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穆太奈比是阿拉伯民族最偉大的詩人之一,其名聲響徹阿拉伯世界,其詩作也深刻影響了阿拉伯文壇。穆太奈比詩歌題旨豐富,其中獻給賽夫·道萊的八十余首贊頌詩被認為是其詩歌的精華,而贊頌“哈岱斯紅堡之戰”的“國王頌”被認為是頌詩的典范。本文選取詩人代表作“國王頌”,通過美學角度對其加以分析,認為其詩性美感體現在敘事美、修辭美、動態美和音樂美。
關鍵詞:穆太奈比;“國王頌”;詩性美感
作者簡介:王宇(1994.5-),男,漢族,現就讀于上海外國語大學東方語學院2018級阿拉伯語語言文學專業,主要研究方向:阿拉伯語語言文學、翻譯。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03--03
穆太奈比是阿拉伯家喻戶曉的阿拔斯王朝大詩人,被譽為“桂冠詩人”,是“今天穆斯林世界 最受愛戴、被人引證最多的詩人”(菲利浦·希提,2008:417)。穆太奈比受到歷代阿拉伯人的贊美,其詩歌也備受推崇,如“穆太奈比像在天空翱翔,其他詩人則在地上行走”(漢納·法胡里,2008:281),“如果他(穆太奈比)的詩能夠像七首懸詩一樣掛在克爾白的墻上,那么將力壓賈希利葉時期各詩雄”(龐浩,2014:8)。穆太奈比深刻地影響了后世阿拉伯文壇,“他為阿拉伯詩歌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剛健之力,雄渾之勢,為阿拉伯詩歌開創了一個宏大磅礴的新境界”(薛慶國,2007:36)。
穆太奈比的詩作可以分為四個階段:青年時期、阿勒頗時期、埃及時期、伊拉克與波斯時期。其中在阿勒頗時期,詩人追隨哈姆丹王賽夫·道萊,為其創作八十余首贊頌詩,被認為是其詩歌的精華。這一時期是穆太奈比一生最富足,也是詩作最盛的時期。賽夫·道萊因抗擊羅馬軍隊的英勇事跡聞名,而穆太奈比為此事件所創作的“國王頌”(??? ??? ??? ?????),以其高超的創作手法和獨特的詩性美感成為了贊頌詩的典范。本文將從美學角度對詩歌的敘事美、修辭美、音樂美進行解讀。
一、敘事美
穆太奈比在“國王頌”中用史詩般的風格將描寫、敘事和贊頌融為一體,展現了詩人精湛的寫作水平。全詩共四十六個詩行,詩人著重敘述了羅馬士兵被堅執銳、羅馬軍隊裝備精良,賽夫·道萊鎮定自若所向披靡,以及戰爭的激烈殘酷。詩人在敘事時體現了詩性美感,如:
??? ??? ??? ????? ???? ???????***????? ??? ??? ?????? ???????
????? ?? ??? ?????? ??????***????? ?? ??? ?????? ???????
何等的雄心產生何等的堅強剛毅,何等的美德產生何等的豐功偉績。
豎子把區區小事看得十分了不起,偉人則天大的困難也不放在眼里。
(仲躋昆譯)
詩歌以哲理起興,暗示著被贊頌者賽夫·道萊是一個雄心壯志、堅強剛毅、具有美德的偉人。穆太奈比善于將其實踐和靈感抽象成哲理,寓于詩中,形成獨特的敘事風格。
又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敵人披堅執銳向你侵襲,群騎奔來,如電掣風馳。
他們盔甲閃閃,刀槍煜煜,令人眼花繚亂,難以辨析。
他們五路 大軍,自東至西,陣陣喧囂吶喊,驚天動地。
他們天南海北,聚在一起,相互交談起來,要靠翻譯。
(仲躋昆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而你神態自若,英勇無比,死神似在沉睡,閉緊眼皮。
敵騎丟盔棄甲,狼狽逃逸,你則春風滿面,揚眉吐氣。
你的英明、勇敢無可比擬,就仿佛對于幽冥你也洞悉。
你好似雄鷹,向敵人撲去,他們望風披靡,不堪一擊。
(仲躋昆譯)
穆太奈比以鋪陳的手法描繪了羅馬軍隊兵強將勇,氣勢磅礴,不可一世,而面對強大敵人的賽夫·道萊卻鎮定自若,從容不迫,英勇無比。將敵人寫得越強大,那么戰勝這一強敵的人則更顯得偉大,這正是詩人手法高明之處(仲躋昆,2010:400)。
穆太奈比在描寫賽夫·道萊時使用的第二人稱“你”,而第二人稱的使用能更好地抒發自己的情感,這正如詩人在同賽夫·道萊對話,親切的對話使穆太奈比恰如其分地抒發了自己的贊美之情。穆太奈比作為一個地道的阿拉伯人,他對外族的入侵和統治是憤恨和反感的,而驍勇善戰的賽夫·道萊沉重地打擊了羅馬敵軍,保衛了阿拉伯人的疆土,因此穆太奈比對其真心佩服,滿腔熱忱地為其獻上贊頌詩。
穆太奈比在敘事方面頗有建樹,將殘酷的戰爭場景躍然紙上,將鎮定勇敢的賽夫·道萊刻畫得惟妙惟肖,將欽佩和贊美展現得淋漓盡致 ,也在不經意間增添了詩歌的真實感和美感。
二、修辭美
穆太奈比擅于使用修辭,達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在這首四十六個詩行的“國王頌”中,穆太奈比使用了比喻、擬人、婉曲、夸張等修辭法,將戰爭的殘酷和賽夫·道萊的勇敢表現得淋漓盡致,使詩歌表現出了高超的藝術水平和強烈的感染力,同時也展現了詩歌的詩性美感。詩歌中的比喻,如:
?????? ??? ??????? ??? ***??? ???? ??? ?????? ???????
???? ?? ????? ?????? ??? ?????***??? ???? ??? ?????? ???????
敗軍橫尸何處擬?嫁婦頭上撒銀錁。
敵骸遍山饗群鳥,王者馳馬塔破窠。
(龐浩譯)
穆太奈比將賽夫·道萊使敵軍尸橫遍山的情景比喻成婚禮上向新娘頭上撒銀幣(古代阿拉伯人在婚禮上的一種習俗),比喻具有阿拉伯民族特色。詩人通過這一比喻,生動形象地展現了敵軍慘敗的場景。穆太奈比把敵人的尸體輕描淡寫地說成是“群鳥的食物”,表達了詩人對敵軍羅馬人的藐視,更加襯托出賽夫·道萊的英勇和偉大。
又如:
???? ??????? ??? ????? ???***???? ??????? ????? ????????
你好似雄鷹,向敵人撲去,他們望風披靡,不堪一擊。
(仲躋昆譯)
鷹類在阿拉伯人心中享有崇高的地位,象征著尊嚴、高貴、長壽、奮斗和反抗精神(國少華,2009:299)。穆太奈比將賽夫·道萊比喻成雄鷹,展現了賽夫·道萊勇猛善戰的特征,贊揚了其抵抗外族入侵的反抗精神。詩中除了比喻修辭外,詩人還多次使用擬人修辭,如:
?? ????? ??????? ???? ?????***????? ?? ???????? ???????
????? ?????? ???? ??? ????? ***???? ??? ???? ????? ???????
巍巍紅堡怎染色?鮮血淋漓雨瓢潑?
君未至時猶閃電,君臨敵首如雨落。
(龐浩譯)
穆太奈比在描寫哈岱斯紅堡戰役的殘酷時并非直接敘述,而是把哈岱斯紅堡擬人化,賦予它人的思考力,并詢問它是否知道自己現在是什么顏色,是瓢潑大雨還是汨汨 鮮血使其染上了顏色。哈岱斯紅堡回答穆太奈比:賽夫·道萊軍隊來到之前,是滂沱大雨將其淋濕;而賽夫·道萊軍隊來到之后,則是敵軍頭顱的汨汨 鮮血將其染紅。穆太奈比運用擬人手法,使其詩作更加生動。
又如:
???? ????????? ??? ?????? ***???? ??? ????? ????? ????
你喜歡寶劍,而把長矛丟棄,似乎寶劍對長矛根本瞧不起。
(仲躋昆譯)
在冷兵器時代,長矛不容易攜帶,而寶劍使用靈活、攻擊性較強、易于攜帶。賽夫·道萊在作戰時使用寶劍而將長矛丟棄,說明賽夫·道萊熟諳作戰技巧以及戰略和戰術。在本句中穆太奈比將寶劍擬人化,賦予它人的情感“似乎寶劍對長矛根本瞧不起”,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賽夫·道萊的機勇善戰。此外詩人在詩歌中還運用了婉曲和夸張的修辭方法,使詩歌展現了獨特的詩歌美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敵人披堅執銳向你侵襲,群騎奔來,如電掣風馳。
他們五路 大軍,自東至西,陣陣喧囂吶喊,驚天動地。
他們天南海北,聚在一起,相互交談起來,要靠翻譯。
(仲躋昆譯)
穆太奈比在寫敵人強大時并沒有直接敘述,而是通過婉曲的修辭手法來體現這一特點。“披堅執銳”和“群騎奔來”委婉地寫出了敵軍軍備完好,武器數量多;“喧囂吶喊,驚天動地”委婉地寫出了敵軍規模大,人數眾多;“交談起來,要靠翻譯”委婉地寫出羅馬軍隊人員多樣性,從而能更好地襯托出戰勝如此強大敵軍的賽夫·道萊軍隊的勇猛。
???? ????? ?????? ?????***???? ????? ?? ??? ?????
??? ????? ?? ???? ????? ????***?????? ?? ????? ????????
敵人披堅執銳向你侵襲,群騎奔來,如電掣風馳。
他們盔甲閃閃,刀槍煜煜,令人眼花繚亂,難以辨析。
(仲躋昆譯)
穆太奈比將敵軍襲來夸張化,詩句直譯為“敵軍身披鐵甲手持兵刃向你襲來,就像騎著沒有四肢的馬在夜里奔馳。他們的頭盔和盔甲閃爍著銀光,令人眼花繚亂”。詩人這兩句夸張的描寫凸顯出了哈岱斯紅堡之戰的迅速,也夸大了敵軍的氣勢,隨后與敵軍戰敗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又如:
?????? ????? ??????? ??????***??? ??? ??? ??? ?????? ????
你的英明、勇敢無可比擬,就仿佛對于幽冥你也洞悉。
(仲躋昆譯)
詩人歌頌了賽夫·道萊的英明勇敢,“仿佛對于幽冥你也洞悉”用了夸張修辭法將賽夫·道萊描繪成造物主安拉,擁有通曉幽冥的能力,同時為我們展現了詩人對賽夫·道萊的敬佩之情。
穆太奈比在“國王頌”中多次使用比喻、擬人、婉曲、夸張等修辭法,使詩歌在贊頌賽夫·道萊的同時,展現了獨特的修辭美感,令讀者領略了詩人高超的語言功底。
三、動態美
德國啟蒙運動時期的著名美學家萊辛認為:“詩人的妙計在于把可以眼見的特征化為運動(謝文利,1989:393)。” 俄國著名作家阿·托爾斯泰在《語言即思維》一書中說:“在藝術語言中,最重要的是動詞。這用不著多說,因為全部生活就是運動。(謝文利,1989:411)”穆太奈比在“國王頌”一詩中,展現了別具特色的動態美。如:
???? ????? ?????? ?????***???? ????? ?? ??? ?????
敵人披堅執銳向你侵襲,群騎奔來,如電掣風馳。
(仲躋昆譯)
在詩句中穆太奈比用“披”“執”“奔”等幾個動詞描繪了敵人進攻的動作,連貫而緊湊;“群騎奔來,如風馳電掣”,敵軍戰馬奔騰,猶如風馳電掣,一方面突出敵軍進攻時動作的迅速,另一方面體現了敵軍人多勢眾,進一步加深了情況的緊急。寥寥數筆,詩人引領讀者進入了聲勢浩大的戰爭景觀,充分展現的戰場上的緊迫感,富于動態之美。
又如:
???? ??????? ??? ????? ???***???? ??????? ????? ????????
你好似雄鷹,向敵人撲去,他們望風披靡,不堪一擊。
(仲躋昆譯)
詩人將賽夫·道萊比作雄鷹,用“撲”字表達向敵人進攻的狀態,“撲”這一動詞傳神地描繪了反擊時的果斷、干脆、利落,也突出了賽夫·道萊像雄鷹一樣的氣勢,有力而迅速;“他們望風披靡,不堪一擊”,賽夫·道萊像雄鷹一樣撲來,好似一陣風,風吹成一團,體現了賽夫·道萊的反擊有力,打得敵人落花流水,這樣的表述突出了整個反擊過程的動作狀態,展現了淋漓的動態美感。
再如:
???? ??? ??????? ?????? ????***???? ??? ?????? ?????? ????
你寶劍舉起時勝利還不知在何地,而待寶劍落下時它已經翩然而至。
(仲躋昆譯)
“寶劍舉起”與“寶劍落下”的短短瞬間,賽夫·道萊就已經收獲勝利。勝利好似在劍起劍落之間“翩然而至”的蝴蝶,看似好不經意,但又引人注目,為冰冷的刀光劍影抹上一絲絢爛的色彩。這種不經意之間的動態描繪,更是突出了賽夫·道萊來之即戰,戰之能勝的英勇無畏。
四、音樂美
我國古代詩論很重視詩的聲音之美。早在《尚書·堯典》中便指出:“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黑格爾也曾說:“音節和韻是詩的原始的唯一的愉悅感官的芬芳氣息。”(謝文利,1989:471,490)。由此可見,音樂美是詩歌美感重要的體現之一。
阿拉伯古代的詩歌是韻律詩,詩人作詩需要遵循嚴格和復雜的格律形式。阿拉伯古體詩分為十六種韻律,其中阿拉伯語詩歌精華在于“長律”,其基本格式為:????? ??????? ????? ???????*** ????? ??????? ????? ???????
,即每個詩行八個音步。
穆太奈比在詩歌“國王頌”中采用了“長律”,展現了獨特的詩性美感。全詩共四十六個詩行,每行都以發音合口的阿拉伯語字母“?”(國際音標[m])為韻腳,一韻到底,富含節奏。而阿拉伯字母分為清輔音和濁輔音,字母“?”屬濁音字母。濁輔音用作阿拉伯詩歌的韻腳會使得音調鏗鏘洪亮、低沉渾厚,有助于抒發雄壯豪放、慷慨激昂的感情,形成剛勁有力的語言風格(王有勇,2000:312)。在四十六個韻腳中只有一個詞使用了兩次,其余均只出現了一次,可見穆太奈比的詞匯之豐富。
“國王頌”中同根詞的使用也使詩歌產生了和諧的樂感。以哲理起興的兩句詩行中同根詞的使用,如“?????-???????”、“??????-???????”、“????-??????-???????”、“????-??????-??????”使詩歌極具樂感,“韻”味無窮;第二個詩行“????? ?? ??? ?????? ??????***????? ?? ??? ?????? ???????”結構相同表意相反,形成了對偶的藝術效果,使詩歌朗朗上口,傳誦千秋。
五、結語
穆太奈比詩歌“國王頌”不僅具有高超的文學價值、史學價值、藝術價值,還有獨特的詩性美感,成為了 后人學習和效仿的典范。其詩性美感體現在敘事美、修辭美、動態美和音樂美。敘事美是通過哲理起興、鋪陳、第二人稱描寫來體現的;修辭美是通過比喻、擬人、婉曲、夸張等修辭手法體現的;動態美是通過動詞的妙用體現的;音樂美是通過詩歌音韻和同根詞連用而體現的。通過分析穆太奈比“國王頌”,我們領略了詩人大氣磅礴的語言特色和頗具風格的詩性美感,使我們更好地了解了穆太奈比和賽夫·道萊。
參考文獻:
[1]菲利浦·希提著.馬堅譯.2008.阿拉伯通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2]漢納·法胡里著.郅溥浩譯.2008.阿拉伯文學史[M].銀川:寧夏出版社.
[3]龐浩.2014.穆太奈比詩歌中的阿拉伯文化原型內容研究[D].北京:北京外國語大學.
[4]薛慶國.2007.阿拉伯文學大花園[M].武漢:譯林出版社.
[5]仲躋昆.2010.阿拉伯文學通史[M].南京:譯林出版社.
[6]國少華.2009.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研究[M].北京:時事出版社.
[7]謝文利.1989.詩歌美學[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8]王有勇.2000.阿拉伯語言風格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