外部財務風險。
四、加強內部控制,合理規避企業財務經營風險的有效策略
(一)完善內部控制環境
企業擁有積極上進的員工才能更具有生命力,完善的企業內部控制環境能夠有效降低企業財務風險的發生,因此,企業必須盡快完善內部控制環境。例如:盡快完善對企業高管的激勵與考核機制,股權激勵能夠使企業的高管站在長遠發展利益的基礎上,站在戰略的高度對各項經營決策中作出決定,這對企業長遠發展極為有利。因此,企業可以通過薪酬激勵和股權激勵相融合的方式,不僅能確保激勵的短期效果,更能保證長期激勵機制的構建,從而為企業的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并提升企業的投資風險管理能力。再例如:企業應盡快完善人力資源管理政策,對人才招聘規劃進行合理設計,從源頭提升員工綜合素養;企業應盡快完善內部控制細則,要求所有部門參與修訂的過程,并進一步明確各部門、各崗位的主要工作職責,重新確定風險點、樹立業務流程,進一步完善內部控制。
(二)完善企業預算管理機制和體系的建設
首先,企業應先明確預算編制的內容,并此基礎上成立專門的預算管理委員會,并針對業務流程中存在的問題制定更加明晰的、完善的內部控制措施,將每一項工作細化到不同的部門、不同的負責人。其次,預算管理委員會可以對不同部門進行跟蹤監控,以此來實現預算管理的精細化。例如:企業的預算管理委員會可以每個季度根據預算的實際情況和市場的變化、企業經營環境的變化,及時調整預算指標,盡量縮小既定目標與實際經營目標之間的差距,幫助企業盡快適應市場的變化。第三,盡快完善對企業內部各個部門的預算執行情況的考核,將考核結果與薪酬激勵融合在一起,以此來提高員工的預算管理積極性,從而全面提升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能力和控制能力。
(三)不斷完善和健全企業的應收賬款管理機制
企業可以對應收賬款進行精細化管理,將責任落實到每一個人,重新梳理在應收賬款管理中的漏洞,實現對每一筆款項的回款跟蹤,有效降低企業資金風險的發生。例如:企業應對重點客戶進行專人管理,并及時關注客戶的經營狀況,但是也不能由于頻繁催帳而流失客戶;對于長期欠款的客戶應降低其信用等級,這些措施能夠幫助企業將資金營運風險降到最低或可承受的范圍內。再例如:且可以針對財務部門和銷售部門設置應收賬款雙重考核指標,這兩個部門的密切配合下將應收賬款的額度降到最低。
(四)構建科學而完善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
當市場發生巨大變化時企業外部風險存在很大的不可預見性。這就要求企業必須與時俱進、隨機應變,以此來應對更多不可預測的風險。針對市場風險,企業應建立完善而健全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不僅要保證企業的信息能夠及時高效得以傳遞,而且還能夠使企業對外部環境變化作出迅速反應,降低企業財務風險發生的機率。例如:企業可以通過數據來測算出各項指標變化對財務風險的影響程度,并以此為依據評定風險等級,對于企業發生的高風險經濟事項應進行重點跟蹤和分析。
(五)盡快構建有效的信息傳遞機制
首先,企業應進一步強化內部審計的職能作用,針對國家政策建立反舞弊制度。例如:企業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建立舉報制度,允許社會公眾和員工進行匿名舉報,并成立專門的舞弊審查小組,開通專門的郵箱實現跨級激發企業內部舞弊行為;對于企業的審查小組的工作人員應定期進行輪換,避免出現相互包庇的問題。再例如:企業可以充分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力量構建完善的信息管理和溝通機制;加強對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培訓,為企業內部審計水平的提升助力。
五、結語
綜上所述,對企業財務經營風險進行管理是每一個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必須正視的問題,隨著我國經濟形勢的變化,我國各類企業迅速成長,要求企業在追求利潤最高目標的同時,必須重視財務風險管理問題。因此,企業必須將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滲透到各個業務流程和管理流程中,全面的、及時的將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暴露出來,幫助企業及時彌補財務風險,將損失降到最低,為促進企業的長遠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薛虎志.中小企業財務風險分析及防范措施[J].經濟師,2016(1).
[2]程劉杰.中小企業財務風險預警管理探析[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6).
[3]尹鐸.層次分析法視角下中小企業財務風險評價[J].信陽農林學院學報,2016(12).
[4]王靜.中小企業財務風險及財務預警系統探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6(20).
[5]閆柏良,夏秀芳.經濟新常態下我國中小企業財務風險評估分析[J].全國商情,2016(15).
[6]孫文淇.論企業存在的財務風險與預警對策[J].財會學習,2017(2):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